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筆者結(jié)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從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同學朋友、感恩社會幾方面闡述聯(lián)系學生生活領(lǐng)域設計實施的以愛為主題的感恩教育活動實例及相關(guān)思考,探索在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活動中進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 品德與社會 感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080-02
一 因為感恩,生命更加精彩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過:“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在每次教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在愛的陽光下一課的時候,我總會情不自禁地給孩子們朗誦一首小詩:“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雄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品德與社會課程關(guān)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fā)展兒童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主體人格。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教學中更應重視情感教育,在每一課的教學中都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特別是感恩教育,更應成為小學生品德教育內(nèi)容的永恒主題。
二 呼喚感恩,人格本位的回歸
學會感恩,應該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基本道德和為人準則。然而在今天的中小學校園中,不懂感謝、不會感激、不知感恩的孩子比比皆是:很多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學校則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只知“我該怎么樣”,不知“該我怎樣”;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師敬長,關(guān)愛他人,只知接受恩惠與照顧等等。當很多孩子在浪費糧食時,他們早已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忘卻腦后;他們記得自己崇拜的明星、偶像,卻記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們知道麥當勞、肯德基的價格卻不知父母為之付出的辛勞……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的現(xiàn)實和可能出發(fā)。”在感恩教育中,一方面,我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chǔ),關(guān)注家庭、學校、家鄉(xiāng)、祖國這些他們生活的不同領(lǐng)域,以愛作為主線,設計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朋友和感恩社會的系列教育活動;另一方面著重把握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社會關(guān)系等領(lǐng)域中的主要因素,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調(diào)查采訪、情感故事、實踐體驗、觀察記錄等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chǔ)。
三 感受關(guān)愛,感恩父母
教孩子學會感恩,首先讓孩子從感謝父母開始,要讓孩子知道,即使是來自父母那最簡單的衣食、最質(zhì)樸的關(guān)懷,也無不傾注了父母對他們的付出和關(guān)愛。對父母的回報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zhì)上的東西,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體現(xiàn)出其中的愛。尊敬父母,體諒父母,關(guān)心父母,讓父母為子女感到驕傲、自豪,這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了。在感恩父母的教育活動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主動性,通過一些具體的生活情景,感受和體驗家人對自己成長所奉獻的愛,讓學生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并用自己的方式恰當?shù)叵蚋改副磉_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小小調(diào)查憶成長
課前要求孩子們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由來和含義,請他們講一講養(yǎng)育自己的故事,在看到自己進步時的感受。找一找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和用過的東西、玩過的玩具等,向家長詢問當時拍照或買這些東西時的情景。通過收集生動的圖片、視頻等物件,開展班級故事會,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父母關(guān)愛下長大的智力上的開發(fā)、祖輩的關(guān)愛等,多方面了解、思考家人對自己的關(guān)心和培養(yǎng)教育。
2.賬單故事感悟換位思考
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故事教育能使學生在與這些“故事”伙伴的共同活動中習得道德認識,并因此逐漸對真?zhèn)蔚谋嬲J、善惡的區(qū)分、美丑的鑒別等諸多道德因素不“教”自“明”,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感恩父母的活動設計中,我首先請學生自己讀故事《彼爾的賬單》,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故事表演彼爾干家務列賬單索要報酬和媽媽干家務列“零”賬單交給彼爾的情節(jié),思考這兩份賬單告訴了我們什么。最后進行觀察記錄:家人一天中給我做了些什么?我為家人做了些什么?記錄自己的兩份清單。讓學生在比較和自我反省中認識到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不需要任何回報的,同時通過實際觀察,切身感受家人對自己的付出,進而思考:“我能為家人做點什么?”并指導孩子在行動上開始堅持做好一件小事,如擺放好玩具、自己洗臉、自己疊被子不給家人添麻煩,或者通過給家人盛飯、洗水果等力所能及的事成為家人的小幫手。
四 收獲知識,感恩老師
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學校里,我們有必要讓學生認識到學校的校長、老師、廚師、宿管員等各類工作人員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心血,使學生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關(guān)愛,并懂得怎樣尊重他們。
1.學校中“誰”在為我們服務
調(diào)查采訪步驟一,自由組合確定調(diào)查的對象、調(diào)查的具體內(nèi)容如被調(diào)查人的職務、工作職責、工作時間等,小組內(nèi)調(diào)查人員進行合理分工。步驟二,采訪技巧。(1)選定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員,(2)準備好將要提出的問題,(3)注意文明禮貌,尊敬師長,并認真做好記錄。步驟三,整理采訪記錄,采訪匯總,進行班級交流或邀請被采訪者與學生一起交流。
2.我心中的老師
在前面調(diào)查采訪的基礎(chǔ)上,各組將調(diào)查采訪記錄進行整理,以“我心中的老師”為主題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面對學校里為他們服務的各類工作人員,有的學生用圖畫的形式畫出在采訪中受到的啟發(fā);有的用表演的形式將老師的事跡表演出來;還有的用唱歌、朗誦的形式傾吐自己的心聲……各具特色的匯報中,我們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用涌動的愛潮滋潤幼小的心靈,充分地讓孩子感受老師的苦與樂,用無聲的語言給孩子們心中留下一句話:老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為我們很辛苦地工作,我們要尊重和感謝他們。
讓學生知道感恩老師,學生可以在教師節(jié)時為教師送上一朵鮮花,在見面時打個招呼,在上課時認真聽課,嚴守紀律,在下課時與老師談心……這些舉動對學生而言輕而易舉。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感恩并非一定得做那種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心存感激,真誠地道一聲“謝謝”足矣。
五 珍惜友誼,感恩同學、朋友
從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階段特點來看,三年級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也正處于從自我中心轉(zhuǎn)向了解他人的發(fā)展階段。在“我們共歡樂”的主題活動中,我從學生對自己的直接感受出發(fā),用“我的自畫像”活動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充分表達和展現(xiàn)自己,同時通過“想想我和別人一樣嗎?”添畫圖形,與其他學生進行比較,意識到他人的存在及其與自己的不同,尊重他人的想法、選擇。可以引導兒童走進自己身邊具體的現(xiàn)實班集體生活中,進行“合作填色花束”和“我們班的驕傲”活動,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發(fā)掘本班各具特點的同學給班級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明白正是不同的每一個人組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另外,通過換位思考理解身邊同學的情感和想法,學習用他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可以使同學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讓學生體驗共同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學習合作與分享,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六 愛滿天下,感恩社會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不但得到了來自家人、學校的愛,也離不開醫(yī)生、交警、司機等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愛。為了讓孩子們認識到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從事各種服務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我引導孩子走向社會觀察自己一天的生活,看看我們的生活需要誰?結(jié)合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開展“假如沒有他們”的討論活動,感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共生共存關(guān)系。通過角色扮演體驗社會角色的服務工作,了解叔叔阿姨是怎樣工作的。讓孩子知道當接受了別人為自己提供的服務或幫助后,要表示感謝。懂得對勞動者的尊重不僅僅是說聲謝謝,更重要的是尊重他們的勞動,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從而不斷增強遵守社會秩序公德的意識,在社會上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
教學生學會感恩,讓感恩的幸福之花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得到心靈的滋養(yǎng),萌芽,生長,盛開出迷人的美麗的花朵,散發(fā)出令人神往的悠悠清香。教師在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讓學生知恩、感恩,更好地回報父母、朋友、自然、祖國、社會。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