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崛起,財務外包這一形式越來越多的運用到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中來。財務外包這種新型的管理模式的運用填補了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欠缺,企業通過財務外包將某些非核心和非機密的財務活動承包給信譽良好、業務水平一流的服務商去做,以獲得較高品質的專業化服務,達到規避風險、節約成本、依法理財的目的,從而大大節省投入成本,優化企業資源。本文以財務外包的概念作為切入點,就我國中小企業財務外包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進而提出問題的對策及解決方案。
關鍵詞財務外包現狀問題對策
一、中小企業財務外包現狀
財務外包是將整個財務管理活動根據企業的需要分解成若干模塊,如總賬核算、往來賬款管理、工資核算、固定資產管理、納稅申報等模塊,將這些模塊中中小企業不擅長管理或不具有比較優勢的部分,外包給那些在該方面居于行業領先水準的專業機構處理。
企業的財務外包這一模式在國外已經被普遍的運用,近幾年被引進到國內,財務外包這一業務才剛剛起步,不少中小企業對其還是比較陌生。在我國中小企業財務外包主要有以下幾個現狀:
(一)專業機構少
在我國專門從事財務外包的機構不多,大多數會計事務所很少有進行財務外包的工作,他們對這一業務并沒有過多重視,用于此業務的人力和時間有限外包服務發展滯后。會計事務所針對的客戶大多數是大企業,從已經開展財務外包的企業來看,也都是大企業占主導地位。這些專業的機構出現后,既能解決中小企業的日常財務工作,還能根據財務的各項數據對公司運營提出各種意見建議。
(二)服務對象狹窄,業務層次不高
現階段的財務外包工作僅僅只是代理記賬、納稅申報等基礎性工作,業務層次不高。這些對于小型企業或微型企業來說是足夠,但是難以滿足中型企業的要求。這就要求財務外包商在做好最基本的工作后,還要不斷擴寬自己業務層面,多行業的發展業務對象。
(三)專業水平不高,人才缺乏
在財務外包業務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財務外包對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于是紛紛成立了財務外包機構。這些公司的專業水平不高,專業人才也很缺乏,導致了他們只能開展最基本的業務,比如代理記賬、納稅申報等。另外,由于專業水平不夠,使得他們只能為一些小企業服務,這也讓他們缺少了進步的空間。
二、中小企業財務外包的改進措施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隨著外包業務的深入發展,財務外包的變革也日新月異,中小企業也要更新自己對財務外包這一模式的觀念,實現財務外包與中小企業的完美結合?,F在的財務外包已經從最初的工資發放、收賬款管理、報表的編制等基本財務外包職能,到現在的財務工作整體外包,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等。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財務外包根據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提供新的服務種類,提出更多的經營決策信息。同時中小企業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財務外包為本企業帶來的諸多優勢,降低成本、增強核心競爭力、優化人力資源等都是企業進行財務外包的外在動力。
(二)科學謹慎地選擇財務外包服務商
外包服務商作為企業財務外包的主要合作對象,因此認真、謹慎地選擇外包服務商是企業避免合作失敗的良好途徑之一。企業在選擇外包商時應該對其進行綜合評估,從質量因素、價格因素、社會信譽度幾個方面來對外包服務商進行綜合評估,外包商的社會信譽度、專業化程度、質量承諾、定價標準、服務經驗等考慮,成立評價小組,建立評價標準,候選的財務外包服務商進行分析調研評估,確定最終的合作伙伴。
(三)有效地溝通,發揮積極主動性
企業應該把財務外包商放在與自己同等的地位,將其視為自己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下屬部門,財務服務商畢竟不可能像企業自身管理者那樣了解該企業,企業管理者要主動與其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主動提供與財務外包服務有關的信息以便于他們開展工作。企業應隨時關注外包服務商提供的信息的準確性,認真審查服務商提供的信息,中小企業應認真比較預設目標達標情況并進行原因分析,判斷財務外包是否有利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培養、整體競爭力的增強及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以此決定是否進入下一輪的財務外包活動,即是否值得進行長期合作。
(四)加強人才的培養,發揮團隊的優勢
對于財務外包商本身來說,除了對外開展業務,也不能忘了內部人才的培養,如果沒有能力聘請高級人才,那就對本公司的員工進行培養,通過加強內部會計人才的培訓,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來進行抽查學習成果,還可以聘請具備高度專業素質的會計專家來進行短暫的指導和培訓。財務外包機構一定要強調團隊意識,公司內部不是每個都能獨當一面,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對公司開展各層次的業務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強內部員工的專業素質,發揮團隊優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業務水平不高、人才缺乏的現狀。
參考文獻:
[1]溫晶暖.中小企業財務外包的探討[J].國際商務財會,2013(07).
[2]范宋偉.中小企業財務外包風險規避探究[J].中國外資,2013(12).
[3]劉美香.關于中小企業財務外包問題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4(03).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珞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