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序的課堂是完成教學任務和提升教學效果的保證,也是積極建構學生思維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素養的前提。本人正是基于平日教學中對于“有序課堂”的所感、所思,結合個人教學中所遇到的案例問題,試圖尋找建立有序課堂的方法,提升勞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 有序 教學 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088-01
序者,秩序也?!冬F代漢語詞典》里面給出的解釋是“有條理,不混亂”。讓課堂有序就意味著教師既要“通過課堂管理來避免或消除影響班級有序學習的事件”,又要“通過合作學習凝聚班級合力,在整體上提高課堂效率”。這是教師實施課堂管理的兩個核心目的,也是有序課堂的兩個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提高課堂的有序性?
一 教學過程“有序”
課堂教學的顯現活動內容是教師教、學生學,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來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能夠較好地完成課堂教學,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不僅要求教師能夠有序地設計一節課的教學過程,還要考查學科整體的有序性。
關注每一堂課的“有序設計”。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新教師所困擾的問題,手里捧著教材,除卻明白教學內容,如何組織教學過程,如何運用教學手段又成了難題。一堂嚴謹而有序的教學設計是獲得優質教學效果的前提。筆者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深有體會。如教學百變雄獅一課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通過觀看獅子生活短片,想象獅子各種豐富的變化表情,通過動手折、剪制作雄獅的造型,使學生在通過對雄獅制作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變化出其他小動物的造型。為了達成目標,內容邏輯上我設計為在觀看獅子的短片中,引導學生想象出雄獅各種豐富的表情變化,由于課前提供了感性的認識,這堂課學生表現得積極踴躍,學得興致盎然,后測效果也不錯,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而且,有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折一折”的方法變出了狗和牛等動物,有的學生運用“剪一剪”的方法,變出了蝙蝠和兔子等動物,有的學生則運用“翻后雙折”等方法進行再創造,可謂是花樣層出不窮。毋庸置疑,有序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創造體驗過程。
二 教學活動“有序”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以勞技活動為主線設計、組織勞技課堂教學,逐步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占統治地位的“言傳口授”的教學方式,改善了學生被動學習、被動發展的處境。尤其是利用好計算機課中的課件,能夠合理地運用多媒課件,為我們的教學增添了不少的亮麗。
如筆者在教學釘紐扣一課時,更是充分組織了學生開展勞技活動。這是一節隨堂課,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初步學會用針釘紐扣的方法;第二是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我服務的能力。釘紐扣,其實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夠安全、順利地完成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怎么辦呢?如果教師自己操作演示,會出現目標小、學生多,教室空間大,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細致地觀看。因此,筆者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完完全全把很多老師在實踐中遇到的難題給解決了。
課件演示:觀看、學習釘兩眼紐扣的方法:(1)左手把紐扣和衣服合攏對齊捏住。(2)從布的背面進針,把針從紐扣的一個孔里穿出來,拉緊線。(3)再從另一孔里把針穿到布的背面拉緊線。(4)這樣往返5~6次再打結,最后剪去多余的線。
課件演示:觀看、學習釘四眼紐扣的方法(兩種):(1)“=”或“||”形釘法,再按釘兩孔紐扣方法。(2)“+”字形釘法,與上述方法相同。
筆者覺得這是個很成功的多媒體示范,于是課上就開門見山地組織探究活動:“請同學們開始自己動手釘一釘?!庇谑菍W生興高采烈地實踐起來。
不難看出,合理的勞技活動能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讓每個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同時,教學活動組織的“有序”對達成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培養學生的勞技思維及學習興趣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教師沒能給予正確的指導、有序的安排,勞技活動反而成了學生課堂說閑話、比“創造”的活動,根本就達不到我們所要求的目標。因此在有序組織教學活動時,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起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適合學生的探究活動,調動學生學習勞技的積極性。
三 教學紀律“有序”
如果說教學的設計和活動的編排都是為了引起學生有意注意的活動,那么課堂上的隨機事件便是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主因。紀律的無秩序是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往往通過制止或者批評學生的違紀行為來維持課堂秩序,可一旦教師在課堂中實施了管理行為,往往會陷到管理的具體行為之中,反而照顧不到甚至會遠離課堂管理目的;最終不但維持不好,反而擴大了學生違紀行為對課堂的破壞力與破壞面,造成整堂課散不成形,其他學生無課可聽。
有序的課堂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謹地滲透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鄭金洲.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一個專業研究者的聽課雜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魏春梅.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勞技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上旬),2010(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