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者不僅是在工作,更是在打造一種具有個人風格的工作方式。

隨著自體經營與靈活辦公理念的發展,家庭工作室給人們的印象逐漸脫離了陰暗的地下室或偏居一隅的逼仄空間,并且已經成為生活居室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庭工作室是一個經常被人們提起的話題,出現的頻率和廚房、餐廳布置大致相當。”建筑公司El Dorado Inc.駐密蘇里州堪薩斯城負責人David Dowell說,“我們公司接單的前三位就是這三類空間的設計工作。”
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工作,在美國,約有2500萬人每周至少在家工作一天。而據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咨詢公司調查,其中有280萬個體經營者將自家當作辦公的主要地點。
自2005年到2012年,居家辦公人員數量增長了29.4個百分點,對辦公空間的需求也隨之提升。我們走訪了建筑師、設計師、場地供應商和產品專家,以觀察不同人群對家庭工作室持何種態度。從他們的答案中可以看到,居家辦公者不僅是在工作,更是在打造一種具有個人風格的工作方式。
LESS IS MORE
整潔正逐漸成為家庭辦公空間的設計重心,而這種趨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暢銷書《改變生活的整理魔法》(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的作者——Marie Kondo。她將“整潔精神”貫徹在家中的每一個角落,對于整理辦公空間也同樣樂在其中。她的整理不僅僅針對書籍和文件,還包括拋棄過于復雜的收納組件,轉而采用最基礎的素材——鞋盒。
Erica Ecker,紐約組織服務公司The Spacialist的所有者,稱17年前自己初建公司的時候,被“各種文件紙張侵占了所有辦公室的所有空間”。近來,她開始幫助居家工作者清理出更多的辦公空間,方法就是:掃描紙質文件,利用在線文檔管理服務等建立數字文件庫。在辦公場地資源緊俏的曼哈頓,Ecker會向客戶推薦Box Butler等線上存儲服務商。她認為,對于那些一直枯守在檔案、產品樣本和辦公設備旁邊須臾不敢或離的人來說,這些服務商堪稱是完美的選擇。
Albertsson Hansen Architecture建筑公司位于明尼阿波利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Christine Albertsson說她每次接洽客戶時,首先會談到的就是有關辦公用品的話題。
“智能化,能激發人們的工作熱情,一絲不亂,這就是現代家庭辦公空間的發展趨向。”她說,“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房子徹底翻一遍,確認自己真正需要的都有哪些物品。”人們要重新估量某些設備的適用范圍和必要性,因為在當今的技術條件下,娛樂和辦公之間的分界線已經不像過去那么涇渭分明了。
她說:“當有人提出要在已經擺了電腦的房間里再裝一臺電視時,我會直接建議他們就用電腦就好。”
Dowell也持同樣的看法,并且指出家庭辦公室的設計方案應根據空間的實際情況而定。“以往我們得在選擇哪種型號、外觀的電腦這種問題上花很多心思,因為我們不得不考慮該把主機放在哪兒。”他說。但在今天,全新的科技與工藝縮小了設備占用的空間,一臺筆記本電腦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投影儀“體格”輕盈,無線打印機擺到哪里都行,只要你的柜子放得下它們。
多功能與復式結構
“你的辦公場所可能不只有一處,也不該只有一處。”Marissa Brassfield是Ridiculously Efficient公司(圣迭戈)的創始人兼CEO,她本身就是一位效率研究專家。她會在公共辦公場所處理一些臨時性的事務,但大部分時間她都在家中后花園里的棚屋辦公間里工作。這棟辦公間看起來像個充滿懷舊情調的港口酒吧,Brassfield也會在這里舉辦派對。屋內有一臺20英寸顯示器,一個立式工作臺,一面漆成純白色、可用于涂鴉和書寫的墻壁,還有一臺存放紅酒的冰柜以及各種旅游紀念品。
Brassfield正是Dowell所說的那種“正嘗試在經過精心設計和布置的環境中將工作與生活更加緊密地融合起來”的居家辦公者。
當客戶要求將辦公空間與日常居住空間相結合時,Dowell會了解他們的日常習慣和對裝修材質的要求,并建議:“在從工作轉向娛樂時,你必須要把周圍收拾干凈。”
在改造明尼阿波利斯的一間倉庫時,Albertsson對閣樓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動:她將挨著床頭板的那面墻壁打造成了一個十分隱蔽的工作臺。桌子、電腦和各種資料統統藏在半墻結構之后,架子上陳列的旅游紀念品讓工作臺不會顯得與房間整體格格不入。
此外也有客戶要求把工作臺設計成“控制中心”,要與廚房互通,還要劃出一塊當“作業吧臺”,這樣在父母工作的同時,孩子就可以在同一個地方寫作業了。“無隔斷空間對我們的客戶來說非常重要,但同時也要了解必要時該如何將空間隔離開來。”Albertsson說。
舊金山設計師Tineke Triggs說,客戶不想把家庭辦公區搞得像辦公室,他們更樂于營造一種類似于客廳的感覺,而這種傾向與客戶所在地區的文化息息相關。
如今有很多有趣的新技術新設計,受此影響,“人們希望能把辦公室布置得像他們的度假地點一樣,要能讓他們放松下來、沉靜地思考,擺脫一板一眼、毫無新意的工作模式”。Triggs還說,為了更符合加州的生活步調,她的客戶希望辦公臺可以在房子四周移動:“健康意識在這里很流行,人們希望可以隨著自己的行動自由改變工作設備的位置。”
Brassfield說,客戶抱怨最多的就是他們的工作環境“與他們的生活質量毫無關聯”。感覺是一種很難明確衡量的東西,但環境帶給你的是乏味還是愉悅,這對人們來說是很容易分清的。
定制家具
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住宅的每一寸空間都應該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一需求引發了業界在家具設計上的新思考。
位于紐約紐堡的Atlas Industries公司將空間感和美學概念融入as4模塊化辦公家具,壁掛式組合結構讓客戶可以隨心組裝出滿意的工作區。該公司創始人兼設計師Thomas Wright稱這套家具由實心硬木和鋼制配件組成,“在組裝靈活性上并沒有太多的新意,但細節處理十分出眾,把它放在雜物間絕對是暴殄天物,它應該出現在豪華公寓或客廳里”。
Atlas Industries的在線拖放工具可以幫助用戶設計自己的家具組合并預估費用。價格不低,但Wright說他們的家具組合能夠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絕對物有所值。記者試訂了一套64×87英寸的家具組,包括四個置物架、一層鉛筆托盤、吊柜和72英寸工作臺,收到的報價是7477美元,不含稅。
“我會愿意坐在一張看起來就很廉價的桌子前嗎?”他問道,“我們的家具會讓你的工作氛圍與之前截然不同。”有作家告訴他:“你們的家具改變了我的工作方式和我對工作的態度。”
布魯克林設計公司Uhuru Design推出了一系列新式家具。聯合創始人Jason Horvath說,人們對綜合型辦公區和“點睛”單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他的工作室會利用再生素材制作定制家具,比如用肯塔基波旁威士忌酒桶或從科尼艾蘭浮橋打撈上來的沉船碎片做桌子。
“人們希望自己用的是有故事的東西,這可是我們最拿手的,”Horvath說,“我們的產品用材都各有來歷,它們會成為各個家庭辦公室中的展品,會成為人們的珍藏和談資,而非用完即丟的一次性用品。”
Uhuru Design制造的是高端商用辦公家具,位于曼哈頓的蘋果第三方零售商Tekserve就是他們的客戶之一。Horvath說,很多家庭辦公室已經開始使用站立式辦公桌了,由于Uhuru的家具都是定制款,多高的桌子他們都能做,而且還可以定做可調節高度的桌子。
同舊金山的Triggs一樣,Horvath現在也更重視健康因素了。“人們比過去更注意在工作的同時隨時活動一下身體,”他說,“大家認為久坐的危害性堪比吸煙。”
“棚屋”
“小房子”運動一度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同樣時尚的棚屋辦公間在那些追求公私分明的居家辦公者中間自然也大受好評。特別是在西海岸地區,溫和的氣候,人數眾多的居家辦公者,都使得棚屋極為流行。(圣迭戈是美國最大的都市區,據Global Workplace報道,那里的居家辦公人員的占比也是全美最高的——4.2%。)
“加州是我們最大的市場,”Jeremy Horgan-Kobelski說。他是Studio Shed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公司位于科羅拉多州路易斯維爾。“現代建筑風格與加州很相稱,而且那里的氣候也給了我們更多的發揮空間,我們可以設計出四季通用的辦公間。”
Studio Shed的工程采用預制結構,需要在線設計好一系列組件、配色、電路鋪設以及其他技術元素。“這種模式確實很有創意,”Horgan-Kobelski說,“作家和攝影師顯然是我們的核心客戶群。棚屋辦公間讓人們即使在家也能方便地工作,不用擔心像在住宅內辦公那樣總會受到干擾。”
他們為音樂人提供了一項新服務:給棚屋辦公室裝上Auralex Acoustics Studiofoam監聽泡沫。服務報價為1.3萬?3萬美元,在線設計工具會提供實時報價。
20世紀中葉的現代建筑愛好者已把目光轉向了KitHaus公司。1940-1960年代,設計大家Richard Neutra以及Eames夫婦(Charles和Ray)將案例住宅計劃化為現實,KitHaus的棚屋辦公間就是向該計劃的致意之作,也為洛杉磯的建筑風格增添了一份魅力。
曾參與創立KitHaus的Tom Sandonato說:“加州的實驗性住宅由上世紀中葉的建筑師們一手締造,我們的棚屋延續了那時的特色。”
棚屋辦公間主要盛行于美國西部(圣迭戈自然是購置者最多的地方),在康涅狄格州、新澤西州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的富人區也有一些。此外,曼哈頓切爾西藝術區Marianne Boesky畫廊的屋頂上也有一棟。
Sandonato介紹說,KitHaus最受歡迎的產品是k3系列辦公間,面積為117平方英尺,其一大優勢是在很多地區無需申請許可即可搭建,定制費起價為3.25萬美元。“我們清楚我們的價格不是最實惠的,”他說,“向我們咨詢的人不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客戶,但如果人們能喜愛KitHaus,那就已經很好了。”
比KitHaus更進一步或者說更高端一些的是LoftCube,一家專精于多功能迷你辦公間的德國公司。CEO Christian Friedrich中意的是城市屋頂空間及“一切你想換一個角度看風景的地方”,比如他曾將擁有濃濃先進科技氣質的立方體辦公間搭設在可能啟用的飛機坪上。LoftCube系列起價為10.9萬歐元,雙層辦公間起價28.9萬歐元,目前已經進入美國市場。
“顧客不會再認為這種獨立空間只是一種概念,它是一種可以投入使用的產品。”Friedrich說,“我們能感覺到,總體上來說,繼第一批嘗鮮者之后,后續追隨者已經到來,這說明顧客終于開始接受它了。”
效率專家Brassfield管自己的棚屋辦公間叫“庇護所”,她說:“我最愛它的一點,就是它讓我能在家里安心工作,并且當我走出小屋、關好燈時,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