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尿潴留是肛腸疾病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痔瘡術后病人常常被這個問題所困擾,那么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呢?如何通過規范護理措施解除尿潴留,從而避免導尿插管帶來的泌尿系統感染是廣大護理人員防潮關心和急待解決的問題,針對1999年以來肛腸病人進行規范護理干預,效果良好。
關鍵詞 肛腸疾病 尿潴留 護理干預 導尿
術后尿潴留是一種多見的不適反應。由于全身麻醉或蛛網膜下腔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約肌反射性痙攣;以及患者不習慣在床上排尿等,都是常見原因。尿潴留可引起患者不適反應及尿路感染,應及時處理。
一、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一般資料我院自1999年7月15日-2004年8月30日,共收治肛門手術病人250例。其中男98例,女152例;年齡21-75歲。在250例患者中,混合痔144例,肛裂64例,肛瘺42例,患者除麻醉方法不同外,其余的手術方法及術后用藥都根據患者情況采取相同的治療原則,對術后排尿困難經過熱敷、藥物、針灸等治療無效而需留置導尿的患者稱為尿潴留,我們將其分為對照組合試驗組,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情,麻醉、手術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護理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的護理模式,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宣教,術后發生尿潴留時執行醫囑并按疾病護理常規護理。
試驗組患者入院后按常規做好術前準備,按整體護理模式給予系統的護理干預。
術前護理干預術前詳細評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對患者進行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講解術后可能發生尿潴留的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并幫助患者建立能夠自行排尿的信心。指導患者進行排尿訓練:①指導病人學會深呼吸后放松腹部和骶尾部肌肉的方法。②訓練丁字帶下如何排尿。術前ld向患者及家屬宣教丁字帶的作用,講解丁字帶下如何排尿;⑨讓病人學會在床上平臥位用便器排尿的方法,每日至少練習2次以上達到患者感到排尿自然、順暢、舒適為止,同時說明練習床上排尿的必要性。
術后護理干預根據護理措施的實用性、有效性和難易性,采取規范化階梯式護理干預(3~8):環境干預一心理干預一控制輸液速度,及時督促患者排尿一解除敷料壓迫一有效止痛一誘導排尿一藥物療法一中醫護理一導尿術。提供安靜、安全、舒適的休息環境。心理干預:①術后及時與患者溝通,使其認識到手術已經解決了疾病問題,鼓勵其有信心解決術后其他問題,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②與患者講述及時自行排尿可防止發生尿潴留,減少泌尿系統感染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認識;⑨對排尿有困難的患者巧用激勵語言,激發患者克服自身困難的潛能;④可對患者暗示在某個時間點或時間段內能夠自行排尿。適當控制液體入量,及時督促患者自行排尿:術后8h內適當限制飲水;控制輸液速度,在麻醉作用消失前應控制輸液速度,以小于40滴/min的速度滴注,直至患者第、次排尿后才可以加快補液速度。患者術后2-4h,護士及時督促并協助患者排尿,不必等到小腹脹滿,尿意明顯時。評估患者下肢麻木情況,若雙下肢麻木感消失,并能上抬60以上,即可下床站立排尿或酌情攙扶病人入廁排尿。酌情解除肛門內敷料壓迫或放松丁字帶,但要防止創面出血。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止痛劑。對以上措施無效或病情不允許或年老體弱不能下床排尿者,采取誘導排尿如聽流水聲音、溫水沖洗會陰部、腹部或骶尾部熱敷法等。可遵醫囑應用新斯的明0.5 -1.0mg肌肉注射,可解除尿道括約肌痙攣,一般20min患者可自行排出尿液。中醫護理:①穴位熱敷按壓法:熱敷和按壓時間以3-5min為限,5-10min后無尿液自行排出為無效;②艾灸。術后8h經以上護理措施仍不能自行排尿者,行導尿術。
3、療效判斷標準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尿潴留的發生率、導尿率及泌尿系統感染率。不需要采取誘導措施而自行排尿者為自行排尿;若小便在術后6-8h內不能自行排出且膀胱內尿量大于600ml,膀胱處于充盈狀態,即診斷為術后尿潴留(6,7)。經采取規范化階梯護理措施仍不能自行排尿需導尿者為導尿。導尿后ld內合并尿路刺激癥狀者為合并泌尿系統感染。
4、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
二、結果
試驗組尿潴留發生率、導尿率和并發泌尿系統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
三、討論
傳統的護理方法未能做到以預防為主的健康宣教,出現尿潴留時經誘導后排尿失敗即導尿處理,大大增加了發生尿潴留和實行導尿的比例,并且因導尿造成的泌尿系統感染情況是有發生,給患者增加了痛苦。通過采用規范化護理干預,注重術前教育,使尿潴留的發生率大大下降。對于發生尿潴留的患者,采用規范化階梯式護理干預后,21例(91%)患者能自行排尿,只有2例(8.7%)實施導尿術,術后無泌尿系統感染情況發生,切實減輕了患者痛苦,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