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管理工作的問題伴隨著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發展而逐漸增多,通過了解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管理工作的現狀,提出殘疾人職業院校與實習單位都應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進而提出提高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從而提高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管理保障機制
一、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問題
隨著殘疾人職業教育院校招生和培養規模的日趨擴大,殘疾生實習管理已經成為殘疾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雖然我國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管理也日趨完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問題,筆者從內部問題、外部問題及實習生自身的問題進行論述。
內部問題:就是殘疾人職業教育院校方面的問題,在制定殘疾生實習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通常表現為,制定的關于培養實習生的方向和目標與市場需求脫離;制定的關于學生實習方面的方針政策沒有得到貫徹落實,缺乏監督反饋機制。法約爾將管理的職能分為五個: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這五大職能不是相互分離獨立存在的,而是環環相扣,相互貫通,相互依賴,互為補助。
外部問題:實習單位缺乏針對殘疾人實習生(以下簡稱實習生)制定專門的實習管理規章制度。實習單位與輸送實習生的職業院校缺乏溝通,往往并沒有根據實習生的培養目標來安排實習崗位,大部分考慮的是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短缺的崗位,根據企業發展的需求來安排實習崗位,造成本末倒置的現象。
實習生自身的問題:實習生對實習工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認識不足是實習工作不能順利進行的最根本的問題。實習生本身沒有樹立正確的實習觀,不愿意實習,認為實習時間不是教學計劃的組成部分,從心里上排斥教學實習,不愿意到生產一線實習,甚至有些學生會認為實習是很“丟面子”的。錯誤的實習觀反映到實際中表現為:不愿意實習,逃避實習,消極的對待實習;在實習工作中不配合,與實習單位的管理人員或普通員工發生矛盾或其它過激的行為。
二、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機制
殘疾人職業教育學生實習的順利進行,有賴于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面的配合,這三方面的配合需要有效的保障機制才能得以順利完成。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中再次強調:“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后一年要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半年。”從此以后,我國職業教育全面實施了實習的實踐教學模式。但是,實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面的利益,尤其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其利益是否能得到保障,是實習工作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問題。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實習生管理制度需要殘疾人職業院校、實習單位和學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殘疾人職業院校要建立可控而有效的實習管理機制
可控而有效的實習管理機制是實習工作有效完成的有機保障,是提高實習指導老師與實習生對實習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必要條件。完善的實習機制不單單由學校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夠完成的,保障實習生的實習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需要來自學校、企業、學生以及社會各個方面的有效配合才能夠促進職業院校實習機制的不斷完善,促進實習生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
殘疾人職業院校可在校內設立由職業院校代表、企業代表、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共同組成的學生實習管理委員會,實習管理委員會在學校、企業、學生之間充當著橋梁的作用。校企雙方各司其職,分工明確,都需要由專門的部門和人員來管理-實習生實習問題的具體事宜,使實習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實習管理的過程即:計劃—組織—實習—反饋—協調—控制。實習管理機制是否能夠順利進行有賴于這實習管理工作的六大要素的相互配合。計劃,不再是傳統的僅僅由學校來制定的計劃,以實習管理委員會這個媒介為中心需要學校、企業、學生甚至家長共同來參與制定實習計劃。
(二)實習單位要建立合理的實習生實習制度
職業教育學生的學習包括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學習兩大部分,這兩部分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不是職業院校單方面的責任與義務,還需要社會其它各個部分的通力配合,其中影響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實習單位對學生進行的現場教學。首先,實習單位要針對實習生這個特殊的團體專門的制定關于培養實習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習的相關制度,針對實習生學習的目的并結合當前市場發展狀況為實習生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其次,在實習生實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對實習生的工作狀況進行總結,對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與實習生在實習單位的指導老師和校方進行溝通。第三,每個階段的實習工作結束后都要進行實習總結,總結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在本次實習過程中企業的收獲,以為下次的實習工作計劃做好準備,建立完善的反饋制度有利于不斷的完善實習生實習制度,是實習生在本企業順利實習的有效保障。第四,以人為本,實施人性化管理,讓實習生參與到實習工作計劃制定的工作中,提高實習生時間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生協助院校實習管理工作的實施
轉變觀念是實習管理工作能夠有效實施的前提,完善師資管理工作的相關制度是有效展開實習管理工作的保障,而最終能使實習管理工作有效的進行并取得預先的成果的關鍵在于學生的配合。離開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離開了學生的有效配合,再完善的高職實習管理制度都形同虛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社會需求與個人需求,并將學生的需求融入到高職院校與實習單位的目標中,激發學生對實習工作的熱,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使學生在有效的實習管理工作中做好實習生的角色,以正確的心態、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實習工作。
三、提高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管理工作保障的有效性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密切結合”。校企合作是我國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要提高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管理工作保障有效性,需要校方和實習單位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主要從幾下幾個方面著手:轉變傳統觀念,構建良好的溝通機制,加強建設反饋機制,建立健全學生實習管理檔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一)轉變觀念,加強對學生實習工作的管理
殘疾人職業教育是以培養技術型、技能型的學生為主要目的,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實習環節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明確殘疾人職業院校在學生實習管理工作的主要地位與責任,學生到實習單位進行實習是暫時的離開學校,而且實習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院校應當高度重視學生在實習單位的實習課程,充分的發揮好監督與橋梁的作用,不僅要監督實習生的實習進度,還要監督實習單位是否履行合同對實習生進行培訓,同時發揮好橋梁的作用,協調處理好高職院校、實習單位和實習生之間的的矛盾。
(二)建立良好溝通機制
真正實現雙贏,校企雙方應該以“相互尊重、相互誠信、互惠互利”為溝通的基本原則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良好的溝通機制主要體現在校企雙方的情感機制建立的程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學院方面:首先,學院為加強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可以為合作的實習單位在校內設立企業風采展示中心;其次,學院要重視與實習單位相關人員的相互交往,在校企雙方利益的結合點上互通信息,加強交往;再次,經常征求合作的實習單位的相關人員意見,誠懇接受并積極改進合作工作。
實習單位方面:首先,要主動的加強與合作院校的聯系,而非被動的等待院校通知;其次,及時的將實習生在本企業單位的實習狀況反饋給院校,加強實習生學習進行狀況的溝通;再次,實習單位要積極的配合職業院校的改進工作,要以“尊重、誠信、互惠”為原則,為不斷的改進職業教育實習管理而努力。
實習監督教師方面:在學生的實習過程中,管理監督教師起到中介的作用,主要是協調實習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矛盾,使實習工作能夠按照教學計劃順利進行。一方面可以現場指導學生,幫助學生較快的適應新的壞境,監督學生順利的完成實踐課程;另一方面可以監督實習基地企業有無按照合約履行應有的義務,有無虐待學生狀況,有無不發實習補助或苛扣實習補助現象。
(三)加強建設反饋機制
殘疾人職業院校實習管理工作的反饋機制主要包括:來自實習生的反饋、來自實習單位的反饋、來自實習單位隨行教師的反饋。
實習生的反饋:實習生是進行實習的實踐者,因此來實踐者的反饋能夠更客觀的真是的反映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有利于以后對學生實習管理機制的完善。但是由于此類反饋大多加入了個人的主觀因素,因素在得到反饋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對反饋資料的篩選。
實習單位的反饋:來自實習單位的反饋能夠客觀的反映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實際狀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調整現有的實習管理機制。
實習單位隨行教師的反饋:來自實習基地隨行教師的反饋能夠客觀的反映學生與實習基地之間存在的矛盾,有利于篩選來自學生和實習基地的信息,所提供的反饋相對來說比較客觀。因此高職院校在加強校企良好溝通的基礎上,要發揮好實習監督教師的作用。
(四)建立學校實習管理檔案
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都需要有健全的管理檔案來證明,殘疾人職業院校學生的實習也應如此,能夠證明殘疾人職業教育實習生各方面的存檔,證明學校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通過對檔案的縱向比較有利于根據職業教育實習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來完善現有及其未來實習管理機制,是指導職業教育實習管理的向導。通過歷史檔案的記載可以獲知學生在實習結束之后的就業趨勢,根據學生的就業趨勢有利于預測未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五)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有利于調整學生日后到工作崗位上與職業內部、職業之間、職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學生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同時,職業道德能夠充分的跳動起人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對職業的熱度,為學生提供再好的外在學習環境,離開了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離開了學生的職業素養,離開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疑以上所說的優越的外在環境都是空談。
參考文獻:
[1]周三多,陳傳明,賈良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12.
[2]吳寶宏.關于高等旅游職業教育實習工作問題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2,12(12).
[3]陳芳芳.職業教育頂崗實習中的學生權益保障問題[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12(12).
[4]顧燕慶.淺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過程中的一些設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5.
(作者單位:鄭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