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實現學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和豐富的人生觀的樹立,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我們作為教師不僅要在課堂進行預設的教學行為,更要在課堂上尊重學生成長的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突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要落實一定的預設,尊重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采取有效教學策略,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尊重學生需要、注重課堂的實效性是上好課的根本。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學生的需要,實現有效課堂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和落實。
一 充分備課,實現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備好課完成教學設計,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對于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的特點,是以直觀的、生動的、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習與創造的前提,在教師的引領與點撥中獲得抽象的、科學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主要是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要讓課堂教學真正地發揮實效性,就要求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之前充分備課。學生的學情、文本的核心、師生互動的媒介等都要準備充分。只有教師做到準備充分,才能在每一節課的課堂上具有較強的駕馭能力,教師才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增加思維的含金量,使學生的思維與文本有碰撞,有質疑、有發現、有生成,帶領學生走進更豐富的知識領域世界。
二 設置懸疑情境,尊重學生的求知欲望,激活課堂
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是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激發和引領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究、體驗、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構建知識表象,所以,設置懸疑情境是尊重學生的求知欲望的體現,是激活課堂的主要因素。
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整堂課要落實的目標,突破的難點,巧妙地設疑。一位教師在教《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巧妙地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出示了文本中“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的句子,接著問學生:“為什么現在沒人阻擋他了?”“從哪看出他精神失常了?”“他為什么會這樣?最后的結果又使你感受到了什么?”由于教師尊重了學生情感世界的豐富性,層層設疑,激起了學生要深入地與文本進行對話,獲得新知識的欲望。學生的交流充盈在課堂上,最突出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愛,是通過父親對兒子阿曼達所說過的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感受到的。一堂課要依托懸疑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走進文本,才能更有效地體現課堂教學的價值。
三 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過程,提升課堂
教學手段是指為提高教學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設施。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沒興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觀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無意識下主動、積極地接受知識。在運用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方面,我們主張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多媒體計算機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組合,以精、簡為原則,突出教學主題,做到藝術性、教育性和科學性有機統一。
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思維的火花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產生碰撞,引起共鳴,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氛圍,這樣就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教師應具備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組織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種資源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把新課改理念真正貫徹和實施在日常教學中。但是要避免搞形式化的教學手段,別人用課件自己也用課件,學其形而忽視了媒體教學的真正作用。對于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充分考慮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真正地豐富教學過程,提升課堂實效性。
四 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舊的課堂教學,由于教師講得過多過細,擠掉了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的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是把作業留到課外做。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課堂教學如何既能考慮學生的需要,又能不低效呢?目前,我們學校從教學實際出發,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其內容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對于“三講”中的“講重點”,我們落實的措施是:(1)講清知識的含義、結構、層次。(2)講清知識運用的方法步驟。(3)強調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要求,一定要精講、少講,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思考。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需要,充分相信學生,全方位放權,讓學生明確目標后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提出問題,自己去做題,自己總結知識規律等。
總之,尊重學生的需要,就要把學生的發展確立為課堂教學的核心,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活課堂,豐富課堂教學。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容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換言之,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課堂教學不只是實現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過程,而且更應該是師生生命共同經歷的成長過程。事實上也只有尊重學生需要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