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領域的公司,每家都有自己的基因。出身于服務傳統IDC“轉云”的華云數據,是國內云計算創業公司里面最“重”的一家。技術底層自己研發,在無錫、北京、上海、廈門都擁有研發中心。如果說同行50%的人力投入在研發上,它的研發人員占整體人數的比例接近70%。

今年CTO鄭軍加入,他曾在誕生過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貝爾實驗室工作多年,包括博士研究階段一直在研究分布式計算、海量數據處理等計算機核心領域,在產品研發方面有強烈的技術風格。他的加入是基于對華云數據打法的認可。創始人兼CEO許廣彬是IDC出身,對互聯網創業者乃至傳統企業者的云服務需求非常了解。鄭軍與許廣彬達成的共識是,成為這個行業里最重視研發驅動的那一家,不惜從底層和基礎研發做起。
基因的不同決定了打法的差異。今年華云數據完成了1億美元來自海通投資的C輪融資,建立了一支規模10億人民幣的行業基金,創建了開放平臺,還提出,云計算公司的產品需要進化到規模自動化的階段。
創業邦:在演講中,華云數據提到了“自動化”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意義是?
鄭軍:“自動化”其實是一個偏技術的名詞,談不上概念。我其實是想從產品的角度探討一些有意思的技術話題,能給技術人員帶來一些思考。
自動化的程度標志了云計算產品的深度和成熟度。現在大家說AWS在公有云方面全球第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云自動化程度。云計算發展了不到10年,從簡單應用到復雜產品,云的后端越來越集中化、規劃化,前端客戶需要透明化、高效化,自動化是這兩個趨勢的橋梁,也是必由之路。在面向客戶的時候,今天的云仍然不夠簡單高效,用戶學習成本和使用成本太高。優秀的產品需要把復雜性屏蔽給用戶,自動化能夠支撐云的規模和高效。福特公司為人稱道的一點是它不僅發明了現代汽車,還發明了流水線作業的模式,釋放了產能。iPhone的成功也說明了用戶需要功能強大但操作簡單的產品。所以我認為,集中化、規模化之后,云的趨勢是自動化,技術發展的趨勢是這樣。
創業邦:這是云計算整個行業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鄭軍:這是趨勢。目前對于云的基本產品,成熟的云計算服務商都能做到基本的自服務。但是隨著類似于海量數據處理這種大數據后臺系統的云中部署,確實需要進一步應對快速配置和敏捷實施的問題,在公有云里尤其如此。自動化是繞不過的坎兒。
另一個角度看,越來越多的用戶來自“互聯網+”,來自應用驅動。它不關心IaaS、PaaS,關心的只有核心的App、流量PV、支付等應用層面功能。除了應用層,剩下所有層面都要云平臺來自動創建、統一提供,需要無縫scale-out,需要云服務自動打通所有資源。沒有自動化,這些無從談起。
創業邦:能否形容為,中國的云服務還處于比較蒙昧的情況?在哪個階段?
鄭軍:不能說蒙昧。我認為中國云計算市場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畢竟經濟體量擺在那兒。很多Global的公司低估了中國客戶對云計算的需求,低估了中國企業對先進技術理念和產品的訴求。以我的經驗,其實從需求看,對于一個優秀的云服務提供商,中國客戶也好美國客戶也好,沒有本質區別。
云的發展我認為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最早是從IaaS開始,以云主機為代表。然后是提供更多服務到云里面,包括存儲、數據、網絡、CDN等,SaaS也開始出現繁榮,這時候大家在考慮如何將產品無縫集成,提供統一服務。現在是規模化的云,是超大規模的分布式系統和超大規模的云數據中心的結合。現在大家要想的是如何讓后臺更加自動化來解決挑戰性的問題,這個趨勢未來會更加明顯,不管是全球的還是中國的。
創業邦:在打法方面,華云數據和其他互聯網出身的公司有何不同?
鄭軍:2010年公司創建不久,華云的公有云就上線了。當時OpenStack(一個開源的云計算管理平臺項目,在全球范圍很有影響力)還沒出來。只要做公有云,甚至是私有云,其實對于云的產品、競爭的市場,國內同行們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側重點和細分領域的策略稍有不同而已。
創業邦:今年華云數據的重點部署還有什么?
鄭軍:繼續發揚優勢。第一還是深化IDC基礎設施的投入,強化基礎設施質量優勢。我們的數據中心是全國最多的。第二是提升華云的技術研發能力。深度和廣度是互聯網公有云研發需要考慮的問題。廣度上我們會大力拓展產品線,但會有側重點,不想面面俱到。精品化路線是華云的選擇,要把重點產品的技術深度和質量做到全國乃至世界第一。
創業邦:創投圈在今年對B2B類企業非常重視,一些互聯網公司背景的云計算公司人氣很高。
鄭軍:其實在我的眼里,沒有背景不同的公司,只有不同公司的產品。對客戶來說,呈現的是產品與服務的好壞高低,并決定于是哪個打法和背景。對我們來說基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產品市場定位和技術戰略定位,其實就是企業定位。從CTO的角度看,火爆的產業必然要有一份冷靜,華云數據的定位是技術創新驅動。
創業邦:互聯網創業公司也是華云數據的重要客戶?
鄭軍:絕對是的。這些創業公司至關重要。我們的原則是尊重客戶的需求,并不會俯視客戶,甚至在云平臺上,可以和這些互聯網創業團隊一起研發、一起推動他們的產品。我認為中國的中小企業——當然包括初創互聯網公司——是中國云計算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它們的繁榮毫無意外就是我們自己的繁榮。當然傳統企業,包括國有企業,也是我們的重要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