摘要上海的復旦大學學生林森浩毒殺室友案又隨之引發公眾高度關注和社會熱議。因涉嫌故意毒殺室友黃洋,林森浩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但本文認為,林某的行為并未達到“罪行極其嚴重”,罪不至死。
關鍵詞死刑量刑社會輿論指導意見
因涉嫌故意毒殺室友黃洋,復旦大學林森浩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林森浩案引發的諸多爭議,比如說是否應當判林森浩死刑立即執行?投毒罪行是否極其惡劣?如何理解死刑制度中的“罪行極其嚴重”?
2006年12月15日,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首席大法官在最高人民法院刑事法官大會上的講話中也指出,由于法律規定的死刑適用條件、標準比較原則,法定刑幅度較大,各地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標準尺度掌握不一,導致死刑適用不統一、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在同一個罪名中,各地判處死刑的標準也不一致,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毒品犯罪等都有很大的差異。毋庸置疑,死刑適用標準不明確和統一,也就表示無法確保死刑裁量的公正與平衡。
在林森浩案中,一審和二審都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如今爭議的焦點是林森浩是否屬于“罪行極其嚴重”必須立即執行死刑的犯罪分子?從司法實踐的情況看,屬于必須立即執行死刑的犯罪分子,大致可分為四種情形:一是基于犯罪分子不具有法定從寬情節而殺,如犯罪分子犯罪后投案并未自首,立功等,一般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二是基于犯罪分子不具有酌定從寬情節而殺的。事實上,司法實踐中大部分必須立即執行的情形都是因為犯罪分子認罪態度惡劣,不積極賠款,被害人無過錯等酌定從嚴情節。三是基于證據方面存在無瑕疵而殺。如對于影響犯罪危害程度的事實已查清無疑點的情況。四是基于刑事政策的需要而殺,如果刑事政策要從嚴處理每個案件,多殺,以儆效尤,那么判處死刑的案件也會大大增加??偟恼f來,上述這四類必須立即執行的情形,還存在諸多彈性和模糊之處,缺乏規范性。到底選擇殺還是不殺,最終仍取決于法官的綜合判斷和權衡。最高人民法院迄今為止都未發布明確的規定,導致死刑的適量刑缺乏具體的司法規章制度。正因為如此,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有必要盡快出臺詳細死刑適用指導意見,對司法實踐中典型罪行極其嚴重的常見情形予以規范。①
關于林森浩案是否屬于罪行極其嚴重的情形,筆者的態度很鮮明,林森浩罪行并不屬于極其嚴重,也就是說他所犯的罪行還不足以讓他被判處死刑。這里再從法理上進行深入分析:
一是林森浩的行為應定性為間接故意殺人。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體現在認識因素、意志因素上。直接故意殺人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侵犯被害人生命法益,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而間接故意殺人是行為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造成被人死亡,在實施了犯罪行為后,放任結果的發生。在相同致一人死亡的情況下,直接故意殺人的社會危害性大于間接故意,因此,對直接故意殺人的量刑一般應重于間接故意殺人。公訴方認為,林森浩因為被害人考上了博士,出于嫉妒之心并決意用投毒的方式殺害,投毒量超過致死量的10倍,并且在故意隱瞞被害人的病情致其死亡,因此林森浩主觀上是直接故意??涩F實情況是,黃洋在中毒后曾主動約林森浩做B超,可見兩人并無很深的積怨。同時,林森浩選擇到一家知名醫院就業而放棄考博,這不比考博差,何來嫉妒一說;而且公訴人也沒有證據證明被害人考博和投毒之間有任何的因果關系,也沒有證明存在其他生活瑣事使得林森浩對被害人懷恨在心。林森浩在被害人住院之后還曾經去探望,之所以沒有及時承認投毒行為是害怕承擔責任。可見,林森浩并未積極追求被害人死亡,只是間接的放縱犯罪結果的發生。
二是林森浩他具有酌定從寬的情節,比如說他認罪態度良好,清楚的交代了作案動機與作案手段,對被害人以及被害人的家屬懷有深深的歉意,知道自己的一時沖動帶來了無法挽回的后果,并對自己的行為表示非常的后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的規定“于當庭自愿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以下?!彪m然沒有獲得被害人父母的諒解,但他也盡最大的努力表示自己會好好彌補由于一時沖動而犯下的錯誤。
三是林森浩不具有從重量刑情節,如犯罪手段特別殘忍,犯罪動機惡劣報復,危害結果極其嚴重(殺死數人)。比起李昌奎,馬加爵,藥家鑫等作案手段,林森浩的投毒手法較為常見,并不具有執拗性和殘酷性,因此筆者不認為他這種行為應該受到如此嚴厲的法律評價。
四是林森浩案件不符合我國當前少殺、慎殺的刑事政策。我國從毛澤東時期開始就提出雖不廢除死刑,但判刑時要堅持少殺、慎殺的政策。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國際上廢除死刑的國家越來越多,保護人權的觀念越來越強,我國在死刑的適用上是更加小心翼翼。最高人民法院在2007年1月頒布的《關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規定:“對于具有法定從輕、減輕情節的,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一般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對于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案件,因被害方的過錯行為引發的案件,案發后真誠悔罪并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的案件,應慎用死刑立即執行”。②
注釋:
①顧永忠.試論量刑與量刑程序涉及的關系[J].人民檢察,2009(15).
②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1月頒布《關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陳興良.規范刑法學(上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陳光中.刑事訴訟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