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所學課程中,化學作為理綜其中一學科,所占分值達到三分之一,可見其對高考成績的重要性。化學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仍有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應對高考。
【關鍵詞】理念教學 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134-01
高中所學課程中,化學作為理綜其中一學科,所占分值達到三分之一,可見其對高考成績的重要性。化學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仍有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應對高考。知識經濟時代,我國教育教學必須和國際接軌,以培養新型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化學作為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為培養實用型人才,我們教師須轉變傳統教育理念,以新的適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那么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做呢?本文擬從教育理念的改變這一角度來談談如何完善高中化學教育。
一 完善課堂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
化學既是一門理論課程又是一門實驗課程,要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化學實驗應該是我們進行教學設計時重點考慮的部分,化學實驗處理得好與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是學生學以致用的最好檢測手段。因而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教師尤其要要求學生做好實驗教學的相關準備:第一,學生得預習實驗內容,熟悉實驗步驟和相應的理論;第二,引導學生實施化學實驗并控制好實驗條件,全面準確地觀察實驗過程;第三,要求學生如實填寫實驗報告,嚴格按照實驗數據進行填寫,嚴禁按著教材數據或者胡亂編造數據進行填寫。相對于理論而言,學生更喜歡實踐,若是光講解化學理論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實驗卻是深受學生歡迎,是學生學習、把握化學的有效途徑。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可充分利用化學實驗,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二 科學有效地應用多媒體
高中化學內容比較深奧且龐雜,大多數的學校教學條件有限,沒法完整有效地進行所有的化學實驗。好在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客觀條件的限制可用多媒體技術來解決。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現在發達的互聯網信息和生動的電腦技術,給學生展示教材之外的素材,以豐富教學內容。如教學微觀分子結構時,教師很難用語言給學生講解清楚,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化學反應制作成漸變的動畫效果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個形象生動的感觀,對教材內容有個直觀認知,這有助于強化學生對微觀分子結構的理解記憶。化學實驗教學中,學校的硬件條件也無法讓我們完成所有的化學實驗,運用多媒體也可彌補這一缺陷。如進行碘的升華實驗時,學生往往只注意到上升的紫色蒸汽和凝結成有光澤的晶體,對碘固體沒有經過融化而直接氣化這一升華概念的本質特征卻忽略了,為彌補這一錯誤,在教學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實驗為主,中間利用FLASH課件,把反應錄像或局部特寫,做多次重復或慢速播放,讓學生更加全面具體地掌握知識。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化學競賽對學生的吸引力,改善教學方法,科學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師生共同準備應對化學競賽。在準備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加強他們對化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化學人才,以適應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
三 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傳統的以教師的教為主導、學生的學為被動反應的教學方式,既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要求,又不能有效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我們教師應認真鉆研新課標和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創造條件改進實驗或補充實驗,以彌補教材的缺陷,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如在氮氣這節內容中,教學氮的氧化物的性質時,若只按教材講,學生肯定沒法完整理解氮的氧化物性質,因為教材中關于“二氧化氮與水的反應”,只給出了反應方程式,沒有相關的實驗圖示和探究,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氮的這一屬性,教師可結合學情補充實驗與學生共同探究這一現象,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具體操作如下:(1)實驗前要求學生收集滿二氧化氮的試管,并向學生展示;(2)把盛有二氧化氮的試管倒立于水中,打開膠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注意其前后變化;(3)待液面不再上升時,用拇指堵住試管口取出試管,試管口向上,移開拇指;(4)向試管內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隨機出幾道與實驗相關的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1)水面為什么會上升,顏色消失說明了什么?(2)松開手指后,氣體由無色又恢復為紅棕色說明了什么?(3)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了什么?通過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補充的這一實驗,既拓展了教材知識點又加強了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感性認識,還培養了學生嚴謹求學的科學態度,提升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化學素養。因而,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促進教學,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新課標下,作為一名年輕的化學教師,我們要不斷地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總結,新時代下為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作為一名化學老師,我們應結合新課標要求,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加強教學能力,轉變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素養,以理念促教學,為祖國培養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實用型人才。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