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申明的是,1902年Willis Carrier發明現代空調時,他所想要達到的效果絕對與控制室內溫度沒什么關系,最早的空調是用來進行工業質量管理的,工人獲得舒適的工作環境絕對源自偶然。然而,人工氣候控制讓鋼筋玻璃搭建的摩天大樓成為可能。二戰之后,家用空調普及開來,開創了一個城郊社區的時代。同時,空調的誕生也徹底終結了不少古典式的建筑風格和社會習性。
空調誕生之前,我們最早的降溫方法就是——住在地下。我們那些愛挖洞的祖先曾經依靠這個辦法度過盛夏和寒冬,地下室不僅冬暖夏涼,而且造價還非常便宜。盡管沒人愿意住在坑里,但是這種深挖出來的制冷環境仍然保存下來了,人們改成把房子建在半山腰,采用錯層式結構,這種結構比現代公寓涼快得多。
通過挖洞控制室內氣候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比如Subtropolis這個建造在堪薩斯城的全球最大的地下儲存設施,如今還有更多的地下建筑仍在建造或者已經投入使用。

在地面使用厚石泥磚或者普通磚塊建造建筑物的外墻可以達到洞穴的效果,而空調系統的誕生允許人們使用更輕便且造價低廉的材料進行建造。30年前,我可從來沒聽說學校會因為天氣過熱而暫停授課。我的學校當時沒有空調,但是它的外墻是用非常厚實的磚石建造起來的。它擁有高高的天花板和巨大的風扇,如果這一切都沒用,那屋外的巨大樹木也會保護建筑物不會整日受到陽光直射。當然為此我們每天也得走路去上學。如今這棟建筑物依然矗立在那里,只不過學校搬到了一個室內溫度可控的大樓里。
熱量都是向上走的,所以層高更高的屋子更涼快,如果熱量都集中在三層樓的頂層,那一間層高10英尺的屋子就已經足夠涼快了。天花板上巨大的電扇不僅在夏天能把熱空氣帶起,在冬天還能將溫暖的暖風吹下來。過去那些住過老屋的人們方法多得很,比如夏天可以打開樓梯井以排放熱量,一些家庭甚至會專門建造一個塔樓以排放屋內熱空氣。
人們還會在屋子的東西兩面各種一排樹以阻擋太陽直射,遮陽棚和窗檐也可以提供同樣的效果,而且當冬天陽光少的時候,它也能通過適度調節讓陽光射進屋內。在屋外造一個門廊納涼也是非常常見的辦法,而且門廊顯然已經成了某種充滿社交意味的場所。如果黃昏鄰居沒在你的門廊上看見半坐半躺的納涼的你,那他們就會知道你一定跑去別人家的門廊喝酒了。炎熱的夏夜,門廊也非常適合睡覺。住公寓的人們會選擇相似的地方睡覺——防火通道??上КF如今,移動電話、電視和空調的普及已經讓門廊失去了這種社交作用。
各式花招還有的是,比如在門口掛濕床單、睡在冰過的床單上,或者把自己的內衣褲冰一冰。
很多年前,當空調還沒有成為全球化的普及電器時,我們有時真的感覺自己快熱死了。但這個“死”也是個相對的詞,如今我們照樣還是會懷念沒有空調的時代,那個我們習慣的年代。況且,我們那時候熱還有地方躲,如今縮在現代小公寓里,靠著空調制造的涼風過日子的人們,要哪天他們的空調宕機了,他們才真是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