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體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目前的初中體育教育中,由于教師不能正確地選擇和利用教學方法,學生不能理解運動的樂趣,導致課程無法收到很好的成效,因此要注意在課程中對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利用。
【關鍵詞】初中體育 教學方法 實際情況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154-01
體育教育既簡單又復雜,簡單是因為體育活動貼近初中年齡段學生的天性,他們能夠更好地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復雜是因為在一般的初等中學中,由于硬件設備或教學時間的限制,體育教育對教學方法要求很高。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選擇正確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一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教育觀念的發展,教育的目的早已不是單純地對教學內容的教授,而更應當是對學生能力的提升與人格和興趣的培養,以及培養綜合素質。對于初中體育教育來說更是如此。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以增長學生運動能力為根本,培養學生對運動的愛好與興趣,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水平,增進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水平。
二 在體育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時間安排的并不多,這就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教學中,采取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體育運動有更多的了解,增長知識和能力。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教學活動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安排。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理解不足,教學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成效。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應當包含如下幾方面: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了解,對學生體育技能掌握情況的了解;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了解,對學生學習心態的了解。總而言之,教師要在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在教學設備與場地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來組織教學。要注意到,教學的辦法和手段并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只有適合學生的才能在運用中取得較好的成果,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構建師生平等的教學模式,并且在課后加強總結與思索,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進行更有效的課堂教學。
2.激發學生的興趣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增長學生的運動能力,假如學生缺乏對運動的興趣,沒有提高自身運動能力的意愿,那么他們就不會自發地進行課后的體育鍛煉,體育課程的教學就是失敗的。對于現在的初中學生來說,學習壓力較重,平時進行體育鍛煉的欲望并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引導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與身體健康的好處,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會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
3.注意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各類體育運動的規則、概念教授給學生,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就應當繼續教授一些運動中的技巧,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在體育教學中,教學方式可以不拘泥于一兩種方法,而是要靈活采用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學,不僅要用語言來對課程內容來進行描述與表達,也要用演示來讓學生直觀地進行了解。在進行了演示與講述之后,就要讓學生們進行實踐,讓學生們在實際的活動中了解課程的內容,切忌光說不練的情況。
4.鼓勵學生的自主研究與探討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學中需要更關注學生的能力成長與素質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同時也要注意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在一些群體協作的體育運動中,如籃球、足球等,教師可以進行分組練習,讓學生在自主的運動中對于運動技巧有更多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默契與配合。在教師提出了運動的目標與方法之后,學生通過自主的練習可以加深認識,并得到更多的經驗。
5.充分利用演示
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了解,來源就是演示。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要先進行演示,讓學生對于教學的內容有基本的了解與掌握,教師的演示一旦不夠標準,可能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在課程中,不僅要對新知識進行演示和講解,也要注意對舊知識的溫習,演示的次數與速度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既不能太多,影響到之后學生的運動實踐,又不能太少,使學生不能夠充分地對教學要點進行了解。
三 結束語
初中體育教育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體魄和協作精神,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由于種種實際情況限制,體育教育可能不能得到完全的展開,這更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斷提高自身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參考文獻
[1]陳明基.初中體育教育質量現狀及提升對策研究——以廣州市天河區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2
[2]王振.巧妙設計教學方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J].才智,2014(27)
[3]劉強.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