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亂世佳人》是根據美國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改編的一部美國電影,是電影史上的不朽名作。1940年的奧斯卡頒獎中,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等十項大獎。本文從電影鏡頭語言運用入手,分析拍攝視角、節奏、蒙太奇等多個方面,從中獲取其鏡頭語言的美學魅力及制作規律。
【關鍵詞】《亂世佳人》 鏡頭語言 蒙太奇
【中圖分類號】I2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4-0115-02
電影《亂世佳人》改編自20世紀30年代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在1940年的奧斯卡頒獎中,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等十項大獎。影片從畫面的色彩、線條到劇情發展和影片敘事,均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以恢弘的氣勢、絢麗的色調、豪華的場景、細膩的心理刻畫、典型的藝術細節呈現和男女主角的出色演繹,成為世界電影史上一座標志性的里程碑。
一 鏡頭設計與場面調度
鏡頭一:開篇部分,有個鏡頭是斯嘉麗和她的父親站在小山坡上,俯視屬于他們的田地,全景鏡頭將他們周圍的事物呈現出來:廣袤的土地、廣闊的天空、生機勃勃的大樹、富有詩意的傍晚、豐富的畫面以及父親意義深遠的話語,而且那棵大樹也是本片的重要取景,在每一次斯嘉麗回到桃瑞園時,它總是會出現。全景畫面給人以無限的想象。
鏡頭二:在斯嘉麗與瑞德結婚之后,他們生活的家中樓梯非常重要,在這個樓梯上發生了很多故事,包括樓梯上的爭吵、斯嘉麗從上面摔下來導致流產、斯嘉麗在上面與小寶尼擁抱等。很多事件集中發生在該場景會讓觀眾有所感觸。在女兒寶尼死去之后,梅勒尼前來看望,奶媽和梅勒尼一起上樓的鏡頭是一個長鏡頭,用搖鏡頭的方式來表現。隨著一級一級臺階地走上樓,聽著奶媽一句一句的哭訴。這一刻的情感隨著階梯的上升在慢慢地蔓延,充滿了傷感,回望那樓梯,仿佛許多事還歷歷在目。
鏡頭三:斯嘉麗曾有一次做噩夢,她說:“我找不到他,我跑過濃霧還是找不到他。”影片最后有一個鏡頭與之是十分切合的。當斯嘉麗發現她真正愛的是瑞德時,外面下起了霧,瑞德在前面騎馬前行,斯嘉麗從后面追趕,但卻追不到,就仿佛在夢中一樣,但又是那樣真實,又不是夢。她的感情是否注定要在其中追尋。當然,這也表現了斯嘉麗對愛情的迷茫,最后終于發現了卻還要苦苦追尋。
鏡頭四:還是與樓梯有關。當斯嘉麗已無法挽留瑞德時,絕望地站在門旁,慢慢地走到樓梯上,搖鏡頭之后切到樓梯下,緊接著定格在斯嘉麗身上,而后又以一個推鏡頭推進到她身上,伴著父親的話語,斯嘉麗慢慢抬頭,最后是一個臉部的特寫,也引出了一句經典的臺詞:明天又是另外一天。至此,斯嘉麗終于懂得了父親的話,也找到了自己的愛人,頓時給人一種豁達的感覺。最后疊化出桃瑞園的景象,還是與開篇一樣的景色,不過那棵樹已經歷了風霜雨打,也象征著斯嘉麗變得堅強和成熟了。
鏡頭五:特寫在《亂世佳人》中的應用也非常普遍,特別是對斯嘉麗面部表情的特寫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費雯麗,她靠特寫鏡頭溝通了演員與角色、角色與觀眾的心靈感應,讓斯嘉麗這個角色與觀賞者更為密切地相連相通。
費雯麗主要依靠特寫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當她從塔爾頓孿生兄弟口中得知艾希力將與梅蘭結婚時,任性、輕浮、美麗動人的面容驟然變色,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令她目瞪口呆。在備受男人寵愛的包圍圈內,出于直覺的斯嘉麗一眼望見艾希力與梅蘭正攜手過來,豐富的表情剎那凝固,憂郁的含情脈脈的眼神里充滿著失落的惆悵和對艾希力深深的愛戀。當白瑞德突然出現時,斯嘉麗手足無措、尷尬不已,然而出于本能,慌亂的神情立刻轉為平靜,并極力裝出富貴高雅、盛氣凌人的姿態,費雯麗以面部表情傳達出那些不可言傳的內心世界,她的
————————————————————————
* 校級重點課題(項目號:YZR2014020)
表情如同一面鏡子,一面未經裝飾的普通的折光鏡,令觀眾在欣賞中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角色的痛苦與歡樂中。電影的表演就是展示,由面部微妙的顯示來透視角色的靈魂,使觀眾在積極發現中進入一種欣賞美的真切境地。觀眾從費雯麗的臉上感受到的不僅是斯嘉麗性格中的特殊內涵,更是一種具有復雜生活烙印的造型美和氣質美。
二 拍攝角度
斯嘉麗為了梅勒尼到火車站請迷笛醫生的那一段畫面,采用了鏡頭的俯拍,出現了這樣一個全景:地面上躺著傷兵殘將,排列得整整齊齊,他們都在痛苦地呻吟著、哀叫著,他們伸著手,想要得到幫助與救治,但那里缺少醫生和護士,缺少太多的救治藥物,當斯嘉麗穿梭在他們之間的時候,所有人的渴望都是:救救我!這個俯拍的鏡頭給觀者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對南北戰爭的殘酷現實有了更深的體會。
三 剪輯
《飄》是一部長篇小說,共有63章,30多萬字,作為電影不可能把每章內容都表現出來,它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精心剪裁,突出重點,抓住原著的關鍵情節、主要傾向,在原著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超越。依據《飄》的時間軌跡,《亂世佳人》的導演精心選拍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戰前。《亂世佳人》的導演抓住原著中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場面——塔拉花園和十二棵橡樹莊園大野宴,以此表現南方種植園的興盛和傲慢。通過大野宴上人們對戰爭狂妄的談論以及巴特所澆的冷水,預示戰爭的不可避免,以獨特的畫面告訴觀眾,戰爭是南部奴隸主蓄謀已久、故意挑起的,他們的自以為是、狂妄自大也為戰爭必將以南部失敗而告終埋下伏筆。
第二個時期是戰中。正如白瑞德所說,以種植園為主的奴隸制經濟不堪北方工業資本主義經濟的一擊。影片遵循原著風格,盡管沒有從正面描寫戰爭,但是從戰場上被送到后方越來越多的傷病員的畫面可以感受到戰爭的慘烈,從傷病員缺醫少藥、士兵個個恐懼的眼神等一個個鏡頭中,可以看出南方軍隊在節節敗退。亞特蘭的一場大火,斯嘉麗回到了塔拉。富足、奢華、安逸已成為過去,奴隸逃跑了,棉花燒掉了,食物沒有了。塔拉成了一片廢墟,這和戰前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影片以塔拉的毀滅來象征整個南部奴隸制度的毀滅,宣告一個時代的終結。
第三個時期是南部的重建。被戰爭毀滅的南方經濟體制需要新的經濟體制來取代,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的南方經濟體制的代表人物斯嘉麗便應運而生。從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她是如何不擇手段地搶走妹妹的未婚夫,從而成為雜貨店的老板,如何挺著大肚子奔波在去木材廠的路上,如何用卑劣手段雇傭犯人榨取最大的剩余價值。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由奴隸主階級轉化為新興資產階級代表的典型人物形象。通過對她的掙扎、奮斗、巧取豪奪的描寫,表現了新興資產階級與舊奴隸主階級在重建南部時再次較量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南部重建的歷史進程。
四 蒙太奇
1.蒙太奇
《亂世佳人》中運用的最典型的蒙太奇手法可以說是敘事性蒙太奇中的連續式蒙太奇,即一條線索或一個連貫動作的連續出現。它是影片中最基本的,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種敘述方式,同時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種敘述方式。但連續式蒙太奇缺乏時空及場面突變,有時易造成平鋪直敘的感覺。但《亂世佳人》的導演卻將其運用得十分到位。最經典的還是斯嘉麗與父親站在橡樹前對話的那個場景,在片中多次出現,讓觀眾的思維在所現之境與當時之景之間跳躍,從而形成一定的思考。除此之外,在橡園里姑娘們要午睡的那個片段,影片中采用畫面蒙太奇,從一直沉睡的貓到姑娘們睡覺休息畫面的切換,過渡自然。
2.長鏡頭
影片開始不久,就有一個令人難忘的長鏡頭:落日的余暉下,斯嘉麗與父親站在一棵大樹旁,遠望山川田野,父親意味深長地告訴了斯嘉麗一番話。在溫馨的暗紅色調下,斯嘉麗父親的話更加表現了他對斯嘉麗深沉的愛,凸顯了人間的真情,同時也吐露了南方逝去的一種文明的精神——對土地的眷戀。
3.空鏡頭
看過《亂世佳人》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里面長達400多秒的空鏡頭。低角度夕陽,橡樹映前,鋪紅后景,無伴奏男聲吟詩般的音樂。還有更為重要的畫外男聲,低回沉穩。“這里曾經是騎士和棉花的土地,稱為老南方。在這個美麗世界的騎士國度,她的輝煌已成為過去。騎士和淑女,莊園主和奴隸,最后一次的出現,那只有在書中才能見到。如今那只是夢的追憶,一代文明,隨風飄逝……”這詩一樣的序言,在小說里是沒有的,無愧有最佳劇本改編的聲譽,令人回味無窮。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