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是小學數學的提升階段,也是高中數學的基礎階段,因而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要求教師跟隨時代的步伐,樹立創新意識,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全方面發展的杰出人才。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教學模式 創新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139-01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探索中進步。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初中數學教學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要引導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創新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 初中數學創新存在的問題
改革創新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結合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1)重理論,重練習,卻輕實踐。教師只關注對數學概念、公式的灌輸和加強訓練,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2)不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3)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工具不足,沒能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二 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的途徑
1.教學方式的創新——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傳統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的缺陷之一就是課堂由教師主導,忽視了學生興趣的培養。在新課改下,進行教學創新首先就要改革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師生的雙向互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個嶄新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在課堂上完美地呈現。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時期是青少年敏感、沖動、好奇感極強的時期,當教學的內容能夠吸引學生,并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教師的教學工作就已經完成了一半。
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中先提出問題,創設情境。教師展示兩個形狀、大小一樣的三角形,詢問學生這兩個三角形有什么微妙的關系,引導學生得出這兩個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結論。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最好是讓同桌兩名學生互相配合,取出一張紙,將三角板按在紙上,畫下圖形,紙樣與三角板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最后引導學生得出形狀、大小一樣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的正確結論。
在課堂中教師做一些簡單的演示實驗,要求學生做一些簡單的數學模型,目的就在于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了解數學的意義。同時,運用情景探究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走出“記憶性學習”的誤區。
2.思維能力的創新——培養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靈活運用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工具性學科,很多初中數學的題目都比較靈活,一種問法可以有著多種的解題方式。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創新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把握原始問題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深入研究問題,尋找多種解題方式。例如關于求概率的數學題,一般可以使用多種方法解答,包括列舉法、幾何法、頻率估計法、樹狀圖法等。具體適用哪種方法還要針對具體的數學題目而言。教師也有值得注意的事項,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創造性的答題方法給予一定的鼓勵,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出現錯誤也要耐心指正,使其樹立繼續探究的信心。另一方面,解題后要讓學生進行反思和引申,要使學生真正懂得在數學中如何舉一反三,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和創造者。
3.教學工具的創新——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在新時期,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課本知識、練習題、解答過程等通過大屏幕生動地展示出來,帶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感受,提高教學效率。特別是在平面幾何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繪畫功能或者制作動圖,能夠加深學生對幾何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清晰地展示函數圖像的形成過程,化抽象為直觀,吸引學生的關注。而且利用多媒體技術描繪函數圖像比用粉筆在黑板上描繪的精準度更高,更形象。但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技術只能是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教學的唯一手段,倘若教師完全依靠電腦課件進行固定程序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程度,這樣反而使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因此,教師要適當處理好多媒體與真實課堂的動態發展,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點。
三 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的廣泛實施,許多教師也在不斷地改善自身的教學技能,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初中數學是靈活性比較強的學科,更需要數學教師們時刻關注其發展狀態,在教學中滲透敢于求新、自主探索、持之以恒的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校、為社會、為教育增添活力。
參考文獻
[1]崔燕燕.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途徑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126
[2]錢金宏.關于初中數學創新思維教學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6):21~2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