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深知身上擔負的責任重大,我們也時刻銘記時間就是生命,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會從我們身邊匆匆流走,如何讓一節課安排得更合理、更具有效果呢?
【關鍵詞】時間 正確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094-02
現代教育教學中,時間的安排是極其重要的。它充分體現出了一節課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給孩子們帶來的影響。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提高時間觀念、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
一 對于時間的認識
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源泉,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屬于一個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人與時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千千萬萬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長又最短最平凡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最容易令人懊悔的也是時間。
二 時間觀念的重要性
對待時間態度的不同,不珍惜時間的人總是感覺到時間的短缺,不會充分地利用短暫的時間獲得更大的效益,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上進心與事業心,一個人是否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一個上進心強的人是不會因為玩而使自己沉淪的,他們會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限,用最短的時間創造最大的價值。
三 課堂中不合理的分配時間有哪些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時間是多么的寶貴,無論你用金錢、權貴,都買不回時間。我們也經常教導學生:好好利用時間,學做時間的主人,快樂學習,快樂生活。“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如果今天自己不努力,都寄希望于明天,那很難取得成功。我們基本上每天都在重復著這樣的話。作為一名老師,如果不能正確地安排每節課的時間就會產生我們意想不到的后果。有效課堂的不合理時間分配有:(1)課前準備不充分。(2)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不了解學情。目標過高,學生理解不了,不能接受,造成學習的困難;目標過低,學生不感興趣,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對學生把握得不夠準確。(3)教學內容選擇不精當。(4)教學方法不科學。(5)課堂結構不合理。(6)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配合不默契。(7)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基本上以聽講和做練習為主,重復單一的訓練,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時課堂上教師講解過多,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課上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不活躍。(8)教師語言不簡練,重復話多;提問無目的、無設計、無針對性或者以提問代替教師的啟發誘導,較難的問題不注意點撥思路,優秀學生答對之后就放過去了,不注意方法和思路的指導。
四 不合理的分配時間給教學帶來的影響
第一,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不合理,時間安排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不一致,往往教師占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
第二,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不合理,常常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時間太少的現象發生。
第三,為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討論或任務的同時給學生很少的思考時間,急于讓學生匯報或展示學習成果,但往往適得其反。
五 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想必大家都熟悉這些表示時間寶貴的名言,它說明時間流逝飛快得如箭,如果你沒有合理安排時間,那就等于浪費了生命。所以,要想當一名好學生,就一定要珍惜時間,過好生命的每一天,那樣我們的成績就會更好,人生就會更精彩!
六 怎樣合理安排時間
時間對于一個人是非常寶貴的,它是影響成敗的關鍵。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呢?(1)要制訂好學習計劃;(2)要安排好自習課時間;(3)學會牢牢抓住今天。
為了充分地利用時間,同學們還要學會“牢牢抓住今天”這一訣竅。許多同學有愛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辦的習慣,這是很不好的。須知,要想贏得時間,就必須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讓時間空白度過。明天還沒到來,昨日已過去,只有今天才有主動權。如果放棄了今天,就等于失去了明天,也就會一事無成。因此,希望同學們從今天做起,安排好和珍惜好每分每秒的時光。
七 如何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要改變這些狀況,首先教師應該盡量避免課堂時間分配的隨意性,要事先對每一個教學環節做出較充裕的時間預設,并在最后設置一個伸縮環節。其次,教師要事先對課型有正確的理解。最后,無論是在復習、教授新課還是操練中,教師都要對以發展語言能力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最終目的的語言運用活動以及學習策略訓練給予足夠的重視,給學生思維的時間,但是要想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素養,就得構建高效課堂:(1)樹立新的教學觀念;(2)營造樂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3)提供充足時間,鼓勵學生自學;(4)合理分配教學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5)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選擇和運用正確、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因此,對不同類型、不同體裁的課文應該使用不同的方法。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是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會受益無窮。教師更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但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應該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主,教給學生鑰匙,讓學生學會自己開啟知識的大門。
八 總結
總而言之,教學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需要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讓學生在加強認識的同時,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構建高效課堂,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正確的時間觀念在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