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職業能力為指導的護理學專業健康教育學教學改革,通過對護理學專業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實踐等方面的改革,構建以學習任務為載體,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目的在于提升護理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高技能護理人才。
【關鍵詞】健康教育學 職業能力 護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005-02
我國各醫學院校的護理學專業教育培養模式多處于新舊交替的過渡階段,先基礎后臨床,而后實習的階梯式教學模式仍沿用,形成了目前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脫節。健康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職業能力,它不僅要求護士能夠熟練運用護理學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為病人服務,還要求護士必須掌握與之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一 護理學健康教育學教學與健康教育職業能力的現狀
隨著目前系統化整體護理的實施,針對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在護理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健康教育作為檢驗整體護理效果、評價護理質量的常用指標已貫穿到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個環節。隨著人群健康觀念的改變,健康教育的需求與日俱增,對實施健康教育人員的職業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但85%的在職護士對護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了解不足,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因此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嚴重不足。
職業能力是指貫穿于勞動者職業生涯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就醫過程中患者的健康行為能否有所轉變,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的水平,而我國現階段的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需要。
就護理專業的實習模式而言,國外的模式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國外護理學專業學生很早進入臨床進行見習和實習,護理專業學生課堂理論學習與醫院、社區的實習是緊密相結合的,臨床實踐和課堂教學依次交替進行。澳大利亞的教育者將PRECEDE-PROCEED模式運用于護理學的健康教育教學中,使護理專業學生通過利用和評估社區資源,提高與社區工作人員合作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馬來西亞研究者將評判性思維的內容加入健康教育課程中,使學生建立批判性的思維,這些學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能力強,考慮得更加全面。
目前,國內已有文獻報道護理院校通過在課程中引進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來提高護理學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如某高校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或將循證護理教學模式引入健康教育教學中,或采用辯證性課程的設計理念,結合國外關于護理健康促進的專著,設計課程內容,并將理論教學、社會實踐、綜合案例分析等方面有機地結合,從而提高護理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 以職業能力為指導的護理學專業健康教育學教學改革實踐
以職業能力為指導的護理學專業健康教育學教學改革,通過對護理學專業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實踐等方面的改革,構建以學習任務為載體,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目的在于提升護理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高技能護理人才。
1.把握護理學專業特點,優化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
遵循“需用為準、實用為先、夠用為度”的原則,根據社會需求和培養目標分析護理專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及相關課程的知識結構,針對課程特點,進一步優化健康教育學教學內容。
2.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理論結合實踐
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將內容涉及面廣、知識要點多、知識體系分散的健康教育學講授重點由目前單純的知識講解轉移到知識獲取的方法和解決問題方法等方面來。比如在每一部分采取病護角色扮演、病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較好地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第一,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PBL教學法)。教師在講授醫院健康教育、疾病的健康教育及疾病的預防與控制時,以問題為基礎,改教為導,列出要求掌握的內容以及參考資料,給出若干模擬場景,組織學生自學和進行小組討論。
第二,角色扮演法。教師在理論授課后,布置題目,由學生查閱文獻,組織小組活動,編寫患者健康教育的角色扮演腳本,由學生進行表演,教師和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總結和講評,培養學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案例討論式教學法。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際案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在課前一周分給每個小組,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在教學過程中,各小組匯報案例的解決情況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全班展開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以提高護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3.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拓展教學,建立師生互動的有效網絡在線溝通渠道
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課后留若干道與臨床實踐相關的問題,供學生自主討論探究,可以提供參考書籍或讓學生到圖書館或互聯網上搜集、整理資料。這種方法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
護理學專業的健康教育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健康教育教學脫離實踐、內容枯燥的狀況,圍繞護理崗位的具體要求,以“護士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融知識傳授、素質提高和能力培養為一體的護理專業健康教育新體系,以適應現代護理模式對護理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熊蕊、李玉榮.高職護理專業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05(18):10~11
[2]金麗梅、黃麗萍、呂水蘭等.制約健康教育發展的因素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7(18):75~78
[3]尹萍、章彩芳.本科護理教育中《健康促進》課程改革的實踐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8(4):25~2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