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藝術帶給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獨特的啟發,形成了豐富的設計思想和設計觀念。其不僅在形式的層面上豐富著現代園林的形態,而且在觀念和意義的層面上也拓展著現代園林的表現空間。對藝術觀念和藝術語言手法的研究為園林設計實踐提供了不同的藝術視角,從而創作出適合我國時代發展的園林景觀設計作品。
關鍵詞:現代藝術 現代園林 藝術觀念 設計手法 平面形式 立體空間
一、現代藝術的發展
20世紀的西方現代藝術形成了與以往3000年的西方藝術完全不同的藝術觀念、思維和形式,藝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藝術的寫實性、唯美性、敘述性和傳統的美學觀點被全部推翻,藝術的非寫實性、反唯美性、非敘述性已經是有目共睹的當前藝術的主流內容。
抽象主義建立在秩序法則上的形式邏輯;立體主義分解重組后得到的多視點角度;表現主義對自我情感的宣泄及對藝術張力的追求;抽象表現主義中對下意識運用和掌握的行動繪畫;波普藝術中對大眾生活的世俗化反映,對不同媒介的拼貼與融合,對繪畫和雕塑等藝術界線的消解和清除.
二、藝術形式的思維更新在園林中的表現
1、抽象主義美學思維在園林中的表現
現代藝術形式方面的思維更新是從抽象主義運動開始的。“抽象”的目的就是要區別于現實“具象”的藝術自身的語言及表達方式。“抽象”思維可以說是對西方傳統藝術思維的首次沖擊,許多現代派畫家在創作過程中都力求實現自然物象與抽象視覺符號之間的“語義轉換”。傳統的再現性形象被徹底地抽象了,點、線、面、體、色彩等抽象的元素,已不是作為屈從于現實對象的模仿手段而出現在畫面上了,其本身就是畫面的主體,就體現著作品的內容。
2、非理性主義美學思維在園林中的表現
抽象性的思維體現著一種理性的思維形式,但是這種執著于簡單明了的確定性和秩序性的思維定式干擾著藝術家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才能的發揮。而藝術創造的腳步是永不停止的,叔本華因此提出了非理性的美學思維。非理性的美學思維強調否定性、非中心性、破碎性、反正統性、非連續性以及多元性為特征,以此來消解理性思維中的抽象性的思維模式。
三、藝術語言引起園林設計形式語言的變革
現代藝術運動對現代園林設計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藝術思維的影響,再者是藝術語言的影響。藝術與藝術語言是不可分離的,它對設計師有著某種潛移默化的啟示作用。在很多設計師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藝術語言的景觀轉化,而這種轉化也使我們認識到在對藝術與園林進行平行思考過程中的巨大潛能。這無疑極大地豐富了園林的形態世界,也為現代的園林形態研究指明了某種方向。
1、平面形式層面上的設計手法
(1)秩序的法則
現代主義景觀設計師對平面的處理不少呈現出幾何的抽象,簡潔的規整線形組合中隱含著平面構圖的內在秩序。這一處理手法源于蒙德里安的抽象畫。蒙德里安在繼承康定斯基所開創的抽象風格后,探索和發展出一套與前者的那種浪漫抽象主義完全不同的幾何抽象畫風,從而使得繪畫成為一種更加純粹的形式表達。在景觀設計平面中,這種對抽象秩序的法則受到設計師的青睞,得到廣泛運用并加以推廣變化。
(2)動態的構成
與抽象寧靜的平面構圖不同,很多設計師的平面處理手法講究一種動態的平衡。這種處理手法源于藝術家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馬列維奇的繪畫呈現出動態的布局,給人一種自由的表達,與蒙得里安的繪畫有很大的區別。蒙得里安的幾何構成異常清晰和明確,是在一種法則控制下的形式的建構,而馬列維奇的動態繪畫卻顯示出更多自由和感覺的直接流露,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強的形式律動感,在平面構成上有獨特的創造。這種平面構成的格局,在于采用一種有動態的隱性的中軸,幾何圖形以此為界互相對置,并在看似零散的畫面中取得構圖的平衡。
2、立體空間形式層面的設計手法
(1)空間的流動
關于空間的流動的設計手法,首先是建筑師密斯在巴塞羅那德國館中的運用。在德國館中,由于柱子承擔了結構作用而使墻體被解放,自由布置的墻體塑造了連續流動的空間。而凱利的米勒花園與密斯的巴塞羅那德國館有很多相似之處。他通過景觀語匯結構(樹干)和圍合(綠籬)的對比,體現建筑的自由平面思想,塑造了一系列流動的室外景觀空間。人們在空間游覽的過程中,歷時性與共時性穿插,隨著人的移動空間不斷轉換——凱利創造出一種“流動的”與眾不同的景觀空間和空間秩序。同時這種簡潔的手法極大迎合了現代空間的需求。
(2)網格的運用
網格設計手法是將特定的設計對象納入網格體系的一種設計手法。網格設計手法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結構主義建筑師范·埃克首先提出了“網格”、“秩序”的概念。
園林網格空間由于方格邊界的節點具有無限擴展的特點,單一的純空間可自由、多向地發展,形成無盡頭的水平透視效果,空間無論從哪個方向擴展都是單一、均質、各向同性的。在這種空間中,利用網格空間強烈的透視感,借鑒建筑用墻來分隔空間的原則,用花卉、綠籬、地被、喬木作為綠墻來嚴格的按網格平面形式來分隔空間,植物以直線、方塊、平行、三角形的簡單規則式種植來達到組合空間的目的。
(3)自由的變構與穿插
德里達曾明確的提出過“結構的中心”、“中心的缺失”和“自由變構”等新概念。他認為“自由變構”就是在一個有限構成的封閉體中進行的無限多樣的置換替代,以絕對的偶然形式,決定于發生的不確定性,決定于動因發生的冒險活動,強調隨機性與偶然性,強調空間不連續性,強調瘋狂與機會,強調非理性的空間布局。
參考文獻:
[1]田地.國際一流足球場草坪的建植技術研究[J].中國園林.
[2]韓烈保,丁波,大衛奧爾德斯.運動場草坪[M].北京:北京林業出版社,1999:64-65.
[3]吉文麗,李衛忠,田養森.西安市草坪應用現狀調查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