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采用比較實驗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文獻資料法,對課外活動進行持續體育鍛煉、提高學生體能狀況以及養成良好體育習慣等方面的實效性展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1)作為體育課的延伸和拓展的課外活動是實現終身體育的必要條件,是完善運動技能的必要保障,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柔韌素質、力量素質。(2)把課外活動與體育課完美結合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3)體育課上的活動內容在課外活動中多次呈現,將深化學生對運動項目的理解、強化學生的運動體驗,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為完成體育藝術“2+1”項目,為終身體育奠定運動技術基礎。
【關鍵詞】體育課 課外體育活動 體能水平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4-0032-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中學生如何在學校獲得健康知識、健康方法與能力在課外得到穩定有效持續發展是目前的一個難題。10多年系統的體育教學、每天一小時的時間保障、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的體質卻是逐年下降。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正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學生在課內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課外是對課內學習內容的鞏固、衍生和發展,這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恰恰符合陽光體育運動倡導的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宗旨。通過研究體育課以及課外活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為有效進行體育教學、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課外的效率,培養體育特長生提供平臺,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供保障。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年齡、性別、體能狀況、心理因素等指標差異較小的八年級平行班的學生。具體為:實驗組,文昌中學2011年八(2)、八(4)班,其中男生45人,女生39人;對照組,文昌中學2011年八(1)、八(3)班,其中男生45人,女生39人。
2.實驗對比法
第一,實驗時間:從2012年9月~2013年9月,為期一個學年。
第二,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列舉的測試內容選出測試指標,并按其規定的方法進行測試。
二 概念的界定
1.課外體育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是相對于體育課而言的,它是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的,以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活動。
2.體適能
世界衛生組織對體適能的定義是:在應付日常工作之余,身體不會感到過度疲倦,還有余力去享受休閑及應對突發事件。
三 實驗做法與結果
1.構建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的方案
緊緊圍繞體育課堂教學,借助校園體育文化、課余體育鍛煉以及學生體質監測等手段,把體育課的內容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
每階段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和大課間活動有效結合,在課外體育活動課上有針對性地進行鍛煉,通過校級以及市級的比賽進行拓展和提高,以此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2.實驗結果
筆者于2012年12月以及2013年3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運動能力測試,主要測試的結果如下:
經過調查統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體育運動的目的認識以及對待體育的態度問題上分歧較為明顯。學生進行積極的體育鍛煉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實驗組8.7%為考試過關,為增進健康占88.4%,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占2.9%。對照組比例依次為39.1%、54.6%、6.3%。對待體育課的態度,實驗組92%認為很重要,體育活動能宣泄情感,使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得以緩解,保持良好心境;對照組44%以上認為體育課還不如電腦課重要,進行體育鍛煉的態度差。
3.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于排球技能以及戰術掌握程度的調查
注:成功率為班級聯賽時的成績統計。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實踐能力以及運動技術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代表我校參加市比賽的人數也相對比較多。進入校運動隊、自行車隊的生源比較充足。
4.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對比
從達標率以及優秀率來看,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有效結合,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課后練,賽中鞏固,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有效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
四 結論和建議
1.結論
第一,作為體育課延伸和拓展的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終身體育的必要條件,是完善運動技能的必要保障,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柔韌素質、力量素質等。
第二,把課外活動與體育課完美結合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高質量、高效率地進行鍛煉,增強他們挑戰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通過多學時的學練結合,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知識技能,可以大幅度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第三,體育課上的活動內容在課外活動中多次呈現,將深化學生對運動項目的理解、強化學生的運動體驗,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為完成體育藝術“2+1”項目,為終身體育奠定運動技術基礎,為繼續從事體育活動、參加體育鍛煉提供基礎,并且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
第四,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融合,為有效進行體育教學、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課外的效率,培養體育特長生提供了平臺,對于體育鍛煉的態度由被動的體育鍛煉向主動的體育鍛煉的良好局面發展。
2.建議
第一,更好地把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課內容相結合,在內容選擇上要盡量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大部分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讓更多學生自覺加入到鍛煉的行列。
第二,學校要挖掘學生的潛能,把課外活動落實到位,把體育器材以及場地落實到位。
第三,體育老師在平時授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注重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把體育作為一種需要,作為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手段。
第四,中考項目中穿插技能項目的考核,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采用一到兩項項目的考核,并形成一個長效的機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通知[S].教體藝〔2007〕14號
[2]周麗君.關于影響中美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因素的比較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0(3):14~17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