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留守兒童的心理疾病頻發是農村教育亟待解決的難題。文章首先對留守兒童的概念進行簡要闡述,分析了留守兒童心理疾病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在此基礎上,文章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了匯總梳理,具體包括:逆反心理嚴重;被遺棄思想強烈;對父母充滿怨恨;孤僻心理與人際交往障礙;柔弱無助;道德品行問題。基于農村教育現狀,文章從兒童、父母、社會、政府四個層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問題 預防對策 社會救助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千里尋母記》著名導演田紀珍一句話道出了農民進城打工的尷尬局面,也道出了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存在的必然性。他,是千萬農民工家庭滯留在鄉村的痛;他,幼小的心靈已經裝滿太多冷漠的傷。言行——怪癖、憂郁、易怒、謊言,是他們自我保護的方式;事件——溺水、販毒、強奸、賣淫,與他們存在莫名的關聯。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正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1、逆反心理嚴重
兒童青少年有第一、二逆反期,都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是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留守兒童逆反心理極強,對抗情緒嚴重。他們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懷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是充滿不信任。這種潛意識中的不信任導致了他們的逆反行為,常表現為“不聽話”、“不禮貌”、“惡作劇”等。
2、被遺棄思想強烈
在留守兒童的潛意識里,經常會拿自己和村里那些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兒童對比。他們所感受到的,不光是日常生活照顧的不一樣,別的兒童所得到的關愛以及其完整的家庭,也往往成為他們羨慕的對象和自卑的緣由。特別是有的孩子長久沒與父母聯系,生活學習沒有得到妥善安置時,往往有種被父母遺棄的感覺。
3、對父母充滿怨恨
少數孩子認為家里窮,父母無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為了賺錢而拋棄了自己,對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甚至故意疏遠父母,產生情感隔膜。
4.孤僻心理與人際交往障礙
依戀是幼兒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際關系,依戀的程度與性質如何,直接影響兒童對周圍世界的信任感,影響他們的情緒情感、社會性行為和性絡特征。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缺乏最起碼的心理交流機會,內心煩惱與沖突無從傾訴也得不到引導,導致對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他們與他人的社會交往。
5、柔弱無助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成長的時期,他們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產生了許多煩惱。這個時候他們需要有暢通的傾訴渠道,更需要有人加以正確的引導。但由于父母遠離他們,往往缺少了與父母直接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因而也就感到柔弱無助。如不愿與人交流,與人談話時易掉眼淚,自卑封閉、自暴自棄、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不愿意與人交流、性格內向,不開朗,感到壓抑和苦悶。
6、道德品行問題
留守兒童一般為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初中生,正處于心理成長的關鍵時刻。如果是有祖父母來隔代撫養教育,往往意味著由文盲來撫養孩子;而托付親戚照管的,親戚普遍認為不便過多管教或經常盤問,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農村教師由于受到教育條件的限制,對每個學生的關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長期處于這種狀況中,在行為習慣上容易發生消極變化,且難以及時得到糾正,有的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違法亂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的對策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發揮父母和監護人的教育職能.
父母:與孩子經常保持聯系,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可通過講述打工的經歷,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生活觀。
監護人:對留守兒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嬌寵溺愛,做到嚴與愛的結合;定期同留守兒童進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狀況,并及時與其父母和學校聯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進其健康成長。
2、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
“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
——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
師愛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兒童智力、道德、個性發展的風帆。我們要改變學生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就應該用愛心去教育轉化他們,忌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藥”等挫傷學生自尊心的言語,對他們更應該傾注真情,讓愛心像清泉一樣澆灌留守兒童干涸的心田,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撐起一方藍天。
3、整合社會力量,構建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
各級政府部門明確劃分并擔負責任,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協調參與的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努力使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首先調查留守兒童的人數、住址、年齡、家庭情況等,對留守兒童進行補充監護;其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動,如開展公益活動為其創造參加社會實踐的環境,開展體諒父母的輔導活動,解決其可能會面臨的問題等。
4、提高留守兒童自我調控能力
人類身心發展是主動的,所以,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留守兒童”自我調控能力的程度對其心理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體驗,不同的自我控制,都會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使他們能夠與其他同學一樣健康發展,必須培養“留守兒童”的個人素質。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