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老子的主要哲學觀點是返璞歸真、清心寡欲,對現代社會人的生存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老子的智慧體現為“自然”兩個字,即保持自然的心態對待外物;在對待自己的生命時,要順其自然,不可違背自然之道,也無需對生命妄加增益;老子推崇清心寡欲,恬淡自樂;教給我們一個正確對待名利的態度,即平常心。
關鍵詞 老子哲學 生存智慧 順其自然 平常心
一、如何緩解社會矛盾和壓力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這是老子的世界觀,即事物的存在是對立統一的,這就是矛盾。自然萬物都處于一個大矛盾之中,有其特定的規律,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就社會而言,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充斥著各種矛盾,在春秋戰國時代,社會矛盾嚴重激化,在各種壓力下,許多思想家出現了,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即如何減輕社會的矛盾,緩解生存壓力。思考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盡相同,所以
那個時期涌現出一大批思想家。其中,老子的貢獻無疑是很大的。“見素抱樸”、“道法自然”,在緩解社會壓力等方面,老子的智慧體現為“自然”兩個字,即保持自然的心態對待外物。時代雖然不同,但矛盾依舊存在,在當前社會,老子“自然”的生活哲學對我們大有裨益。
自然主義是老子哲學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老子又把它應用于生活中,從古至今,老子的這種“自然主義”對國人的各個方面都有著深遠影響。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尤其是進入現代化以來,世界格局縮小,全球一體化逐漸形成,西方思想對我國傳統的思想觀念及生活方式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而各種高科技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逐漸背離了自然的發展規律。
工業發展,經濟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各種繁華之后卻隱藏著很大的危機,“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事物是循環發展的,當前,回歸自然、保護自然成了全世界的呼吁。因為對大自然過度的索取遭到了應有的懲罰,環境污染、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等一系列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反省。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人們開始認識到自然的巨大作用,也提出了合理利用資源、開發自然的發展理念,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越來越受歡迎,人們休閑度假也喜歡去大自然中享受自然的靜美,人際關系也朝著和諧的方向邁進,人們的生活也多選擇順其自然的態度。依賴大自然是人類的天性,人類想要獲取任何事物都與自然密切相關,如今,自然主義的思想地位在不斷提高,這是人類的一大進步。現代化社會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壓力,多半源自于社會中的不自然。老子的這些智慧對尋找內心超脫是很有幫助的,因此,重溫老子,可給現代人許多生活啟發,使人們換個生活方式,保持自然的心態,使自己活的更灑脫。
二、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不自生,故能長生”,“無私,故能成其私”,這兩句話即是說,在對待自己的生命時,要順其自然,不可違背自然之道,也無需對生命妄加增益。老子認為,長生的法門是“不自生”,這其中也明顯地體現了老子的自然主義。在老子看來,生命只是一個自然體,它
的興起和消亡有其自身規律,人是由物質構成的,也會不斷地磨損,生老病死是避免不了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有頁應自然,所以,生不足喜,死不足悲,人的內心不能整日被生死纏繞,應將生命看作是一種自然現象。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受外界誘惑較深,恨不得將世間一切都歸為自己,以此滿足自身的各種欲望,他們認為這樣做就可以增益生命,這與老子的自然主義是相悖的,若只顧放縱享受,不但是對生命無益,反而會對生命造成巨大傷害。老子推崇清心寡欲,恬淡自樂。認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這話很有道理,在他看來,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現代社會經濟發達,人們生活漸漸富裕,美味佳肴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欲望,小汽車越來越普及,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現代“文明病”。此外,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家庭壓力巨大,各種競爭層出不窮,心理承受能力減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也引起了人體失
眠困乏、注意力不集中、休息質量不高等問題的出現,醫學上稱之為“不定陳述綜合征”,是身心不健康的表現之一,簡稱亞健康。對此,老子有他獨特的看法,即回歸自然,減少欲望。以“五果”、“五谷”、“五菜”“五畜”與日常生活適宜地搭配,能夠蓄精益氣、固本培元,預防疾病、腱身長壽。還有一種也是方法就是“節食”。節食有兩層意思:一是少吃,只吃八分飽;二是少沾油膩葷腥。這里面包含了部分道家養生學的成分,既體現了自然主義,也有一定的科學性。老子認為最好的生活方式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三、如何對待名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追溯人的生命真諦或所有作為的本源,幾乎都和名利有關,各個時代、各個階層,過度追求名利的人比比皆是。“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老子在名利面前發此一問,即是教育我們勿要被名利迷惑了心。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代許多人都在為如何晉升、如何成名忙碌著,有些人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借助網絡炒作,一舉成名,引起一片嘩然。這也可以歸結為人的貪欲,想要的東西太多,各種壓力無之中就壓了下來,何不以平常心看待,當一切都云淡風輕,生活自然會變得瀟灑。也許名利是不可能擺脫的,但這無所謂,因為老子哲學的重點在于順其自然,他不反對名利,只是教給我們一個正確對待名利的態度,即平常心。有名無名,有利無利,都應自然看待,莫將其看得太重。
參考文獻:
[1]高學文,曹海燕.消極表象背后的積極本質一老子生存智慧說探析[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6.26(3):104-l06.
[2]譚大友.老子的生存智慧[J].青海社會科學,2006:21.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