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武漢國際創業周開幕式暨2015武漢國際創業創新論壇上,閻焱成了鎂光燈下的焦點人物。
今年是他進入投資圈21年,在創投“啟蒙期”開過荒、享受過“黃金時代”的輝煌,也在“寒冬”里保持清醒理智。他的投資清單星光熠熠,如盛大網絡、中海油、神州數碼、58同城……一路走來,幾乎保持完勝的記錄,堪稱中國投資界的教父級人物。
而閻焱最近一次出手,投資的正是一家生長于武漢的互聯網企業一一卷皮網。卷皮創始人兼CEO黃承松是名華科男,楚天金報在其創業之初就曾報道過。記者問及此輪投資的具體金額,閻焱笑著說,“如果這只是朋友間私下閑聊,我可以告訴你,但現在,保密!”
這也符合閻焱的投資喜好,偏愛互聯網領域:“軟銀賽富一直在尋找具備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的行業翹楚企業。卷皮網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以及團隊整體綜合實力我們非常認可,后續的發展十分讓人期待。”
精彩履歷:從工人到投資人
1957年出生的閻焱,離傳統的退休年齡60歲不遠了。他卻一直保持著旺盛的斗志、激進的作風,14日下午,他從北京飛到武漢,隨即馬不停蹄地“逛逛武大”、“吃吃著名的武漢熱干面”。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神采奕奕地出現在武漢國際創業創新論壇上,毫無疲態。
“不喜歡平庸”——這是閻焱在微博里為自己貼的“標簽”。這個出生于安徽安慶的男人,身份一直在轉變:20歲考入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計專業,畢業后當過工人,后來是飛機設計工程師、社會學學者、世界銀行官員。他完全無法忍受沉悶、刻板的生活。
1994年,閻焱38歲,職業上最重要的一次轉折終于來臨。他在世界銀行的老板組建了美國國際集團(AIG)亞洲基礎設施基金,力邀他參與。隨后閻焱加入AIG,擔任該基金北亞和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成為一名風險投資人。
這份新的工作簡直就是為閻焱量身定制的,每天要看上百封郵件、跑幾家公司、同時跟蹤幾十個項目……如此高強度,閻焱卻視為享受,“這樣的工作實在是太過癮。從第一天入行,至今20多年了,我對投資的熱愛絲毫不減”。
一戰成名:投資盛大網絡
AIG期間,閻焱完成了職業生涯第一個重量級項目:中海油。2000年,中海油第一次紐約上市失敗,隨即找到閻焱。閻焱與衛留成、傅成玉一見如故,并說服美國老板,在兩個月內就完成了對中海油2億美元的投資。此后,李嘉誠跟進。一年后,中海油在紐約成功上市,AIG的投資獲得了一倍多的收益。4年后,閻焱離開AIG加入軟銀亞洲。
真正讓閻焱一戰成名的,則是投資盛大網絡項目。彼時,正值盛大網絡風雨飄搖之際,又陷入了與韓國Actoz公司的私服糾紛,投資者紛紛要求撤資,而剛剛加入軟銀的閻焱卻力排眾議,甚至表示愿意用自己的錢一起投資。在他的堅持下,軟銀向盛大網絡投資了4000萬美元。
結果,閻焱的強勢證明了自己:2004年5月,盛大在美國上市,兩年后,軟銀退出時,從盛大身上賺了5.5億美元,得到了十幾倍的回報。
他的得意之作還有58同城、神州數碼等企業,“這么多年,至少有十幾家”。
其中,2007年投資58同城時,閻焱根本沒想到它會做到如今這么大規模,“前后投資500萬美元,賬面回報超過4億美元”。
強勢獨立:告別“打工皇帝”身份
按行業慣例,基金的投資回報二八分成,即其中20%歸GP(負責基金管理的普通合伙人),而軟銀亞洲當時的GP是軟銀,以閻焱為首的管理團隊只是軟銀的“打工皇帝”,因此只能拿到很少的一部分利潤。這讓強勢的他開始醞釀著一場變革。
2005年,在經過與軟銀的艱難談判之后,閻焱帶領著周志雄、羊東等人設立了第二只基金一一賽富基金,閻焱出任公司首席合伙人,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GP。而由閻焱主導的這次事件,更被業界稱為“VC獨立運動”。閻焱也由此正式在中國的創投江湖中確立了自己的領袖位置。
此后,閻焱不斷演繹著傳奇:獨立當年,他飛到美國,拜訪常春藤名校、華爾街,目標是募到3億美元,結果帶回來6.5億美元;2006年,李嘉誠主動表示向閻焱投資3億美元,最后,他只接受1000萬美元……
目前,賽富基金己成為以中國本土為主體進行獨立運作的最大基金,共管理約40億美元的基金,包括旗下四期美元基金及若干人民幣基金。
投資心經:看人品看胸懷看模式
作為投資人,閻焱如何考察項目?“除了合理的商業模式,我大部分時間,是花在對人的考察上。”他始終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創業者“人品一定要正,基本上心術不太正的人,他可能會賺一點錢,但永遠賺不了大錢”。他會特別注意考察創業團隊,認為投資即投入,財富多不多,和人品成正比。
采訪中,閻焱特別強調創業中的“領袖”作用,他認為創業者并沒有胸懷容忍別人干預自己的創業。相反,如果有人真能容忍他人干預的話,那“這個人就不值得投了。因為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成事的”。
閻焱坦陳,自己主要投中后期,80%以上投資的是已經盈利的公司,只有lO%投創業早期的公司。相對來講,當他投盈利公司本身的時候,那些不太成功的都已經被淘汰。
在他看來,一個值得賽富投資的模式,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不能是紅海,如果創業者很激動,投資人也跟著激動,那八成要出事兒;第二,要有一個好的用戶體驗,能留住用戶,也就是重復購買率很重要。
當下全民創業的熱潮中,閻焱也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醒和理智,“一個企業想要成功,至少需要七八年時間,游戲行業除外。”他提到了一段往事佐證這個觀點,“現在大家都看到了阿里的輝煌,但之前十幾年,阿里都沒掙到錢,甚至差點活不下去了。2001年11月,(軟銀董事長)孫正義打電話讓我趕緊飛到杭州,救一下Jack(馬云)。當時,孫正義租了一架飛機,帶領6個日本銀行家來中國,在一條租的游船上,馬云和日本銀行家談‘世界上沒有難做的生意’。他講的東西自己真的信,最后拿到了幾千萬美金。”
對話
愿投雷軍 陳東升 周鴻神
楚天金報:武漢走出了不少成功的創業者,如雷軍、陳東升、周鴻袆等。您能否從投資人角度來評點一下湖北籍企業家?假如時光倒流,他們剛處于創業起步階段,您會選擇投資哪一位?
閻焱(笑):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湖北的創業者太聰明、太“鬼”、太“狡猾”。你剛才提到的雷軍、陳東升、周鴻袆,我和他們都是很好的朋友。我覺得,雷軍很“正”;陳東升很大氣,有領袖范兒;而周鴻袆呢,具有創新精神,可以說,他改變了中國的互聯網行業,讓這個行業變得有趣。
如果時光倒流,而我那時手里又恰好有錢,我肯定會三個都投。
創業只適合一小部分人
楚天金報:您剛才說了,從全球來看,創業成功率低于1%,您認為什么樣的人適合創業?馬云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樣的夢適合所有人嗎?
閻焱:我覺得,創業是一種個人化的問題,不應該成為一種運動。就像“過早”選擇吃熱干面還是牛肉粉,談戀愛喜歡哪種類型的另一半,這只是個人的選擇。不是我不相信夢想,創業是殘酷的,夢想也得遵從商業的鐵律。創業其實只適合一小部分人。
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剛開始
楚天金報:投資盛大網絡等項目,體現了您快人一步的投資眼光,您認為,當下投資“風口”在哪里?什么樣的領域和項目能打動您?
閻焱:就我個人而言,更偏向于投資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對于傳統行業的改造,所帶來的機會還只是剛開始。我也很看好醫療領域,在今后50年內應該都大有可為。至于傳統行業,比如房地產、鋼鐵等項目,我不會投。
內部創業不會成主流
楚天金報:您曾說過,“任何一個項目20分鐘就能看出來(好壞)”,好眼光是怎么煉成的?
閻焱:其實一個項目是否值得投用不著20分鐘就能看出來。我做這個行業20多年了,平均一年看幾千個項目,看得多了,自然有了基本判斷準則。此外,不斷加強學習。沒有什么奧秘和技巧可言。
楚天金報:目前,湖北有些大企業正在嘗試著內部創業,比如盛隆電氣,內部就孵化出500個小老板,您認為,內部創業會成為下一步的創業方向嗎?
閻焱:內部創業其實起源于美國,這只會成為創業的一種補充,而不會成為主流。
楚天金報:您有投過湖北的項目嗎?未來有在湖北投資的計劃嗎?
閻焱:湖北人那么聰明,我當然有投過湖北的項目,像剛投的卷皮網不就是嗎?這是我30年來第一次到武漢,這座城市很美,熱干面好吃,妹子也漂亮,只要有機會當然愿意到湖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