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對煤炭等能源資源需求的日益增長,煤炭行業成為了工業生產中事故高發的行業。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組調度提供的數據,2010年煤礦發生事故1403起,死亡2433人,雖相對于以往而言,安全生產狀況貌似有所好轉,但兩千多人的死亡仍令人觸目驚心。我國煤炭產量占全世界煤炭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人員傷亡數卻占了80%。煤礦事故的頻發,不僅使無數個家庭支離破碎,更為企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人的不安全行為、煤炭生產作業環境的復雜多變等因素,都是煤炭行業面臨的風險,能否對這些風險進行預先的辨識、評估,進而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并加以控制,對煤炭行業安全生產意義重大。
本文以皖北煤電集團恒源股份錢營孜煤礦在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時實施的應急預案和取得的效果為例,系統闡述了煤礦企業風險預警和控制的可能性、必要性、流程等內容,成功驗證了“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這一煤礦企業永恒的理念。
一、煤炭企業進行安全生產風險預警和控制的可能性
煤炭企業之所以存在多方面的風險,從根本上說是“危險源”造成的。“危險源”是這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對于煤礦而言,危險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為、機或物以及環境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的漏洞和缺陷。這些危險源的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即從大小來看,可能變大、變小或者不變;從狀態來看,風險可能從這一種變為另外一種;從產生的方式來看,一種外部因素的變化能夠影響到煤礦的許多方面,產生多個風險。這些都說明,預防和控制風險具有很大的可能性。例如,工作面的瓦斯濃度可以通過日常的瓦斯曲線進行預警,員工的不安全行為可以通過嚴格的業務培訓和安全知識灌輸來加以消除,機器電氣設備的失爆可以通過安全監察人員常抓不懈的檢查進行預防。
以皖北煤電集團恒源股份錢營孜煤礦為例,錢營孜煤礦調度室負責礦所屬各單位危險源的監測、監控信息的接收、報告、初步處理、統計分析,并制定了相關工作制度。在這個礦的井下水災事故應急處理預案中,就對煤礦“水”這個“危險源”的監控和預警行動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其中,錢營孜煤礦生產技術部地質專業每月底會對各施工頭面進行水患排查工作,建立所屬頭面基本情況、重特大水災事故隱患數據庫,及時分析重點監控信息并跟蹤整改情況。另外,生產技術部還會定期分析、研究可能導致水災事故的信息,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預防水害事故的發生。發生事故后,根據事故的情況啟動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在水害事故預控體系的保護下,錢營孜煤礦自建礦以來,沒有發生過一起水害事故。這一事實充分說明,煤礦的風險是可以預控的。
綜上所述,煤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危險源決定了風險的產生,而這些風險又具有可能性的發展空間,即存在進行干預改變的可能性,因而風險是可以預警和控制的。即使風險在煤礦中產生,煤礦的管理者也有可能通過各種手段,減輕風險的影響力。
二、煤炭企業進行安全生產風險預警和控制的必要性
(一)現有安全管理模式的缺陷
傳統的煤礦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種“事后諸葛亮”式的處理方法,難以從源頭上遏制事故的發生。在傳統的事故致因理論指導下,人們往往把己發生事故作為對象進行分析。隨著危險分析理論的發展,一些較為先進的煤礦企業實現了以隱患為管理對象的管理模式,但是這兩種模式都存在著不足:一是預防和超前管理的程度不夠,隱患和缺陷管理的存在,降低了對事故的預防程度和水平;二是缺乏管理過程的系統性和定量程序,如缺乏分級別、分層次的管理;三是對動態性和組合型風險因素缺乏管理方法和對策,對因危險源產生的一系列連鎖風險無控制能力。
(二)風險預警和控制是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的必然要求
安全生產風險預警和控制體系是建立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系統的核心內容和起點,它可以為整個系統的實施、運行奠定基礎。積極開展風險預警和控制,可以使企業從源頭上對危險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辨別和評價,也可以全過程地掌握風險的發展狀況,使風險始終處于受控狀態,便于企業及時制定措施、歷史對比以及持續改進。例如,錢營孜煤礦重特大水災事故隱患數據庫的建立,就為在以后的工作中全面掌握各個工作面水文地質條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積極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預警和控制,是煤礦企業主動開展本質安全管理的基礎,有利于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應急預案等內容的實施、細化和補充,能有效降低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風險。
在現有煤礦安全管理手段落后的前提下,又尤其是煤礦重大安全事故不斷發生的情況下,企業風險預警和控制體系的建立作為新興的安全管理方法,無疑是一劑救命良藥,給煤礦企業長效安全管理帶來新的曙光。
三、煤炭企業風險預警和控制的操作流程
由于煤炭企業的生產規模、生產方式和特點各不相同,因此在實施安全生產風險預控過程中,應結合實際形成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安全生產風險預控工作方法和流程。圖1、圖2是錢營孜煤礦事故匯報以及搶救程序、應急響應流程示意圖。
(一)風險認知
進行風險預警和控制,首先就要辨識和認知危險源。危險源是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煤炭企業基本危險源辨識是對煤礦企業各部門或各系統的工作活動和任務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識別,識別對系統目標有危害或威脅的潛在危險源是否存在及所在位置,確定危險源的等級、數量、規模以及潛在的后果。危險源辨識的全面、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風險預控工作是否有效。示圖1和示圖2都表明,錢營孜煤礦在遇到緊急事故時,礦調度指揮中心承擔著辨認和認知危險源的使命。以水害事故為例,井下迎頭工作面負責將水害事故的直觀信息上報給調度指揮中心,調度指揮中心則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對安全風險進行立體分析,最終確定危險源的各項詳細信息,而后安排相應專業做出行動。
危險源的辨識應該在整個煤礦企業中進行,覆蓋該企業的所有生產活動和設施的各個方面,使危害能夠得到全面的辨識和控制。煤炭企業可是首先通過編制全員危險源辨識調查表,要求全員認真填寫生產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危害,然后再綜合使用危險源辨識的各種方法,對生產系統中的危險源作進一步的辨識,以期盡可能全面、準確辨識出生產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危險源。
(二)風險評價
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相應的風險評價及風險等級標準,對風險因素進行量化、計算,進而得出系統的風險概率、風險后果和風險值,判斷出該系統的風險是否可被接受,是否需要采區進一步的安全措施。由于影響風向評估的因素比較多,因此在對煤礦項目進行風險評估時,應根據煤礦項目關系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風險來源和潛在的風險事件,確定要實施的煤礦項目的風險評估基準,然后對項目的整體風險水平進行評估。錢營孜煤礦根據風險分析得出的數據,對風險危險等級以及警情等級進行確定,按照事先規定的“不同等級的危險處以不同的解決辦法”的原則,判斷此次風險可能帶來的其他危害以及采取何種預案。另外,我們可以采區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模擬、網絡技術、統計和風險圖、決策樹以及專家評定等辦法,編寫出項目應該抓住的機會和須應付的威脅一覽表,同時還應該編寫項目管理班子已經決定接受的或放棄的風險來源和風險事件,以便在處理風險時提高思考時間,提升解決效率。
(三)風險決策
風險決策即在風險評估和評價的基礎上,決定該采取何種措施來應對的策略。這一階段一般考慮兩個問題:一是風險管理策略本身是夠準確可行,二是實施管理策略的措施和手段是否符合項目的總目標。通常采用以下三種措施:
1、避免。消除具體的威脅,通常是消除威脅產生的原因。如可以放棄使用有危險的煤炭資源、采煤方法、不合理的煤田等。
2、減輕。減少風險事件的預計成本,可以通過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減少風險發生的事件價值,兩者也可以同時使用。如費用分配合理化,加強管理可以提高效率。
3、接受。如果必須接受風險后果,也應該主動去接受。如由于礦井技術方案設計缺陷造成的風險,一旦發生,可以通過配備一流的技術人員來應對。這項措施往往是許多煤礦進行風險預控時所首選的,如示圖2,警情發生后,錢營孜礦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組織各專業對是他做出控制,包括申請增援、專家支持、技術人員會診等手段,而后確定最終的應對方案。
(四)風險控制
確定了風險應對計劃后,風險并非就不存在了,必須對項目過程中風險所產生的變化做出反應,因此就產生了風險控制這一階段。風險控制是為了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損失所采取的各種風險應對措施。在煤礦的生產過程中,需要時刻監督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跟蹤己識別的風險,監測參與風險的變化和程度,并確定隨著某些風險的消失而帶來的新的風險,監控潛在風險的征兆及發展,保證風險決策的順利執行。由于在全面綜合的分析也不能正確識別全部的風險,因此當變化發生的時候,需要重復識別、量化、應對和控制這些過程。實施風險控制的手段主要有:改變危險源的性質,減少暴露,降低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發揮對危險源防范措施的功效等。
(五)效果評定
風險控制措施的評定包括對原有風險控制措施和準備采用的風險控制措施的評定。新的控制措施計劃在實施前應由預控中心組織有關人員,對風險控制措施進行評價,論證其充分性和可行性,經過討論確定后,批準發布并實施。相關的責任部門、崗位人員在實施措施前應先經過培訓學習,確認己理解并能按措施要求實施,預控中心應對風險控制措施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和測量,未能達到要求的,應重新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并實施,達到要求的,應予以標準化、固化成果。
四、結語
煤礦企業建立一套科學、完備的風險預警和控制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它是當前有效避免事故的可行方法。我國煤礦企業的安全現狀以及風險預警和控制體系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決定了這套體系是科學的,通過它可以尋求合理的機制來管理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源,從而減少煤礦事故尤其是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煤炭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性,合理選擇危險源、風險評價辦法、全面系統地進行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及時準確地發出警報、制定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以增強安全生產管理和安全防范的科學性和預防性,實現全過程控制和改進,杜絕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的發生,提升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