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網格化管理是新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履行群眾路線的特色路徑,體現了社會治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精神實質,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與治理優勢。社區網格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凸顯在思想認識、聯動機制、資源利用與權利對接等方面。加強基層服務意識,提高網格化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議主要有統一思想認識,推動社區網格化管理常態化;深化權利對接,健全社區網格化管理集成化;整合部門資源,促進社區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抓好人才隊伍,提升社區網格化管理規范化。
關鍵詞網格社會治理群眾路線社區
“網格”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被用來表示一種適合于高級科學與工程研究的分布式計算基礎設施。這一名詞被引入社會治理領域是本世紀的新產物,借用“網格”能夠提供動態資源共享和廣泛協同工作的特性。社區網格化管理具有整合社會資源、維護社會穩定、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科學發展等現實和長遠意義。
一、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基石探討
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基礎要求就是科學合理劃分網格。轄區地理位置、居民分布特點、人口數量、居民生產生活方式、歷史淵源等諸多因素均應納入劃分考慮范疇。遵循方便群眾、便于管理、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以200戶至400戶劃分為一個網格為宜,或者一個社區5~10個網格,實現居民社區網格全覆蓋。
與社區網格劃分相對應的是配置一定數量的專、兼職網格員,著手籌建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搭建社會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并聯網運行。據此可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進一步構建以省為主導、市(州)為支柱、縣(區)為骨干、社區和各職能部門廣泛參與協同的社區網格大綜合信息平臺。
筆者調研的H市4個城區共有社區102個(城市社區82個、農村社區20個),包括24.38萬戶、71.62萬人。H市將82個城市社區劃分為700個網格。具體如表1:

社區網格化管理基本配置的目標是順應新的時代背景與歷史使命,沿承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主線,以加強信息系統建設、運行機制建設、平臺應用建設和隊伍建設為重點,運用新的組織設計和管理技術,達成體制機制健全、制度保障堅實、服務民生為先、維護平安有力的民眾利益訴求與價值取向。
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社會治理優勢
社區網格化管理雖名為“管理”,本質上卻是“服務”,體現轉型時期傳統的社會“管理”向現代的社會“治理”轉變的步伐,通過堅持整體謀劃,狠抓科學部署;堅持科學管理,深化平臺應用;堅持基礎建設,突出長效機制,從而推動社會治理理念的根本性轉型:由重管理輕服務向服務、治理并重轉變,從運動式治理向常態化治理轉變,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治理轉變,從政府一元管理從公眾多元參與轉變。
一是政府服務社會水平明顯提高。在矛盾處置方面,借助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的信息平臺,充分發揮平臺信息化功能,對社區“三重”(重點部位、重點區域、重點人員)的動態監控面進一步擴大,使得一批矛盾隱患能夠發現在萌芽、處置在基層;在執政為民方面,利用網格化這個最基層最基礎的“單元格”服務載體,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力量下沉,關口下移,綜合信息體系能使得政府更加及時敏銳了解基層所思所想所盼,調動政府一切資源滿足基層需求,在大大提高政府服務水平與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服務型、現代型政府的建設和轉型。
二是社區服務運行成本明顯降低。社區網格化管理能發揮和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部門與社區資源,最大限度增強工作合力。按照“一人一格、綜合履職、負責到底”的要求,網格員對責任網格的人、地、物、情、事、組織等都把握清晰,這種以“單元格”分塊為主的網格管理新模式,改變了過去以條為主、一條多人負責的局面。網格員服務管理社區居民,從事人口、民政、計生、安全生產、平安創建、治安防范和矛盾調處等系列工作,對居民、出租房屋、流動人口實行定期走訪,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和重大疾病家庭等隨時走訪,即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又降低了社區服務運行成本。
三是服務居民的實效性明顯加強。社區網格化建設利用管理更加扁平化、服務更加便民化、運行機制更加人性化的特征,真正實現社會服務“零距離”、社會管理“全覆蓋”、居民訴求“全響應”。網格員每日走訪“單元格”,排查潛在隱患,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通過“關照人群”的信息共享,對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吸毒人員實行跟蹤管理,為特殊人群提供個性化服務,及時收集上報各類矛盾糾紛并化解矛盾,發揮社區網格員發現案件早,社管系統派發案件便捷,職能部門聯動化解等優勢,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城區。2014年H市社區網格發現處置的大小案件達18771起,受理率100%,如圖1:

同時,全市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3%,網格員上崗率穩中有升、最高達到66.3%。社區居民的安全感與幸福感較以前有大幅提升。
三、社區網格化管理實踐的瓶頸分析
基層社會民主化進程的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實踐的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各省出臺的一系列社會管理創新政策為社區網格化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城市社區網格化建設整體起點較高、推進較快、基礎較好,但也突出存在特色不明顯、亮點不突出等應用短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統一導致內生力不足和持續發展困境
網格化建設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具有其產生、發展、勃興的一般運動規律。社區網格化建設由于目前沒有自上而下統一的定位,也缺乏“單元格”式碎片化治理與“大方塊”式整體性治理之間對接的互動,有的社區把網格化建設看做與計生、勞保等社區事務一樣,是政府多給社區安排的一件事,因社區事務過多、考核繁重故而陷入對網格化建設認識模糊、熱情不足、動力不夠等不同程度的誤區。一旦基層不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便會“成為國家的單項度治理行為”,而“只有內生力發育成熟,與外推力形成合力才能推動一項社會治理創新模式走向常態化治理模式”。
(二)部門聯動缺乏長效機制造成治理力量的分散
社區網格化所涉及到的群眾需求全方位全過程,突出表現在城市管理、公眾需求、矛盾化解、公共服務等幾大類,其中公共服務需要在社區網格內成功處置。但城市管理、公眾需求與居民矛盾化解往往紛繁復雜,需要兩個甚至多個部門協作,共同應對化解。這也要求公安、工商、民政、人社、教育、城管、房管等部門信息系統要實現與社管信息平臺對接,把單位信息化建設的小網融入社會綜合管理系統的大網,實現各單位間數據的有效聯動,提高綜合信息使用效率。如果各級信息平臺沒有與社管信息系統真正打通,甚至部門權力出現收縮和膨脹交替進行的局面,可能導致一些小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最終成為演變為大問題的風險隱患。
(三)社區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導致治理規范性欠缺
以線為主的社區運行模式即各職能部門專干只對歸口工作負責,一方面,導致資源嚴重浪費,大量人員從事的僅電腦輸入、數據核實、文字校對等簡單重復勞動,減低了服務群眾的效率,忽略了群眾其他矛盾化解要求;另一方面,網格員大多沒有達到專職化要求,兼職網格員兼有日益繁重的社區事務和網格工作,在網格化還處在探索的體制階段,社區事務仍是首要任務,導致在實際工作中產生了口頭上說的多、實際行動的少;做社區事務的多、干網格工作少“兩多兩少”等弊端,網格管理工作難以規范到位。此外,由于兼職網格員的工資一般是以獎代補方式發放,保障有時難以到位,影響網格員工作積極主動性甚至隊伍穩定,與社會治理規范化精細化的要求有一定出入。
四、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前景展望
1、統一思想認識,推動社區網格化管理常態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可持續發展需將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作為根本性、源頭性的工作來抓,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宣傳陣地,加強社區網格化建設的目的意義、背景形勢、責任要求的宣傳造勢,在全社會形成知曉網格、支持網格、參與網格的大氛圍,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要出臺相關文件與制度保障,進一步明確社區網格化建設的主體、責任及考核要求,增強各級各部門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落實責任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盡快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互動對接運作平臺。加強對網格化建設調研、協調和督導,要按照有關制度,定期對各部門、各責任單位推進進度、工作質量進行考核,并將最終考核結果與綜治考評掛鉤,完善考評機制。
2、深化權利對接,健全社區網格化管理集成化。網格化的優勢在于第一時間滿足群眾需求,難點在于人、住房、單位等基礎信息的有效性和聯動解決問題的互動性。要按照“事要解決”的服務群眾標準,認真梳理網格化運行中存在的部門關聯度不高、信息真實性不強、案件不能自動流轉等深層次難題,結合實際采取部門信息銜接大會戰、案件化解大競賽等實踐載體,建立定期聯系、專題督辦制度加強考核督促,全面聯通部門信息平臺和上級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做到信息報得上、流得動、處置得好,確保案結事了、抓早化小,形成合力化解矛盾。
3、整合部門資源,促進社區網格化管理精細化。依托社區網格站重新整合社區工作人員,富余人員按照條件和程序,符合要求的轉崗網格員。將專干等專、群力量全部擺進網格、沉入居民,推行網格分片包干責任管理,明確工作內容,打造“十分鐘服務圈”。使網格成為黨的政策在基層的“宣傳員”;成為發現各類問題的“信息員”;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成為生產經營單位的“消防員”,形成以網格為服務群眾核心的鮮明導向。
4、抓好人才隊伍,提升社區網格化管理規范化。嚴格落實中央綜治委“逐步為每個網格配齊配強專職管理員”的政策要求,各城市社區要盡快研究制定網格員逐步專職化的工作方案,在過渡期內有計劃的組織實施,確保實現網格員專職化的目標,打造一支符合群眾需求、適應網格化建設的骨干力量。同時,網格員的市級補貼應由市社管中心統一調配,確保按時足額發放,有利于提升對網格員的考核效度,最大限度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和約束作用,也有利于網格員隊伍的穩定。
社區網格化管理范式,其“確認與成型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與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依賴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回到實踐的不斷探討、深化與改革,改革,永遠在路上。
基金項目:
1.湖北理工學院校級科研項目《考茨基早期思想及其當代社會啟示與反思》,項目編號:13xjr02Q
2.湖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考茨基早期思想及其蛻變的當代社會反思》,項目編號:14Q118
參考文獻:
[1]陳華珍.ad+hoc網格體系結構及其節能方法研究.(碩博學位論文2009)[2015-07-10].http://www.docin.com.
[2]王煥冬,陳崢嶸,陳艷梅,田城.社區網格化,是什么模樣(2012-02-09) [2015-07-10].http://www.cttimes.cn.
[3]余華.社區網格化管理范式的演進與創新略探[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
[4]徐煒,陳民洋.農村社會治理創新模式的持續發展問題解析[J].江漢論壇,2015(1).
[5]加強業務學習提升管理水平(2013-06-14)[2015-07-10].http://www.dengfeng. gov.cn.
[6]余華.社區網格化管理范式的演進與創新略探[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
(作者單位:湖北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