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連帶責任的訴訟中,一方面,依實體法中連帶責任的規則,債權人可以選擇任意侵權人承擔責任;另一方面,依程序法中共同訴訟中,受害人必須接受法院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被告。筆者在《連帶責任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研究》一文中通過分析連帶責任與共同訴訟的價值,程序法的價值以及對當事人的保護等方面,論證了連帶責任適用普通共同訴訟的合理性。但是,為了保障這一訴訟形式的實現,應該從連帶責任的立法、證據共同、法官釋明權等方面來保障這以訴訟形式的實現。
關鍵詞連帶責任普通共同訴訟訴訟保障
一、從立法的角度對連帶責任制度的完善
(一)存在的問題
對連帶責任制度本身的研究是研究連帶責任中當事人訴訟地位的關鍵步驟,關于適用連帶連帶責任的范圍,與按份責任區分界限等制度中,立法中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或區分,這也就導致了連帶責任在司法適用中,法官會肆意擴大連帶責任的適用范圍,連帶責任與按份責任混淆適用,同案但是責任呢形態不統一等問題。因此,鑒于以上存在的司法問題,筆者建議從以下方面對連帶責任進行完善。
(二)完善途徑
在一般法中明確連帶責任的適用范圍,《侵權責任法》第8條對連帶責任總則性規定中,因為立法中對“共同侵權”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存在主觀說,客觀說與折中說等觀點,不同的觀點導致共同過失情形以及客觀共同性的侵權是否承擔連帶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著分歧。并且《侵權責任法》與《人身損害司法解釋》第3條第1款關于共同侵權的規定存在著沖突,后者承認客觀共同性的侵權為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前者的出臺是否意味著后者規定的實效存在著爭議。所以,可以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對“共同侵權”進行釋明與界定,以為司法裁判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
二、在普通共同訴訟中貫徹證據共同的原則
(一)對于證據共同原則的認識
對于普通共同訴訟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認識:第一,從當事人的角度來說,如果一方當事人提出了了證據,經過法院調查之后,即使最終該證據材料不利于提出證據的一方,法院也可以將證據作為判案的依據。這體現在普通共同訴訟中,包括所有的連帶責任人與對方當事人。第二,從法院的角度來說,當法院調查其中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時,調查范圍可以擴張到其他的共同訴訟人以及其他的當事人之間,也就是不局限于提出證據的一方當事人之間。在普通共同訴訟中,共同訴訟人之間的牽連性是不可以否定的,而這種牽連性就具體體現在在訴訟中的證據的共同的原則。
(二)證據共同原則在普通共同訴訟中的適用
為保障普通共同訴訟的正常進行,應將證據共同原則貫徹到訴訟之中,具體體現在:在普通共同訴訟中各個獨立之訴之間有共同需要認定的事實,這種事實之間存在著牽連性,如果存在證據對事實可以證明,則這種證據價值可以用在每一個獨立之訴中。訴訟中的牽連事項有必要進行統一確定的必要:第一,如果不適用證據共同原則,則每審理獨立的訴訟時,都需要進行重新調查、質證,造成了訴累;第二,可以保障盡快發現事實,如果當事人只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則不利于案件的查明以及案件實現實質公正;第三,也可以從反面使得連帶責任人提供證據時保持謹慎。但是,應該考慮到只是簡單運用證據共同原則,則不利于保障其他連帶責任人的訴訟參與,所以也應該保障當事人在這一過程中的異議權。
三、發揮在普通訴訟案件中法官的闡明權
(一)法官闡明權的意義
闡明權指,在訴訟中為了防止極端辯論主義造成案件明顯險失公平時,例如在陳述、聲明、舉證中不清楚,不完全等情形時,法官可向當事人進行提醒或者告知,對于法官來說的一種權力與職責。在訴訟中通過發揮法官的闡明權,一方面可以通過這種互動,法官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案件,并且進一步明了當事人的訴求,更有利于案件的判決;另一方面,當事人可以了解到法官對案件的見解、對案件的判決思路,從而使得當事人與法官對案件及法律理解的一致,促進案件的實質正義的實現。
(二)連帶責任以普通共同的訴訟形式進行時法官闡明權的界限
在這種訴訟中,鑒于連帶責任訴訟較復雜,法官與當事人之間需要更多的進行交流、信息的反饋,才能做出統一的判決是否承擔連帶責任。這種復雜性體現在,例如,連帶責任理論認識的統一,對承擔連帶責任的分歧;連帶責任人為可分之訴時,原告可能存在不正確的情形;連帶責任之訴雖為單個獨立之訴,但是獨立之訴之間又存在牽連性時,導致案件的復雜。但是我國法律確沒有對闡明權做出明確的規定與清楚的界限,導致法官的闡明權不能更好的發揮。筆者認為在法官發揮闡明權應以當事人的處分權與訴訟權為界限,法官即不可以消極的發揮闡明權,因為這不利于案件的查明與公平的實現,法官也不可以過度的發揮闡明權,這樣可能會對一方過度的偏袒,不利于程序正義的實現,且不利于提高訴訟的效率。并且,當法官沒有合法與合理的發揮闡明權時,可以賦予當時人提出異議的權利。因此,為了在普通共同訴訟中更好的實現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應該從制度中進一步完善法官的釋明權。
參考文獻:
[1]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張衛平著.民事訴訟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畢玉謙.對民事訴訟中法官闡明權的基本解讀[J].法學家,2006(6).
[4]盧正敏,齊樹潔.連帶債務共同訴訟關系之探討[J].現代法學,2008(1).
[5]梁慧星.共同危險行為與原因競合—侵權責任法第10條、第12條解讀[J].法學論壇,2010(3).
(作者單位:煙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