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總結分析了理工科大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如學業任務重、學業壓力大,校園文化氛圍單調,易受網絡文化沖擊,嚴肅、保守、孤傲的性格特征,忽視對人文知識的學習。在此基礎上結合湖南師范大學實際提出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建立校級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構,利用網絡媒體等途徑加強理工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理工科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035-01
青年時期是人們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情緒不夠穩定,隨環境變化容易發生較大的變化,周圍的朋友與社會環境都會影響其身心發展。由于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大學文化氛圍對其心理發展各有不同影響。
一 理工科大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
1.學業繁重,學習壓力大
無形的學習、就業壓力以及繁重的課程都影響著理工科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我校各個專業課程的難度都相對較大,對數學、軟件知識等要求很高,每學期都會有一部分成績不及格的學生。巨大的課程考試壓力、爭取優異的壓力、發揮專長的壓力,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不穩定,甚至頭痛失眠。更加嚴重的會出現自我懷疑以及厭學的現象。
2.校園文化氛圍比較單一
校園文化氛圍也是影響理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在我國,理科院系在教育工作中未能把握好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的天平,造成過度重視專業知識的情況,忽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尤其是在人文素養方面未能做好教育,致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受到阻礙。另外,理工科院系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影響了青年學生的廣泛人際交往。
3.網絡文化對學生造成沖擊
理工科大學生是網絡中的活躍分子,無論是網絡流行文化還是網絡游戲文化都對大學生傳統心理教育帶來了沖擊。我校在網絡文化建設中是走在各高校前列的,如星網、翔網、學工在線輔導員博客等都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網絡平臺。網絡環境對大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在多方面影響著理工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大學生趨利避害,以積極的一面對待網絡文化是目前大學教育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
4.理工科大學生顯得嚴肅、保守甚至孤傲,影響人際交往
理工科大學生在交際過程中,因為生活經歷較少并且嚴肅謹慎,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導致部分理工科大學生存在社交恐懼癥等拒絕與他人交流的心理疾病。
5.理工科大學生對專業學科知識與人文知識重視程度不同
理工科大學生只關注自身的專業知識,而忽略與人文素養相關的知識。忽視人文素質及健全人格的培養,他們只關心如何鍛煉自身的專業能力,去符合社會需求,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專業知識的研究中,甚至在人文學科課堂中學習專業知識。他們不愿意把時間投入人文學科的學習中。
二 加強理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1.開展與人文素養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緩解理工科大學生的學習壓力
學校應該積極鼓勵團委、學生會以及各大社團開展與人文素養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并且加大資金投入,在活動形式上進行改進,調動理工科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外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走出校園,感受社會,減少學習的壓力以及緩解不良情緒。增加具有陶冶情操功能的文化活動,可以有效地引導大學生構建良好的心理狀態。
2.高校應該建立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構,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設立校級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構,及時給予學生輔導、咨詢、治療服務,消除心理障礙等。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構可以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檢查,利用科學手段掌握大學生心理狀況,并及時面談,進行跟蹤治療。對有心理困惑的學生,給予咨詢和幫助。我校設有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新生入學之初即開展問卷調查,全面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供咨詢和治療服務;同時,對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及心理問題給予適當幫助。近年來我校加大培養各學院學生工作干部中從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力度,并在相關學院建立了成長輔導室。
三 利用網絡等媒介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宣傳,范圍廣,易傳播,活動形式新穎。理工科院校應充分運用電臺、黑板報、網絡平臺等宣傳工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宣傳,并定期組織大學生觀看相關案例。應該結合理工科大學生的特點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多角度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我校可利用學工在線的輔導員博客與學生經常交流,利用微信、QQ、微博等途徑,關注學生的思想、心理變化,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
參考文獻
[1]陽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的探析[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2)
[2]宋植友.面向知識經濟時代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J].教育與現代化,200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