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試圖對英國產業革命率先于棉紡織業開始的原因進行簡要闡釋,望有助讀者更好理解英國文化。
關鍵詞 產業革命 紡織業 棉紡織業
產業革命是英國歷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大約在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40年代完成。這場革命是指從資本主義的手工工場生產階段向資本主義機器生產轉變的過程。產業革命的結果是,英國成為“世界工場”,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產業革命的核心領域是農業部門與工業部門緊密相關的紡織業。紡織業是英國傳統工業的最重要部門。與農產品比起來,紡織品具有更大的需求價格彈性,具有更大的附加值,在國民經濟的增長率上,具有高增長的特點;與傳統的弱質產業農業相比,紡織業是新興產業,更是優質產業。所以產業革命原發國家的產業突破口出現在紡織業。但產業革命并沒有從毛紡織業開始,而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原因可以從市場優勢和原料優勢與充分市場競爭來探究:
一、市場優勢和原料優勢
1、棉紡織業世界市場規模
與毛紡織品相比,由于棉紡織品自身具有優良品質,它質地柔軟,保暖吸汗,穿著舒適,著色性能好,容易染色和印花,能適應不同階層的消費需要,因此具有作為人類通用衣料的天然優勢。世界市場棉紡織品的需求遠遠大于毛紡織品,棉紡織品的市場遠遠大于毛紡織品市場。
2、棉紡織業原料優勢
英國侵占印度和北美大陸后,形成了龐大的殖民帝國,這使英國擁有了大片適宜種植棉花的耕地,從而擁有了穩定的廉價的棉花原料市場。同時,由于海運業的發展,棉花的運輸成本下降,使英國逐漸擁有了原料成本優勢。
3、新興產業部門的后發優勢
棉紡織業作為新興產業部門,比傳統產業部門容易實現變革。傳統的毛紡織業由于歷史悠久,行會勢力強大,陳腐的行規和陳舊的思維方式嚴重束縛了毛紡織業的變革。而棉紡織業作為新經濟,完全沒有傳統經營模式和落后思維方式的束縛,政策法令尚未將觸角深入期間,新的發明和技術易于為人所接受并推行開來,因此,技術革命往往發生在這些新興的產業部門。
二、充分的市場競爭
1、不享有特權的棉紡織業
棉紡織業屬于新興的產業,在英國產業革命前處于微不足道的位置。雖然英國在世界貿易體系中擁有絕對的霸權,但是英國政府只保護毛紡織業,不保護棉紡織業。英國政府的這種做法看似厚此薄彼,但卻讓棉紡織業一開始就處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之中,反倒提高了棉紡織業的競爭優勢。在與高質量的印度棉紡織產品和國內龐大的“民族產業”毛紡織業的競爭中,弱小的棉紡織業只有實行生產技術的變革才能生存。
2、與印度棉紡織品的價格競爭
棉紡織業直到16世紀末才由尼德蘭的移民引入英國,曼徹斯特是紡織業的中心。英國低劣的手工棉織技術使其生產的棉紡織品質量低差,數量微不足道,無法與來自印度的物美價廉的棉紡織品競爭。印度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原棉產地和棉紡織業中心,素有“棉紡織品故鄉”之稱,直到18世紀末,印度的棉布業在產品質量和數量以及出口額方面均占世界第一。同印度棉織品的競爭,迫使英國發明一些方法和機器而有可能以較少的勞動和費用來生產,從而降低制造品的價格。同時,由于印度輸入的棉紡織品使得英國的毛紡織業受到威脅,于是,他們到處請愿,甚至攻擊出賣棉織品的商店和穿著棉織品的人,迫使議會在1700年頒布嚴厲的法令,禁止在英國買賣、穿著、擁有棉織品。禁令為英國本土的棉紡織業提供了機會:禁止輸入棉織品,導致了棉織品價格的上漲,刺激英國急切改良棉紡織業的技術,提高自產棉布的質量,降低價格,增強競爭力。
3、棉紡織業的發展
棉紡織業作為新經濟,沒有任何束縛,能夠吸納各種社會資源,從而實現快速增長。
(1)地域的集中。如蘭開夏,氣候、溫度和濕度都非常適合棉紡織產業的要求,所以這里的棉紡織業發展特別迅速。地域的集中容易使棉紡織業生產改變為機械化的大生產。紡織業是實行機械化速度最快的行業,原因是紡織業作為英國產業的支柱,其產品需求量最大,基礎也最好。
(2)技術借鑒比較容易,企業家群體具有非凡的首創精神。這個部門的生產技術和毛麻、絲綢紡織業非常接近,盡管它的技術一時間還趕不上這些部門,但是把它們的技術優勢轉化為自己的技術優勢并不困難。從技術上說,紡織業很早就出現行業內部的精細分工,許多工序都變成簡單的手工勞動,很容易轉變成機械運動。機械化最早涉及的行業基本上都是這一類行業,而技術要求較高較復雜的行業(如金銀首飾、鐘表等)及沒有形成精細分工的行業(如成衣、制鞋等),實行機械化就慢得多。
(3)勞動力作為稀缺資源催生創新。由于勞動力資源在英國是項稀缺的生產要素,以致雇工成本極其昂貴;于是英國棉紡織業便在這一時期摸索出一條重要的創新之路,那就是千方百計采用機器進行生產,以便盡可能減少雇工量。
基于上述原因,英國產業革命便首先始自棉紡織業。產業革命引起工業生產的高漲,勞動生產率得到空前提高。產業革命的成功,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同樣也成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商業貿易國,從而英國在世界生產和貿易中占據壟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