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教學中,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極大地改變了音樂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音樂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范圍,深化和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的音樂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加強課堂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活動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有利于改進教學效果和質量,增強教學的技術和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學 審美拓展 思維發展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4-0129-02
在現代教學中,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極大地改變了音樂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音樂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范圍,深化和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的音樂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多媒體在音樂教學的演唱、表演、欣賞、伴奏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它以豐富的表現力、巨大的信息容量、廣闊的資源共享等優點贏得了廣大音樂教師的青睞。利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新課程標準對音樂教學提出的新挑戰。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個方面的因素影響著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好奇心是關鍵的因素。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獨特優勢可以創設生動的音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起始和結束階段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引起學生的審美注意,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審美渴望。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情感愉悅度。在課前給學生播放輕快的音樂,優美的旋律既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氛圍,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二年級《動物說話》一課中,通過抽拉與旋轉結合的課件演示,把小鴨、小雞、喜鵲、青蛙的畫面逼真地在屏幕上再現出來。這些小動物的模樣,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喜愛,激發了參與音樂活動的愿望。
二 融聲匯色,開闊審美視野
音樂欣賞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拓展學生的智慧,是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例如,《猴子蒸糕》是二年級第一學期教學中的一個歌曲表演,要求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體會到音樂情節的發展。針對樂曲的表演特點,制訂了詳細的教學計劃,將“新奇”作為主要的特點,以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動畫片。學生被動畫片深深地吸引后,再利用這一積極的因素開展內容的教授,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次教學實踐說明教師善于運用先進的技術,特別是在課堂上應用電教手段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培養會學習、愛學習的意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 培養學生追求美、創造美,促進思維發展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藝術的想象美、創造美,可以增強學生對美的渴望和追求,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對發展學生的個性潛能、發揮創造性思維也是至關重要的。多媒體信息技術以自身獨特的優勢,能夠創設色彩鮮明、直觀生動的課堂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美的渴望和追求,更能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方式和鑒賞的能力。音樂教學工作中,不僅要讓學生聽音樂、欣賞音樂,更重要的是結合豐富的想象,利用各種感官,去發現音樂、感受音樂,進而創造音樂。
例如學習《動物說話》,這是一首充滿童真的歌曲,描述和表現了不同動物的語言。教師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不同動物的叫聲,并通過練習和歌唱表現歌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想象能力。筆者利用電腦技術將《動物說話》編輯組合成一部有趣的動畫作品,并配上相關的音樂,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演示情境。上課時讓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并表現各個動物的形象,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各種小動物可愛的形象呈現出來,并播放它們的叫聲,讓學生欣賞和區別。學生的表現很活躍,課堂參與意識很強。接著利用這一有利的時機,進行內容的講授,一邊講解內容,一邊讓學生觀看《動物說話》的動畫。兩者相互配合,課堂氛圍輕快活潑,學生跟著練習,模仿各種動作,有的轉圈,有的揮手……教學效果很好。學生結合豐富的想象,給各種動物配上相關的故事情節,促進了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做到了“在快樂中學習”。
四 因人而異,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一、二年級低齡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還不成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心強,同時具有動手能力強、愛模仿的特點。因此,在給低年齡段學生上音樂課時,可以將教學活動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將學生靈活的身體動作和動聽的嗓音展現出來。同時在教學中可以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例如表演、做游戲等,用學生喜歡的、積極參與的形式將教學的內容表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學習、會學習的意識。鍛煉創造性思維,開發想象力和鑒賞能力,提高教學的效果。
五 師生互動,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將課堂教學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效果。在音樂練習和音樂鑒賞中利用視頻、音頻、幻燈片等手段,能夠創設直觀的、有利于教學活動良好開展的情境,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節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培養學生愛音樂的意識,提高教學的質量。
首先,多媒體能夠直觀地表現音樂的內容。因為低年級學生的詞匯量少、學習能力較差,所以在記憶歌詞時有很大的問題。如歌詞:朋友我們在一起,校園地里播種上金玉米。我扛起鋤頭,你帶來鐮刀,我來鋤地,你來割茅草。鋤呀割呀汗水往下淌,埋下種子灑下希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歌詞中所含的校園、玉米等內容組合起來,形成直觀的圖片向學生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歌詞的內容。這樣能夠更加形象地加深學生的記憶,大大地縮短教學所需要的時間。
其次,利用幻燈片更加生動地展示音樂內容。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只是感受到挺熱鬧,很輕松,對音樂內容的理解有限。在音樂教學的同時,根據教學的內容搭配相關的圖片,例如在學習《我們的田野》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針對音樂內容穿插相關的圖片:麥田、大樹、小河等。音樂內容是抽象的,搭配圖片就變得直觀、生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內容,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最后,通過攝像、光碟直觀地展現舞蹈內容。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欠缺,對教師的語言認識不夠。教師在舞蹈授課過程中,過于注重語言的表述,導致學生無法做出相應的配合。假如教師在教學時先讓學生感受相關的動作,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采茶舞曲》的舞蹈動作時,可以先播放舞蹈動作的視頻,加深學生對音樂和舞蹈動作的感知和印象,然后進行模仿逐漸地加強學習。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降低了教師的授課難度,增強了動作的規范性。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將課堂教學的優勢更好地體現出來,給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覺效果,增強了情緒的感染力。例如,在學習《小貓釣魚》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幻燈片教學。根據音樂旋律和節奏的不同,在投影儀上展現出小貓玩耍、撲蝴蝶、捉蜻蜓、在湖邊釣魚的場面;小貓認識錯誤、改掉錯誤、釣到大魚的情景,動畫與音樂交融,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對音樂學科的熱愛之情。
綜上所述,通過教學實踐活動,筆者切實地感受到在音樂課的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一方面能夠提高教學的效果,在教學中創設相關的情境,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發現美、想象美、創造美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技術將會在音樂教學中大放異彩,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優勢會得到充分的展現。但是傳統教學也不能完全被取代,而是應該將傳統課堂教學和先進的技術相結合。要明白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只有適應教學發展的規律,才能發揮強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為音樂教學增添光彩。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