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工電子技術是一門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課程,其目的在于培養電類專業中的技術性人才,具有知識面廣、注重實踐、內容抽象的特點。而高職院校是專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陣地,學生的理論基礎相對較薄弱。針對這一特殊性,本文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課堂設計三個方面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及探討,旨在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工電子 高職 教學方法 改革
一、引言
《電工電子技術》是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縱向是電類、機電類、汽車類等各類專業的基礎課,而橫向又是強電、弱電課程綜合化的連接點。其特點是知識容量大,理論具有抽象性,但應用實踐又具有具體性,這樣的矛盾容易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
該課程傳統的教學由于教材內容抽象,專業術語多,重理論而輕實踐,學生經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如何開展,不僅直接影響到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及綜合素質的發展,也會影響到后期專業課的學習。因此,有必要對《電工電子技術》教學進行方法上的研究探索,尋求更加適合高職學生的能夠激發其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方法探究
1、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課堂主體地位的轉移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允許學生對同一現象產生不同的見解,進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對半導體二極管進行講解之前,本人通過多媒體或是實物演示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一些常見家用電器的電子線路進行分析,同時拋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喚起學生對半導體和二極管的興趣,就能夠有效地開展教學。另外,為了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有整體的把握,我在每學期開始時設置簡單測試來對學生的專業基礎水平進行摸底,從而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實踐證明,此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2、針對高職學生特點,精心安排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來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對教材和大綱的依賴性比較強,忽略了實例分析、設計等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另外,高職高專類學生的底子相對薄弱,學習興趣不高,對于稍有難度的學科容易產生望而生畏的抵觸心理。針對這樣的群體,必須在上第一堂課時就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抵觸心理。例如,本人在上第一堂課時,就是放開書本,將電學的發展歷史與現實生活中人們熟悉并依賴的各類電器特別是現在學生比感興趣的數碼產品等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該門課程的實用性以及學習這門課程的必要性。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在講課時,老師能抓住重點和難點,向學生提出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就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講“直流穩壓電源”時,我首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把隨時間不斷變化的交流電變成不隨時間變化的平滑的直流電呢?”緊接著啟發學生:對于把交流電變成平滑直流電,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可否起到作用呢?電感、電容這樣的元件在電路中具有儲能作用,那么它對脈沖直流電變成平滑直流電是不是也有作用呢?問題提出后,帶著學生一起思考討論,一步一步地啟發學生的思路。通過這一個問題,就介紹了整流、濾波及穩壓電路,使學生很好的抓住了直流穩壓電源這一節的重難點。實踐證明,啟發式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升。
3、設置多樣情景,使學生融入課堂
(1)采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情景,幫助學生直觀了解知識。電工電子課程的理論往往是抽象難解的,通過多媒體能夠將知識分層進行簡化,而且直觀易懂[3]。例如在學習三極管的放大作用時,可以用多媒體將課程的難點,即電流的分配和放大作用提出,通過模擬電流的變化過程來加以動態演示,在這一基礎上進行電流的分配和放大的問題教學,能夠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直觀,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容易。
(2)設置對話情景,促使學生自主思考。電工電子課程包含了許多復雜的現象和概念,教師過多地講解反而不利于學生的理解,這時可以讓學生圍繞問題開展討論,小組討論后,各小組給出自己的見解。例如在講萬用表的使用時,我讓學生就“如何在測量電阻阻值的過程中減小誤差”這一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邊操作邊總結,參與熱情很高,并且給出了多個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我進行修正和總結。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應用。又如在課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基本放大電路的組成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做出自己的解釋,說出計算方法。這樣使學生不僅拓展了知識,而且在對問題的探討中形成了自主思考的習慣。對于學生而言,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將會終生受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電工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教學內容也不斷得以豐富,教師只有在把握教材的同時,創造性地取舍教材內容;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啟發引導、項目導入、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將電工電子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最終成為掌握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術的全面發展型人才。
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實踐證明,有效的教學改革,可以帶來更加明顯的教學效果,給學生、教師和學校帶來多方面的益處,只有不斷進行教學改革,高職學校才能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成為眾多院校當中屹立不倒的品牌。
參考文獻:
[1]郭敏.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探討[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報,2008(1).
[2]黃宇航.高職電子技術課程改革方法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3]李杰華.提高電工電子教學效果有效途徑的探討[J].機電信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