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困生雖然認為自己有著遠大的目標,但卻很難用目標來激勵自己,改善學習質量,原因在于他們制訂的目標只是空想沒有承諾,只是籠統描述沒有具體量化,只是無的放矢沒有明確方向,只是空中樓閣沒有支撐理由,因此引導學困生在制訂目標時要堅持具體承諾、具體量化、具體方向、具體理由四個基本原則。
【關鍵詞】學困生 目標 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4-0160-02
人活著不能沒有目標,目標是人生的導航燈,是成功的催化劑。通過前期對我校學困生目標制訂現狀的調查研究,筆者發現很多學困生不是沒有目標,而是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他們的目標幾乎沒有發揮導向作用、動力作用,他們仍存在紀律松散、態度消極、行為懶惰。究其原因,在于他們的目標存在問題,目標不切實際,抱負水平過高或者過低等。這些遙不可及或者唾手可得的目標完全失去了激勵功能與指引方向功能。若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目標,使目標的積極作用得到發揮,能夠引領他們主動投入學習,努力改變落后的局面,擺脫學習上的困境。古希臘哲學之祖泰斯說過:“人生最快樂同時也最難的事就是擁有自己的目標,并且把它完成。”如何才能引導學困生擁有自己的目標是一個難題,筆者認為,要想解決這一難題,除了要對學困生進行關于什么是目標的教育外,還要幫助他們掌握制訂目標的正確原則,讓他們在正確原則的指引下設計出明確、合情合理、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
一 具體承諾
目標的作用是不可否認的,然而目標的作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卻并非人盡皆知,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人根本沒認識到在何種情況下目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有的作用。1979年,美國某著名大學就曾對此問題做過相應的調查。他們向調查對象提出了兩個問題:“你們有目標嗎?”“如果有目標,你們是否把它寫下來呢?”結果只有4%的被調查者給予了肯定的回答。若干年后,對這些被調查者的跟蹤訪問發現,當初那4%用白紙黑字把人生目標寫下來的人,無論是事業發展還是生活水平都遠遠高于其他人。這項調查表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明確人生目標并清楚地寫出來是非常重要的。寫在紙上的目標是一種承諾。這種承諾會促使人們始終如一地集中力量、激發潛能、采取行動,進而創造出更高的效益。反之,沒有寫下來的目標只是一種愿望或幻想。它會導致迷惑、含糊、迷失方向,是沒有能量的。通過對我校學困生的問卷調查發現,他們當中只有16%的人認為自己沒有目標,換句話說,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有目標。但是,當要求他們寫出自己的目標時,只有不到10%的人寫了出來,剩下的人基本上都交了白卷。這種矛盾現象可以說是導致目標作用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實上,根據筆者的經驗,大多數的學困生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即忘性大。忘性大往往成為他們學習上懶散的一個重要借口。督促引導他們將目標用白紙黑字寫下來轉化為一種承諾,時刻警醒自己、激勵自己,可以有效地克服他們忘性大的問題。同時,當他們將目標用白紙黑字寫下來以后,就等于向他人做了一個宣告,也為自己目標的實現尋找到一種外界的監督力量。
二 具體量化
20世紀80年代,日本有位名不見經傳的選手參加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他在比賽之前,提前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以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他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多公里的賽程,輕輕松松地就跑完了。他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充分認識到分解目標的重要性,并且切切實實地把一個大目標分成幾個具體可量化的小目標。由此可見,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的有效的目標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則即“可量化”。“如果能為目標設定期限,就能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極致,也會為實現這樣的目標全力以赴。”①反之,“沒有量化的目標無論如何都很難估算出需要投入的努力,也很難檢測目標完成的好壞。”②根據我校學困生個人目標規劃量表的填寫結果來看,只有8%左右的學生能夠將自身的目標進行量化,絕大多數學生則對目標量化完全不知從何入手。雖然他們有著美好的目標,但這種遙不可見的目標由于離現實較遠,導引作用不夠清晰明確,也難以使人在短時間內獲得目標實現的精神慰藉,因此很難對他們當下的學習生活有促進和改善作用。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也確實發現很多學生由于一時的某種刺激樹立了一個遠大的目標,在短時內會展現出很強的意欲改善學習的積極性,但這種積極性往往只是曇花一現,很快他們由于覺得現實與目標相差太遠又回到消極懶散、自暴自棄。因此,對于學困生而言,將自己的人生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小目標,采用小步子前進的方式尤為必要也更加穩妥。在引導他們量化目標時一定要數字化。如果一個目標能用數字來描述,一定要用準確的數字來描述。同時,還要加上時間期限。比如,很多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目標定為“努力學習”,這樣的目標顯然是模糊不清的,可以引導他們將學習目標具體設定為“努力學習,爭取期末考試前進五名”。再如,有些學生把自己的職業目標定為“找一份好工作”,這樣的目標也是不清晰的,可以引導他們將職業目標設定為“在30歲之前當上一名教練”。
三 具體方向
目標與方向雖有一定的關聯,目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人生的方向,但兩者也有不同之處,目標有終點,而方向永遠沒有終點。在制訂目標時,一定要注重方向的選擇。唯有擁有正確的方向,目標才會更加清晰,才有實現的可能。反之,錯誤的方向或者沒有方向,目標的實現也無異于天方夜譚。撒哈拉沙漠上的比塞爾人從開始的無論如何嘗試都無法走出沙漠到最后憑借北極星辨別方向走出大漠的故事就揭示了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正如史蒂芬·柯維所說的:“在你開始攀登成功之梯時,首先要確定這部梯子靠對了地方。”那么,在制訂目標時如何才能選對具體方向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實際的情況制訂目標,使自己的長處得以發揮,目標便由此產生并不斷得到加強。然而,對學困生而言,他們對自己基本沒有正確的認識。筆者曾經在課堂上做過一個心理游戲,請學生用肯定的語氣說出自己三個以上的優點,結果令人擔憂,竟無一人可以明確地說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反之,他們對自己的缺點卻是如數家珍,隨便就能說出一大堆。試想在這種狀態下怎么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把握正確的方向進而設定合適的目標呢?因此,在引導學困生制訂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優缺點把握正確的方向。
四 具體理由
與如何訂立目標相比,為何要訂立該目標似乎更為重要,為何要訂立該目標即設定目標的理由反映了我們的渴望,反映了我們的真實需要。因此,任何目標的設定都必須有理由支撐,沒有具體理由支撐隨意設定的目標其實不是目標而是愿望,是隨時會發生變化的,真正會產生巨大正能量的目標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制訂的,有各種具體理由支撐的。目標背后的理由是我們追求目標的動機,它比目標本身更能激勵我們。因此,學困生要使目標的作用得到發揮,就必須要明確地、扼要地、肯定地寫下設定它們的真正理由,理由越多,達成目標的欲望就會越強,就越能夠達成這個目標。這些理由就是實現目標的動力源。然而,在組織學困生填寫的個人目標規劃量表中,對于“你設定上述目標的理由或依據有哪些?”這一問題,很少有學生能夠清晰地寫出之所以設定該目標的理由,沒有理由支撐的目標無異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沒有生命力的。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學困生很少能夠堅持不懈地沿著目標努力奮斗。
高爾基說:“沒有目標的人是不幸的。”筆者認為,心中有了目標的雛形和愿景卻不知如何把它確定下來并采取行動的人更加悲哀,絕大多數的學困生都自以為有著遠大的目標,但是在實際的調查研究中,卻發現他們的這些遠大的目標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只是空想沒有承諾,只是籠統描述沒有具體量化,只是無的放矢沒有明確方向,只是空中樓閣沒有支撐理由,這一切都極大地限制了目標對他們學習生活的正確引領。因此,對他們進行目標教育,幫助他們根據以上四個原則來重新設定合乎實際的目標極為必要。
注 釋
①②歐林中國團隊協同創作.幫孩子尋找目標(家長必讀)——杰出青少年系列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4、17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