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實現有效學習,作為學習組織者的教師就應該關注學習的心理環境,把焦點放在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上,把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動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如何提高數學課堂中情境創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有效性,是本文論述的重點。
【關鍵詞】注意力 情境創設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138-01
曾經聽過一節組內的公開課,課題為“一次函數的概念”這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執教教師精彩的情境導入。執教教師并沒有直接使用教材給出的情境——“汽車油箱里原有汽油120升,已知每行駛10千米耗油2升,如果汽車油箱剩余是y(升)、汽車行駛的路程為x(千米),試用解析式表示y與x的關系”,而是將情境設置為更貼近學生生活的買鞋子——“你的爸爸準備為你買一雙運動鞋,但是要你自己算出穿幾碼的鞋,已知媽媽36碼的鞋子長23cm,爸爸41碼的鞋子長25.5cm,量一下自己的鞋長,看看你穿的鞋子是幾碼呢?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動手參與其中,與教師的互動關系良好,課堂氣氛活躍。
第二,隨著課堂教學環節的推進,聽課教師明顯能夠感覺到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逐步降低,課堂氣氛趨于沉悶。從執教教師下發的教案中來看,這節課教學流程設計清晰,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例題講解→鞏固練習→自我評價→回家作業。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逐漸降低,后面的流程推進緩慢,從當堂練習的效果來看,學生掌握的情況也只是一般。
學生情緒先揚后抑,這樣一種前后明顯的沖突促使我反思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這一現象并非個別現象,即使在我自己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當然,數學學科本身具有理性思考的特點,但我向語文等文科學科教師了解到這樣的現象也存在于具有感性體驗的文科學科課堂中。根據觀察發現,上課開始后15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學生的注意力相對比較集中。但15分鐘后,學生的注意力開始慢慢分散,分心走神現象開始增多,這時,教師往往開始要提醒走神的學生注意聽講,可是收效甚微。而這樣的注意力分散現象勢必會影響課堂的氛圍、學生的聽課效率。所以,在那節公開課上,學生們參與課堂的興趣逐步降低,并不是因為內容過難,而是因為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而執教教師專注于教學流程的推進,并沒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針對學生注意力難以持久保持的心理特點,再聯系數學課堂中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創設,我開始在備課時,著重留心學生注意力開始分散的時間點,以此為突破口去嘗試調整課堂教學的策略。首先,上課剛開始的15分鐘左右的時間里,是學生注意力能夠主動集中的時間段。在這段時間里,著重講授本節課的知識點,強調重點。有時學生上課積極性較高,還可以選擇壓縮情境導入的時間,以便為強調重點節約時間。而當學生的注意力開始進入分散時間段的時候,創設情境以刺激學生,來提高學生大腦的興奮度,保持注意。
如開始教學“一次函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出發,創設他們熟悉的情境。本地區有很多的服裝廠,班級里不少學生的父母都從事與服裝有關的工作,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例如:型號160/80的服裝對應領圍、胸圍、衣長分別為37、102、70,型號165/84的服裝對應38、106、72,型號165/88的服裝對應39、110、72,型號170/92的服裝對應40、114、74,型號170/96的服裝對應41、118、74,型號175/100的服裝對應42、122、76,型號175/104的服裝對應43、126、76。型號后面的數字80~108之間每增加4個規格,領圍就增加1,設型號為x,領圍為y,用待定系數法,可以得到一個函數關系式:y=0.25x+17。同樣,胸圍、衣長等與型號之間也存在函數關系式,這些關系式是怎樣的呢。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嘗試下,我明顯感覺到,如今我在課堂上很少需要提醒某某同學集中注意力聽課。我在備課時根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創設情境,而后在課堂教學中相機而動,選擇合適的時機導出此情境,再次拉回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事半功倍,何樂不為?當然,恰當運用情境創設只是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比如信息科技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等。相信在數學教師們的努力研究、探索之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會大大提高,從而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實現新課程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主編.普通心理學(修訂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劉金花主編.兒童發展心理學(第三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