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蟄是“藏”的意思,天氣漸漸回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動物和多種昆蟲感于春季溫暖,震驚而出,是為“驚蟄”。驚蟄處于冬春季節交替時期,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并會出現雷雨或連續陰雨,養生尤其注意飲食,宜適當進補多吃清淡。
護肝健脾
中醫學上,以四季配五臟,春季屬肝臟,一系列肝的病證,如精神疾病、高血壓、中風等病,常會在春季復發或加重。中醫很早就提出“春宜養肝”的說法。春季只有保持肝臟的生理功能,才能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
食月令
宜吃清淡食物,適當進補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可以適當選用一些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一般應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
傳統醫學認為,春屬木,入味為酸,對應五臟為肝,順應自然界生長生發之規律,春季容易肝風、肝火妄動,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因此,驚蟄季節要少吃酸,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利水祛濕、健脾補益作用的湯水或食療粥來增強體質,如大棗粥、山藥粥、莧菜頭云苓鯽魚湯等。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鴨血性平,營養豐富,養肝血、治貧血;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鴨血菠菜湯可養護肝臟、疏理肝氣。新鮮水果蔬菜中,蘆薈、水蘿卜、木耳菜等,可以清熱瀉火;山藥、蓮子、銀耳等,可以扶正祛邪、滋陰補腎、健脾和胃。
春困
驚蟄后,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因為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容易出現“春困”?!饵S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币馑际钦f,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驚蟄養肝·食譜
山藥紅棗薏仁粳米粥
主料:粳米100克,薏米75克
輔料:山藥(干)50克,荸薺25克,
棗(干)10克
調料:白砂糖20克
1. 粳米、薏仁分別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3小時后,撈出,瀝干水分;
2. 荸薺、山藥去皮,洗凈,分別搗成粉末;
3. 紅棗去核,洗凈備用;
4. 薏仁、粳米下入鍋內,加適量冷水,置旺火上煮至米粒開花;
5. 將紅棗下入鍋內,轉小火熬煮成粥;
6. 待粳米軟爛時,邊攪拌邊將山藥粉灑入鍋內,約煮20分鐘;
7. 將荸薺粉和白糖入鍋攪勻,即可盛起食用。
健康功效:
山藥:止瀉、健脾、補肺
紅棗:安神、補脾胃、輔助降血脂
粳米:除煩、止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