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種新興產業,電子商務憑借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在近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經逐漸成為了影響人們工作與生活得重要行業。從屬性特點的角度上來說,電子商務是信息網絡化技術發展的具體表現,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對于那些傳統商業來說,限于種種客觀因素的需要,使得其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具有較大空間。一般來說存在商業行為的地方都會伴隨著不正當競爭現象的出現,限于傳統商業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業行為存在一定屬性區別,這使得兩者的不正當競爭也存在相應不同。本文就將主要以傳統不正當競爭與電子商務環境下不正當競爭的區別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簡要的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傳統 不正當競爭 電子商務 環境 區別
商業活動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商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穩定。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在商業上逐漸呈現出了電子商務經濟與傳統商業經濟并舉的繁榮趨勢。但是限于種種客觀因素的制約,使得不正當行為始終存在于兩種模式的發展中。為了能夠避免不正當競爭對社會經濟的不良影響,我們就應當對兩者不正當競爭的區別進行分析,找到適合的應對措施,推動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一、傳統不正當競爭與電子商務環境下不正當競爭的主要內容
電子商務就是指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以及增值網上通過電子交易的方式來進行的相關交易活動,從實質上來講就是將傳統商業進行電子化和網絡化處理。這就表明了電子商務相關活動都要以微電腦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基礎,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電子商務已經逐漸貫穿到企業采購、生產研發、銷售以及支付等各項環節,成為了影響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行業。
對于當今的社會發展而言,電子商務已經逐漸成為了影響經濟發展走勢的重要因素,從阿里巴巴的財富創造神話中我們就能夠看出電子商務的重要影響力。電子商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擴大銷售能力,在生產過程中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客戶關系的重要目的,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明確說明:“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凡是侵犯了他人的正當合法權益,破壞了公證經營秩序的行為都可以被視為不正當競爭行為。從特點上來講,雖然傳統不正當競爭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存在明顯的不同,但是兩者也具有統一的一面,那就是兩者都應當遵循《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限定的標準和框架。兩者從實質的角度上來講,具有一致性。
二、傳統不正當競爭與電子商務環境下不正當競爭之間的區別
(一)隱秘性不同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與傳統不正當競爭之間存在最大不同在于形式的不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處于虛擬環境狀態,同傳統現實世界相比,不易被發現和察覺,例如網頁抄襲和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就很難被認定為侵權行為。并且受到了網絡技術先進性與網絡環境下立法滯后性的影響,使得我們很難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認定和把握,在區分上具有更大的阻礙。而相對于傳統不正當行為來說,更容易被人們發覺,而在法律的制定上傳統不正當競爭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更加完善。
(二)影響不同
與此同時,傳統不正當競爭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在影響力上也存在一定差別。電子商務是依托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商業行為,而網絡是一種相對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信息能夠得到迅速的傳播和擴散,這使得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行為,在影響上也更為深遠。尤其是對于開展跨國經營的大企業而言,其遭受的影響將會從一個國家波及到另一個國家,損失也更加慘重。而傳統不正當行為的影響則相對較小,這是由于傳統的商業行為在空間上傳播的范圍較小,致使影響力的廣度也相對較小。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中,沒有國界和海關,只存在不同的語言和技術標準。域名搶注曾使中國企業第一次意識到必須走到國門之外與外國公司爭奪中國企業的網上資源,這種影響是覆蓋到全世界的,而傳統不正當競爭的影響則明顯不足。
(三)法律適用性存在差異
此外,傳統不正當競爭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在法律的適用性上也存在顯著差異。眾所周知,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在本質上仍然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因此在監管和約束上應當依照相應的法律,也就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然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卻又具備一定特殊性,因為在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往往會涉及到知識產權、廣告競爭以及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等要素,就算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方面,但是其適用主體、適用范圍以及責任承擔卻都與傳統不正當競爭行為存在很大區別。換句話說,對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僅僅依靠《反不正當競爭法》來進行監管和約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其他相關法律進行借鑒,通過多種法律的綜合應用來進行處理。而對于傳統不正當競爭行為來說,則相對簡單不少,無論是在認定上還是在約束監管方面,《反不正當競爭法》都能夠給予很好地處理和解決。另一方面,各個國家的沖突法是否能夠適應網絡管轄權爭議與實體法迥異所帶來的問題,也是當今世界各國在規范不正當競爭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難題。但透過這些問題的本質我們不難發現,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傳統商業的發展時間較長,其發展環境和法律法規相對完善,而電子商務的發展時間尚短,因此其未來的發展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雖然傳統不正當競爭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存在較大差別,但是從屬性上來說,這些不正當競爭行為都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做好相應的監督工作,減少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黎旭興.電子商務環境下反不正當競爭法律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3.
[2]安萌.網絡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規制研究[D].河北大學,2013.
[3]吳偉光.電子商務環境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判析——商業倫理道德的目標與標準[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2,02: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