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并不會講故事,但是白蘭地本身就是一個故事,我就先講白蘭地的來龍去脈,讓忠實的讀者好像再看一段富含干貨的不是故事的小故事,然后再去會會那“兩位大臣”,可好?好。
故事里的事
說到故事,白蘭地確實有一個傳說:16世紀時,法國開倫脫(Charente)河沿岸的碼頭上有很多法國和荷蘭的葡萄酒商人,他們把法國葡萄酒出口荷蘭的交易進行得很旺盛,這種貿易都是通過船只航運而實現的。當時法國地區經常發行戰爭,故而葡萄酒的貿易常因航行中斷而受阻,由于運輸時間的延遲,葡萄酒變質造成商人受損是常有的事;此外,葡萄酒整箱裝運占去的空間較大,費用昂貴,使成本增加。這時有一位聰明的荷蘭商人,采用當時的蒸餾液濃縮成為會燃燒的酒,然后把這種酒用木桶裝運到荷蘭去,再兌水稀釋以降低酒度出售,這樣酒就不會變質,成本亦降低了。但是他沒有想到,那不兌水的蒸餾酒更使人感到甘美可口。然而,桶裝酒同樣也會因遭遇戰爭而停航,停航的時間有時會很長。意外的是,人們驚喜的發現,桶裝的葡萄蒸餾酒并未因運輸時間長而變質,而且由于在橡木桶中貯存日久,酒色從原來的透明無色變成美麗的琥珀色,而且香更芬芳,味尤醇和。從此大家從實踐中得出一個結論:葡萄經蒸餾后得到的高度烈酒一定要進入橡木桶中貯藏一段時間后,才會提高質量,改變風味,受人愛戴。這就是其中一個白蘭地產生的傳說,我知道這個故事以后我第一感覺認為更加真切的證實了荷蘭人聰明的說法,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那么白蘭地的形成是一種必然,能夠被發現的東西都是必然形成,需要時間被發現的珍寶。
這樣說來,我覺得我更喜歡第二個故事:著名的研究中國科學史的英國專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博士,曾經發表文章認為,世界上最早發明白蘭地的,應該是中國人,我就呲牙咧嘴的笑了,還是這位專家有眼光,有知識,有前途。明朝大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酒有兩種,即葡萄釀成酒和葡萄燒酒。所謂葡萄燒酒,就是最早的白蘭地。《本草綱目》中還寫道:葡萄燒酒是將葡萄發酵后,用甑蒸之,以器承其露。這種方法始于高昌,唐朝破高昌后,傳到中原大地。高昌即現在的吐魯番,說明我國在1000多年以前的唐朝時期,就用葡萄發酵蒸餾白蘭地。中國人用甑蒸白酒、蒸餾葡萄燒酒,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西方科學家一致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蒸餾器和蒸餾酒的國家。后來這種蒸餾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進入17世紀,法國人對古老的蒸餾技術加以改進,制成了蒸餾釜,或者叫夏郎德式壺形蒸餾鍋,成為今如蒸餾白蘭地的專用設備。法國人又意外地發現橡木桶貯藏白蘭地的神奇效果,完成了釀造白蘭地的工藝流程,首先生產出質量完美、譽滿全球的白蘭地。
這樣這個故事就完美了,有了一個美好的開始,也有一個完美的過程和結果,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就喜歡這種大“囍”的結局,更何況源自我們大中國的古老傳說確實令人銘記在心。
不可小覷的“生命之水”
說好不講故事的,又講了這么多,想必我們并不用講太多關于白蘭地的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藝以及它的分類了,白蘭地種類繁多,品質各異,在世界各大葡萄酒產區、甚至在熱帶地區都有生產。“Brandy”這個名字來源于荷蘭語“brandewijn”,意為“燃燒的酒”。白蘭地,是用釀好的葡萄酒進行再次蒸餾得到的。當然,白蘭地也可以采用其他水果制成,蘋果白蘭地、櫻桃白蘭地聽起來是不是很想嘗嘗。白蘭地的酒精度大約在40%-60%,其中的“酸爽酷辣”肯定不亞于中國的高度白酒。正是這樣一種神奇的酒種,卻占據獨有的市場,傳承著一些經久不衰的大品牌,這樣不可小覷的“生命之水”愈加珍貴,它的消費人群和市場變化也變得更加錯綜復雜。
據相關機構統計,白蘭地的消費群體主要為印度南部人、菲律賓人、非裔美國人、俄羅斯人、尼日利亞人以及一些鑒賞玩家。不過這種增長主要來自兩大市場。就消費量而言,印度是消費先鋒。隨著印度人口的增長以及社會意識的解放,白蘭地的消費量也隨之增長。在印度飲用的白蘭地中,約96 9%是在印度南部被消費。
據預測,2013到2018年,印度白蘭地銷售額將僅上漲3%。相比其銷售量,印度依舊以價格低的白蘭地為主打。白蘭地第二大消費市場是菲律賓,其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21%。俄羅斯是第三大消費市場,中國排名第6位。不過,就銷售額而言,中國2013年以4,659萬英鎊位列榜首,預計到2018年,中國干邑銷售額將到達4,977萬英鎊。
傳統白蘭地市場,如德國、西班牙、南非和智利則呈現出銳減的趨勢。德國是世界上第5大白蘭地消費國。由于白蘭地形象并不時尚,很多年輕人更愿意把它當成老一輩的飲品。這些年輕人把目光從白蘭地轉向了威士忌和黑朗姆等烈酒。這種年輕人消費行為的轉變在其它市場也較為常見,特別是在南非和巴西等新興市場。據預測,在2008至2018年間,南非白蘭地銷售量將從520萬箱降至250萬升。
機遇與危機并存,今非昔比的事情也并不少見,但是優勝劣汰的原則不會改變,只要你是優秀的就不會被淡忘,更不會被遺忘。
白蘭地的羽翼之臣
說起白蘭地,人們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法國的白蘭地和以拿破侖、馬爹利、軒尼詩、人頭馬并稱四大干邑的著名品牌,雖然不會很快想到雅文邑,但是干邑和雅文邑確實是很多人用來作對比的白蘭地另類酒種。我把干邑和雅文邑說成是白蘭地這個大概念的兩個羽翼之力并不為過,我覺得這兩個小品類支撐了大半個白蘭地市場的江山,當然很多品牌也成就了白蘭地的名望和名氣。這兩個“輔佐大臣”的“功力”并不能相提并論,他們的歷史和生辰八字并不像大部分想象中那樣差不分毫,相反,這“兩位大臣”職能實有不同,分管的領域也不盡相同。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講述這兩位輔佐大臣的豐功偉績,帶你走進干邑和雅文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