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從創設情境,誘發自主學習的興趣;質疑問難,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拓展時空,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操作討論,體驗成功,感受自主探索的樂趣幾方面來闡述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數學 自主 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147-01
教學是一個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分析和思考,知識也不能一股腦地灌輸到學生頭腦里,思想觀點也不能如復制文件那樣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因此,新課改要求我們老師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切實培養好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 創設情境,誘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教學應該重視學習興趣的激發,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之中,從而誘發學生的探知興趣。例如,教學“乘法口訣”時,可以創設一個“學生出題考老師”的趣味性游戲活動。師說:“現在我們考試好不好?”學生一聽很奇怪,正當學生疑惑之時,老師神秘地說:“今天改變過去的考試方法,由你們出題考老師,愿意嗎?”學生聽后很感興趣。師說:“你們任意出幾個相同的加數題,老師都能很快地算出它們的和。”于是學生紛紛舉手報數:“3個8”“4個9”“15個7”“19個4”等,此時,老師都能輕松地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學生的“考題”,學生會感到十分的奇怪,會不知不覺地說:“老師,你快告訴我們秘訣吧!”于是師說:“老師的秘訣就是——乘法口訣,大家想知道嗎?”這樣的趣味性活動,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油然而生!
二 質疑問難,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 ,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問題的設置,使學生產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探知的欲望。例如,在“帶分數的乘法”的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學這部分內容,思考并討論以下的問題:(1)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么?(2)你認為計算帶分數的乘法應注意什么?(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很快解決了老師提出的前兩個問題,并紛紛舉手。有學生說:“有帶分數的乘法,只要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來乘就行了。”還有學生問:“為什么書上說,通常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再乘呢?”此時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因勢利導:“我覺得你們問得有道理,大家能不能討論一下,在什么情況下帶分數不需要化成假分數呢?”然后,學生分組活動,通過舉例、比較、思考、討論,認識到類似“×38”這樣的題目,用乘法分配律去乘會更為簡便一些,不需要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去乘。可見,帶分數的乘法知識,完全是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掌握的。
三 拓展時空,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時間,在具體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自己思考的,教師不暗示”。例如,在數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整理和復習”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整理這個單元所學的知識。然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交流。組內交流結束后,各小組確定一個中心發言人,在全班作匯報交流。最后,組織了一場答辯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由中心發言人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活動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這種別開生面的“答辯會”,教學不僅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還使學生學習掌握了自主復習數學的方法。
四 體驗成功,感受自主探索的樂趣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應該把他們當作知識的接收器,向他們灌輸死知識,而應該組織好探知活動,使學生體驗到探知成功的快樂,努力使數學課堂產生一波未落一波又起的高潮,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自主探索的樂趣,產生再次追求這種情感體驗的愿望。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先讓學生通過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進行自主探索,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發現寫到黑板上。此時學生的激情被調動起來了,思維被激活了,他們紛紛走到講臺前寫出自己的發現。有的學生寫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有的學生寫出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有的學生寫出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有學生還寫出了長方形會變形的結論……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此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分析、比較中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在學生的板書中相應地用紅粉筆圈出來,作為本課堂的板書。在學生眼里、心里,自己的東西總是最好的。當他們回顧這個探究過程,欣賞自己“杰作”的時候,臉上都表現出喜悅的神情,充分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
總之,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因此,在具體的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各種形式的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燕.小學數學有效情境的創設[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08(4)
[2]王俊.小學數學中導學式教學法的運用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0(1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