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陳開枝的故事,不得不提“九二南巡”。1992年,陳開枝時任廣東省省委副秘書長,他全程負責鄧小平南巡的接待工作,完整見證了那次改變中國的歷史事件。2012年,習近平南巡,陳開枝引用鄧小平的話與新任總書記交流:“誰不堅持改革開放,誰就沒有好下場。”
關于政治家陳開枝的故事,前人已經講得足夠多,我們想講講他“退下來后發揮余熱,搞的扶貧工作也卓有成效(習近平語)”的故事。
目前,陳開枝的身份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早在2005年,他在卸任廣州市政協主席后,便加盟這家在中國首倡“去行政化”改革的公益基金會。
中國現代公益熱潮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才噴薄而出,陳開枝算得上先驅者、資深公益人。
社交達人
在接到采訪陳開枝的任務后,我特意找了些公益圈的朋友問其對陳開枝的印象。一位獅子會的朋友說:“我最記得他在酒桌上的風騷表現。”我問,還有沒其他?答道:“我還記得有次籌款,他上來就唱歌,搞得大家都很high。”

我當時有些納悶,堂堂陳開枝,被公益人記住的怎么就是喝酒唱歌?
8月13日,我在廣州二沙島上的一家法國餐廳見到陳開枝,未見其容貌,先看見一個凸起的大肚子。陳開枝就像他所調侃的成功男人:肚子有點坡度,頭頂有點光度,走路有點風度。
陳開枝名氣雖大,卻全無架子,愛開玩笑,十分好說話。攝影記者去他的辦公室,要為其拍照,心中本有些顧忌,擔心對方太大牌,不能很好配合攝影。但在表明來意后,陳開枝的第一句話就是:“需要我擺POSE嗎?”隨后,他當著記者的面為自己的大腳套上襪子,然后攤開雙手對記者說:“那我現在聽你指揮啦!”
無怪乎陳開枝在退休多年后,在官員與媒體之間依然有著極好的人緣。更難得的是,陳開枝把這種好人緣用到了公益慈善事業上,為中國的“慈善GDP”做了不小貢獻。據陳開枝說,經他的關系渠道給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捐款,就有“5億到6個億”。
“首先你要有個熱心腸,你都沒有熱心腸,別人才不理你;其次你的人際方面要有群眾認同,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要有粉絲啦!你架子蠻大,高高在上,就不行,要多接觸群眾,要可愛;三是要有人脈積累,你從來不理人,別人打招呼你也不理,板著臉孔,等到捐款你找別人,別人會理你啊?”在介紹自己募捐經驗時,陳開枝如是說道。
陳開枝有十八般武藝,喝酒唱歌講黃段子,嬉笑怒罵,表演節目,樣樣精通。更絕的是,這名可愛的老頭還會在酒桌上表演各式“雜技”。陳開枝有個“瓶中取塞”的絕活,先是把一個軟木塞敲進一個空的紅酒瓶中,然后問眾人,誰有本事不打破酒瓶而在50秒內把塞子取出來。眾人自是不能,于是陳開枝開始表演,他把一塊折疊過的餐巾布推進酒瓶中,真的就在短時間內將塞子帶出,初見者無不拍掌叫絕。
據說,憑著這手絕活,陳開枝曾在酒桌上募得30萬元善款。“當時,我想給林芝拉薩那邊搞點電腦,改善辦公條件。誰知道出發前辦公室說來不及拿錢。后來到那邊,青年企業家協會換屆請我參加,我就說我出個題目,你們完成了,我喝三杯滿的,完不成的話,那你們30個人,每人拿出1萬塊,我明天上高原,這些錢就用于援藏,到時候開發票給你們。”
中國向有“在酒桌上拍板”的傳統。我問陳開枝,在酒桌上促成捐款的幾率高嗎?陳開枝笑著擺擺手:“酒桌上談事當然是不能常用的,就是一幫老朋友很熟,鬧一下的,弄個餐桌文化。至于捐款,要看場合,當然還要看對象。”
扶貧狀元
說起陳開枝公益那些事兒,不得不提廣西百色。
百色是廣州的對口扶貧地區,陳開枝在任廣州常務副市長時,接下了這個被市領導稱為“硬骨頭”的任務。在任期間,陳開枝對百色扶貧盡心盡力,自不必說,但在1998年,他離開廣州市政府的工作崗位,任廣州市政協主席,很多人沒想到,陳開枝正式開展新工作的第二個月就又去了百色。2005年,陳開枝退休,當年春節,他又在百色度過。
陳開枝發過宏愿,稱要在有生之年去百色100次,以至于此后每次有媒體采訪他,都會在報道中刷新這個數字。我也不例外地問起這事兒,他答道,今年6月剛去了一次,那是第86次。
陳開枝為百色帶去了巨大的慈善能量,據他說,截至今年8月,經其渠道,約有2.6億善款流入百色。在訪談當中,陳開枝接了一個電話,就是協調一筆善款注入百色的相關事宜。
去年8月,政府又給陳開枝派了個活:任廣東省老區促進會會長。“省委組織部要我接,說我最合適,我說我已經很多事啦,能不能解放我一下,他說不行,你不用推了。我啊,54年黨齡了,也從來沒有拒絕過組織,就很痛快地接了,辛苦就辛苦點嘛!”
目前,陳開枝如不出差,幾乎每個工作日到老區促進會上班,那塊有名的“永不言倦”的牌匾,也搬到了老區促進會的辦公室中。“這里沒有政府的東西,我們也沒有拿任何好處,這些書柜是我自己找人做的,八千多,椅子是我從家里搬來的,包括我現在喝的水,都是我自己帶來的。”
在百色的扶貧中,他并不依靠社會組織,也很少去計較一筆善款如何產生更大的公益效應。陳開枝所秉持的,更多是傳統的“雷鋒式”扶貧,只不過,他所能引導的慈善能量,比雷鋒大多了。
也許正如陳開枝所說,做公益,首先得有個熱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