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內部控制五要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同時對目前我國內部控制和會計信息質量現狀及成因進行詳細剖析,得出要想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必須完善健全企業內部控制的結論,進一步地提出了通過完善內部控制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
關鍵詞 會計信息質量 內部控制 關系 措施
決策有用性是會計信息的基本特征,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有利于利益相關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內部控制是解決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主要方法,只有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才能避免會計信息失真、舞弊等現象的發生。
一、內部控制各要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分析
(一)控制環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內部控制環境是影響會計信息的首要因素,作為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主要包括企業的人文、結構和審計等。通過對內部環境的分析,可以全面的了解企業內部的基本情況,建立一個完善的內部環境,有助于內部控制的貫徹和執行。積極的控制環境保證各項工作目標的實現,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從而有利于企業經營目標及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風險評估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在企業管理中,內部控制是一個中樞環節,能夠起到為企業風險的發生起到防范作用。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落實過程中,對于一些可控制的風險因素,需利用風險管理方法,對其進行嚴謹評估,然后對潛在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起到有效防止作用,最終使工作目標的實現得到有效保證,并使會計信息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三)信息與溝通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信息化社會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溝通,而對于會計信息質量而言,好的信息溝通不僅是促進質量變好的有利因素,而且還是影響會計部門做好統計決策的重要借鑒因素。所以建立良好的溝通系統及機制是決定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因素,有利于避免最新信息的失效性。
(四)監督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監督可以有效地控制會計作弊,能夠及時發現和預防徇私舞弊行為,使得會計信息質量得到保證。監督過程中可以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同時開展內部審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的作用。監督是實現企業會計信息高質量的必要條件。
二、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及成因
(一)現狀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投資者及社會公眾對會計信息的愈加重視,但是會計信息失真、舞弊等現象仍然存在,影響會計信息作用的真正發揮,帶來十分不利的經濟后果。
目前內部控制的現狀:一是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不健全,主要體現在制約機制的不健全上。少數大股東在股東大會上有主導地位,而多數小股東則沒有多少發言權。獨立董事比重過小或者只是個虛職,完全不能達到設立它的監督作用。隨著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投資者和管理者形成委托代理的關系,管理層的薪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當期利潤,管理人員可能會為了利益而做出破壞企業內部控制的行為。二是內部控制執行力較差,目前我國企業中的內部控制主要體現在事后的控制,而真正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應該是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并且內控執行力還取決于員工的素質,而員工素質是層次不齊的。三是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企業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會造成監督后果的不公允,會計信息質量得不到保證,失去設立監督部門的主要意義及作用。
會計信息的現狀主要有三點: 一是會計信息的不真實,由于種種利益的驅使,財務人員、管理人員會操縱會計信息的披露,使得會計信息失真,損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二是會計信息的不完整,企業財務人員為了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可能會過早披露會計信息,使得會計信息出現披露不完整的現象,不完整的會計信息不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全面的了解企業當期情況,不利于決策者、投資者做出合理正確的決策、投資行為。三是會計信息的不及時,財務人員為了保證披露的會計信息真實、完整,可能會延遲披露會計信息,違反會計信息質量的及時性特征,不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及時了解企業情況,錯失做出決策的良機。
(二)成因分析
1、內部控制基礎相對薄弱
由于內部控制實施時間不算久遠,還沒有深入企業經營管理的根部,滲透到企業的各個角落,因此在實際執行中內部控制的約束力較差,并未發揮出其巨大的作用。
2、內部控制制度體制不健全
現下的內部控制制度仍然是不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需要在政府部門、企業及學者的不斷摸索中逐漸完善,這是一個不斷完善、健全的動態過程。
3、管理層內部控制意識模糊
受自身利益驅使,企業管理層會主觀盈余操縱過度,粉飾財務報表,誤導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損害廣大人民的利益。
4、基層工作人員素質不高
基層人員除了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只有擁有職業道德的員工,才會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堅決貫徹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保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水平,就目前來看,我國基層員工的素質還有待于提高。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
(一)完善企業內部環境
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分散股權,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各自的職責,使其相互制約。企業可以提高外部獨立董事的比重,還可以在董事會下設內部審計機構,條件允許的話也可聘請外部審計師,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水平。建立人力資源政策,加強員工的培訓,在培養員工專業勝任能力的同時,注重提高員工職業道德修養,增強其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水平的責任感。除此之外,還應該在企業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從管理層到員工自上到下的形成內部控制的觀念,理解并且親身去做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工作。
(二)健全風險評估機制
企業應當設置專門且獨立的風險評估機構,任命適合的風險評估人員,對風險的識別、分析及風險應對策略進行專門的研究,評估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健全風險評估機制有助于企業防范未知的風險,應對風險時做出適宜的措施以降低風險帶來的危害,風險評估機制作為內部控制要素之一,有助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水平。
(三)提高控制活動效率
為了保證企業正常經營,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要求企業各崗位職務及權限范圍不能相容,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內部基層員工,甚至管理層在工作中的徇私舞弊,例如出納和會計不能由一人同時勝任。業務經辦人員要在授權范圍之內辦理相關業務,明確了各方人員的權利義務,最大程度地避免風險的發生,防止經辦人員或管理層在利益驅動下擅自改動會計信息。完善、健全績效考評控制使得審計人員、獨立董事等不受管理層的牽制,有利于形成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
(四)加強信息流動與溝通
首先應該建立企業信息流通系統,通過信息流通系統的建立和完善保證企業各個部門信息的流通。其次要完善企業信息反饋渠道,使信息的流通能夠反向傳遞,便于及時反饋內部控制系統的不足之處。最后為了保證信息傳遞的準確和及時,對于在信息傳遞中失真、失效的信息向相關人員予以追究責任,通過這一舉措提高員工在信息傳遞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信息使用者獲得真實、可靠、及時的會計信息保駕護航。
(五)強化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監督人員應具有勝任能力和獨立性,二是重點監督企業內部控制關鍵點。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明確監督的組織架構、崗位設置及職責權限等。對潛在內部缺陷,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盡量避免缺陷的發生,當缺陷發生時盡量降低風險及損失。對內部控制缺陷要予以記錄和報告,并妥善保存,為事后追究提供相關的憑據。
四、結論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在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這一背景下,會計信息在企業外部競爭和內部建設中起著愈發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企業在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道路上還任重而道遠,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加強措施,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方紅星,池國華.內部控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5).
[2]李新利.基于內部控制下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2(7):166-169.
[3]張莉,趙東方.基于執行的內部控制體系構建之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0(4):56-58.
[4]周紅燕.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會計信息質量評價研究綜述[J].財會通訊,2012(1):43.
[5]許云,陳瓊,唐予華.從內部控制入手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J].上海會計,2009(8):23-33.
[6]耿慧敏,高晗.關于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分析[J].財政金融,2014,12月(上).
[7]劉雪慧,王厚霞.淺談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中國證券期貨,2012(8).
(作者單位:安徽百大電器連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