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際貿易實務》是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其操作性與應用性顯著。本文就廣東省民辦高職院校在該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教學效果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職 國際貿易實務 實踐教學
一、 引言
當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核心已發展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專業技能的培養表面上分散在課程教學上,實質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這樣,也突出了課程實踐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重要性。
《國際貿易實務》作為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糅合了操作性、實用性和應用性。該課程的開設依據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崗位的職業要求,以國際貿易職業標準為依歸,國際貿易業務流程為主線,緊緊圍繞具體崗位的工作任務進行展開。因此深化實踐環節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作用,才能進一步使學生與企業崗位實現“零對接”。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仍根深蒂固
“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民辦高職院校目前仍根深蒂固。以教師為中心,傾向“照本宣科”的理論型授課形式,忽略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相結合的重要性,同時也漠視學生“無心戀課”情況嚴重的現象普遍。另外,其考核形式仍采取如課程論文、閉卷考試等老套形式進行。最終不能如實反饋出學生對該課程的實際掌握情況是意料中事。
(二)專業實踐教學硬件有限
近年來,廣東各高職院普遍進行著擴招。但是,相應教學條件沒有得到相應的完善與提高。較多課程都出現課程實踐教學場地不足,教學軟件匱乏或者版本過時等問題。如筆者所在的院校,國際貿易經濟專業的實訓室目前仍處于籌建狀態。再者,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問題較多:實訓基地不足,規模參差不齊,具體校外實訓管理制度欠完善等。
(三)大班授課突顯問題多
高職院的擴招而導致的教室不足與學生人數日益增多的矛盾激突。因此為解燃眉之急,不得不采取合班授課。這便出現課堂紀律難控制,師生課堂互動率降低。學生也容易由于課堂上的“難管理”而精神松懈,泛濫課堂玩手機、講小話甚至影響其他同學等不好現象。
(四)專業教師每學期承擔的課頭過多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大部分普通民辦高職院校的國際貿易專業教師每學期最少需承擔2門課程的教學,更甚至有小部分需承擔3門以上課程。每位教師的周課時多的甚至高達24至28節次不等。同時,部分老師出現3年教學下來,曾承擔的課程高達10門之多。這對于老師們而言無疑是一種沉重的壓力。
(五)專業教師缺乏專業實際工作經驗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綜合性的國際貿易專業基礎課,既涵括了國際貿易理論、政策等方面的理論性知識,另外更講究的是知識的靈活運用。因此,這要求授課教師除了熟悉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以外,還要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有較深厚的業務經驗。可是,目前大部分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雖不乏高學歷、高職稱人才,但據了解,只有少部分教師具有從事實際相關工作的經驗。
三、相關對策
(一)改革教學模式,順應學生所需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突顯的眾多問題,當下應加強組織專業教師團隊進行教學研討,先針對靈活度大、實操性強的課程進行“改革試點”,率先實現“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綜合利用時下常用的多種媒體方式配合授課:如微信、微課堂等;開發多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授課形式,如課外市場調查、模擬工作場景角色扮演等。只有專業教師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提煉出知識點精華,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益。
(二)加強國際貿易實訓室的建設是基礎保障
就實踐教學而言,實訓室建設是基礎保障,也是道硬坎。普通民辦高職院校不應一味子盲目地擴招,而忽視對實踐教學基礎設施的投入。院校可結合該專業的需要,與兄弟院校多進行教學建設交流,同時多收集實訓室建設方案,探討實訓室建設新方向。專業負責人另外也要多與系部教師進行實踐教學研討,爭取組織逐步完善校內外實訓管理機制。
(三)減少大班授課,保證授課質量
為減少大班授課所帶來的問題,建議合理控制擴招規模以外,可針對學生上課時間及課室不足的問題,減少大班授課。如可完善學生選課系統,把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的上課時間調到在周一至周五晚上,這樣白天時間就可以騰出更多空余的普通多媒體教室、實訓室進行更有機的安排,減少大班授課安排。
(四)“理性”并“人性”進行授課安排
育人是動力,心血是前提,時間便是保障。因此,要確保專業教師們每學期授課門數一般不超過2門,每周不超過16節次。同時,更要響應“術業有專攻”。系部負責人跟專業負責人應根據各教師的特長,合理地安排授課,以往反饋授課情況良好的,應繼續讓該教師承擔該課程。這樣,專業教師便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提升學歷、評定職稱、教學研討、課后與學生溝通交流等其他方面。專業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與其自我提升便可實現“兩不誤”。
(五)完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院方應根據具體需要,完善薪酬體制之余,聘請專業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其實際工作經驗。一支完善的專業師資隊伍應體現出多重的優勢,學歷、職稱高的教師應與企業經驗豐富的教師并存,這樣才會培養出符合用人單位實際需要并富有社會存在感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1]鄧志新.淺析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16).
[2]陶紅.《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究[J]. 廣東教育(職教版),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