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云表格主打兩個特性:多人協作共享、多終端同步。
以Excel切入,做Excel版的Evernote(印象筆記),這條路袁兆江找得很辛苦。他曾經很迷茫,還曾經在產品規模上因為“貪”犯下錯誤,不過好在他現在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產品摸索:從1.0到4.0
2006年,袁兆江加入社區軟件平臺Discuz!團隊,擔任產品運營副總裁,幫助50萬中小站長實現創業夢想。2010年Discuz!被騰訊收購后,他進入騰訊互聯網事業群,擔任Discuz!總裁。2013年,他和合伙人戴志康創辦了伙伴網。

剛開始袁兆江并不知道企業級協作應用應該怎么做,于是“參考”了當時國外很火的Yammer。眾所周知,Yammer是一個企業內部協作通訊軟件,用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聊天、討論等,2012年被微軟以12億美元高價收入囊中。然而花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做出來之后,袁兆江發現自己團隊都沒用起來,原因很簡單:中小團隊成員很少,背靠背就解決溝通問題了,沒什么社交需求。
后來袁兆江和團隊開始發掘自我需求,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Evernote的重度用戶,于是開始轉型,花了半年時間,終于做出一個基于文檔的團隊版Evernote。當時公司已獲得紅杉資本、晨興創投兩家全球頂級風險投資商的A輪數百萬美金投資。他認為這個團隊版Evernote市場適用面比較窄,發展空間小,盡管產品做得很優秀,但最終還是沒有發布。
后來袁兆江又跳入“做大必勝”的“陷阱”,又花了一年半時間做出了“伙伴3.0”,號稱一站式企業協作解決方案,產品規模做得越來越大,大到連袁兆江自己都無法形容它“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在推廣時,他發現一句話竟說不清楚這個產品究竟是什么。
那時他突然頓悟:互聯網產品應該追求小輕快,能夠像“釘子”一樣扎進市場。于是他們砍去了三分之二的功能,把最核心的數據管理部分提煉出來,成了現在的“伙伴云表格”。
袁兆江選擇以Excel切入,做Excel版的Evernote,因為他發現Excel作為一款單機軟件已經存在十幾年,在數據管理上很靈活,但是在線協作方面一直沒有什么改變。
袁兆江說,對于企業和員工來說,數據管理是他們一個很大的痛點。這個“痛”是小數據的痛,大數據離他們還有點遠,他們更需要有人能幫他們解決眼前小數據管理的困難。
Excel的正確玩法
伙伴云表格主打兩個特性:多人協作共享、多終端同步。
比如在伙伴云表格上,上傳你的Excel,簡單配置就可以成為在線表格,數據及其所有變化都可以與你的團隊成員實時共享,通過集中展示的動態列表第一時間了解工作區的新變化。
當多人進行錄入和修改時,你可以得到通知提醒,而且每次修改都留有記錄,數據追蹤全程可追溯。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在伙伴云表格上進行深入交流,針對單條數據進行討論和安排后續工作。
表格的設計非常靈活,通過簡單的拖拽就可以創造一個新的表格或者對已有表格數據結構作出調整。業務需求發生變化時,相應的表單也能隨時適應這種變化。這對具有調整快、變化多特點的中小團隊業務來說,至關重要。
再提下Excel的移動端辦公。Excel在移動端查看比較容易,但是新增、修改幾乎是不可能的。伙伴云表格的移動端使用了一套創新的交互設計,可以很方便地對每一條數據進行增、刪、改、查、篩選和排序,實現移動數據協作。
目前市場上的云辦公平臺不少,比如格子云、IMO等。伙伴云表格與其他產品有所不同。一是定位不一樣,伙伴云表格專注于數據協作管理,而其他產品模式更“重”,覆蓋辦公全領域,類似于伙伴3.0時代。不過袁兆江認為一款小而美的產品簡單易用,已足夠解決用戶痛點了。二是伙伴云表格用戶更精準,即使用Excel管理業務數據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