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舉報制度在反腐敗斗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近年來舉報人遭到打擊報復的事件時有發生,舉報人的權利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完善舉報人獎勵、保護制度,對預防與懲治貪污腐敗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擬從我國舉報人獎勵、保護的存在問題、原因分析,通過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有效做法,探討舉報人保護的具體措施和立法完善。
關鍵詞 舉報人獎勵 保護 立法
一、基本情況
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近年來檢察機關偵破的案件中,70%左右的線索來源于舉報。舉報線索在打擊職務犯罪案件中,占極為重要的地位。舉報對于當今的反腐敗工作的重要性也是越來越大。《憲法》《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等法律、規定中,對于舉報人保護有專門規定。從法律條文上來講,公民行使舉報權利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對于舉報有功的人員,《舉報工作規定》了相應的物質、精神獎勵措施。但是相關的法律規定過于寬泛,在實踐中,對舉報人獎勵、保護等方面規定的不夠具體,缺乏可操作性。
二、存在的問題
(一)檢察機關對舉報人的獎勵、保護工作做得不夠。
職務犯罪偵查的保密工作非常關鍵,保密制度是舉報人的最后一道屏障,沒有這道屏障的保護,舉報人的后顧之憂難以消除,職務犯罪線索也將難以獲取。但是在實踐中,一些檢察機關在處理舉報線索時,對舉報人的保護工作、對案件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夠周詳和細致。一些案件情況走漏風聲,被職務犯罪人所知悉,這不但影響了日后的職務犯罪偵查,關系到職務犯罪案件偵查的成敗,更關鍵的是職務犯罪人很有可能對舉報人實行打擊報復,將舉報人置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二)冒用他人姓名舉報、舉報獎勵無人領取等新情況出現。
從近些年來檢察機關受理的職務犯罪舉報線索數量來看,也呈逐年下降趨勢,實名舉報也呈逐年下降趨勢。同時也出現匿名舉報被忽視,引發了冒用他人姓名舉報等現象。與我國舉報人保護制度的不完善有關,舉報人害怕遭受打擊報復。另一方面,檢察機關對舉報有功者進行獎勵,現己在我國實施,但也多次出現了屢發通告卻無人領獎的局面。
(三)舉報人、證人保護不到位,舉報人不愿舉報,證人不愿作證情況突出。
在實踐中,檢察機關更關注的是宏觀上的舉報效益,對較為具體的舉報人、證人權益保障卻缺乏應有的關切。這導致的后果是,現實中因為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危,舉報人不愿意舉報。證人不愿意作證情況突出,他們往往刻意逃避檢察機關的調查取證,與檢察機關的配合程度很低,這對職務犯罪線索的獲取非常不利。
三、原因如下
(一)無專門的舉報人保護法。
我國現行法律與規定中僅僅是一些原則性規定,無具體懲罰措施,法律權威性不高,造成在司法實踐中各部門各行其是,互相推諉的現狀。在實踐中,舉報人因為舉報而被職務犯罪人打擊報復的例子不在少數。鑒于此,即便有些群眾知曉了相關的職務犯罪事實,也有舉報的積極性,但是由于害怕職務犯罪人的打擊報復而不敢舉報。
(二)無專門的保護機構,缺乏程序規定。
我國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部門來開展保護舉報人的工作。國舉報人保護制度缺乏程序規定,舉報人如何申請保護,如何確定保護范圍,怎樣去具體實施保護,法律均沒有規定,導致舉報人受到威脅時常常求助無門,而只有當這種威脅轉化為現實行為時,才能向司法部門求助,而這時對舉報人的傷害往往已經造成。
(三)保護范圍過于狹窄。
刑法規定的報復陷害罪,保護對象僅限于舉報人本身,連近親屬也不在其列,明顯過于狹窄且該罪的犯罪主體僅僅限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報復陷害舉報人還不能適用該條規定。而恐嚇舉報人行為,在我國卻不被認為是犯罪,這也是許多被舉報人舉止囂張的原因。
(四)舉報人多頭舉報,增加了泄密機會。
舉報中心的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舉報人多頭舉報、級舉報,僅影響了辦案效率,舉報材料移送的過程中還增加了泄密幾率,增大辦案難度的同時也增加了舉報者自身的危險性。
四、完善舉報人獎勵、保護的對策及建議
(一)制定專門的舉報人權利保障法律
從我國歷來的立法習慣來看,通常在核心法律框架下都會存在特別的法律規定與之相適應和完善。舉報人可以自由地選擇舉報方式、舉報人有權拒絕直接充當證人、實名舉報人有優先知情權、實名舉報人有申請和獲得保護的權利、實名舉報人有將功補過的權利、舉報人有獲得補償與報酬的權利、舉報人受到侵害后的救濟程序等等。另外,在對待匿名舉報方面,匿名舉報人不但是舉報活動的主動參與者,而且其數量眾多,因此,從權利保護角度來看,其權利的享受在能夠達到的范圍內也應當全面而充分。
(二)完善和創新舉報人保護的工作機制
檢察機關應當提供一些由舉報人自己選擇的保護方式。比如重慶就設立了舉報人申請法警貼身保護的制度,而這種申請制度不但是國外的普遍做法,同時也是目前學界所提倡的一種做法。另外,在美國等西方法治發達國家,都建立有專門的舉報人保護機制,通常都由政府或司法機關出面,為舉報人提供居住地的遷徙、工作的調動、隱姓埋名更換新的身份證明等。因此,可以借鑒這樣一些經驗來為舉報人提供良好的保護。
(三)獎勵舉報人制度的完善
做好舉報獎勵的保密工作,一是在舉報時最好采用秘密獎勵的方式,盡可能不讓外界了解舉報人信息。二是檢察機關在宣傳舉報工作時,可以考慮盡量采用化名的方式或者改編整個案情以加強對舉報人的保護。同時加強對舉報的獎勵則更容易激起廣泛的群眾對舉報的熱情甚至促進其向實名舉報轉變,特別是對于匿名舉報的獎勵,可以考慮由檢察機關主動查清舉報人的情況進行獎勵,或由檢察機關在銀行建立專門的基金賬戶,通過轉賬的渠道向其能夠聯系的匿名舉報人發放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