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教師,先要以德立范,用自身的良好言行為學生樹立品德方面的學習典范,身教、言教并行,因材施教,把以德育人貫穿始終,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價值,激勵學生樹立自主意識、進取意識。
【關鍵詞】以德立范 以德育人 探索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4-0142-02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指出:“教師的職責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陶行知指出:“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可見,教師的表率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古語有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強調的就是以德育人的教育效果。作為班主任,要堅持身教、言教并行,用情施教、因材施教,把以德育人貫穿始終,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中進行實踐探索。
一 規范自身言行,以德立范,把身教與言教結合
高年段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始終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一方面對學生傳授道德規范,通過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要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另一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努力做學生修養品德的表率,處處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從而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蘇聯著名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自主意識的形成。工作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為此,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六不”的教育方式:
一是不對學生說忌語,如“你真笨”“你真蠢”等,同時也提醒科任教師不要使用忌語。一次,劉老師上完課回到教研室說:“這堂課張××的表現可好了,我當眾表揚了他:‘張××同學都學會了,你們還沒學會。’”我聽到后,及時指出劉老師在表揚學生時不經意流露出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歧視,表揚學生要真心。二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厭惡、不歧視,一視同仁。三是不當眾揭短,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既不在同學面前揭短,也不叫到教研室當著其他老師的面批評,更不是簡單地把問題和矛盾上交到學校處理,而是利用課間或午休時間對學生進行單獨談心。四是不粗暴訓斥。五是不冷嘲熱諷。六是不體罰或不變相體罰。老師要用愛心融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座情感的橋梁。
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教師對自己的言行更不能“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而要重視自己言行的細節,從平常事、小事做起,在細微處做好教育工作,塑造自己良好的教師形象。
由于家庭的不良影響和教育不當等原因,班里一些學生動不動說臟話、罵人。為了糾正這個壞毛病,我組織召開班會,列舉不文明語言的危害,又讓同學們充分
發言討論,大家都認識到說臟話、罵人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但有的已成為習慣改起來太難。為了引導他們樹立自主意識,做到自我約束,主動改掉壞毛病,我與學生約定:限定一個星期,這期間偶爾違反,老師不批評,如果一星期以后再發現同樣錯誤,老師也不批評他,但要請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20句文明語言。這個“約定”發揮了作用,幫助那些習慣不好的同學樹立了自我約束的意識。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他們逐漸改掉了這個壞毛病。一次,戴××同學不經意間說了一句臟話,話一出口自己就意識到了,臉立刻就紅了,非常不好意思,低下頭羞愧地說:“老師,我很長時間沒說臟話了,原諒我這一次吧!”可見,學生的品德修養意識有了提高。
同班同學之間、同年級同學之間,甚至與低年級同學之間時常因一點小事兒斤斤計較、鬧矛盾,既影響著當事學生的學習情緒,也影響到班級團結,同時也給教學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如趙×同學因低年級學生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就對同學歪脖子瞪眼“耍橫”;一次早自習時,郁××同學因和同桌女同學發生一點小矛盾就來找老師解決,我對他說:“你是一個男子漢就應有寬闊的胸懷”,可他卻說:“我不是男子漢,我是孬種”。聽到孩子說出這種氣人的話,我決定冷處理,想等到下自習后再找他談話。然而,因為老師沒有立即解決,郁××連早自習都沒上好,下課背起書包謊稱頭疼就請假回家了。再有,我班的擔當區在教學樓的臺階下,一班的擔當區在臺階上面,經常有學生向我反映一班學生經常把他們的垃圾掃到我們的擔當區里,埋怨我不管。我用故事講人們之間的相處之道。通過《三尺巷》的故事,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與人相處的方法,并通過使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日記、作文進行操行評價,同時,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著學生,教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現在,他們不僅學會了寬容,也學會了尊重人、理解人、體貼人,班級風氣有了很大轉變。張×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于××總欺負我,我作為班干部總讓著他,這算不算老師講的寬宏大量,我要做一個像老師那樣寬宏大量的人。”我安排郁××和趙×同學分管早自習紀律,他們總是認認真真,非常負責,把紀律維持得井然有序。
二 堅持以德育人,把用情施教與因材施教有機結合
中學高級教師彭興順在《做卓越的教師》一書中道:“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他還說:“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一種藝術,更不是一種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從心地散發出來的人性芬芳。”因此,教師用情施教的本質是以德育人的必然要求。從心理學角度看,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他人的肯定與贊揚中體現自我的價值。接手班級之后,我注意發現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優點的方面給予表揚,并針對他們的長處安排適當的活動或負責一項班級工作,開發學生的個性價值,激發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自我提高。例如趙×同學曾經一度厭學,我發現他在同學中比較有威信,于是讓他組織班級早自習。在隨后的日子里,同學們都發現趙×同學無論在學習上還是遵守紀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用情施教必須與因材施教有機結合。用“情”才能發現不同學生“材”的價值,因材施教才有針對性。正確的表揚能夠創造奇跡,并使學生找回失去的自信。無論作業、日記、作文還是評價手冊,我都注意使用準確、恰當的操行評語激勵學生奮發上進。在作業中,看到學生寫得工整準確,我會寫上:“你已經會做這種類型的題目了,真為你高興”,“你對運算法則理解得真清楚,相信你一定會運用得更出色”,“你今天的作業寫得棒極了”。對做錯題的學生我會在作業旁寫上:“其實做錯題并不可怕,只要每次你都能認真地找出做錯題的原因,并認真地去對待它,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相信,你的錯題會越來越少。”對寫字不認真的學生我會寫上:“你做題不僅快而且解題方法多,可見你的思維十分敏捷,真令人羨慕!可是由于你寫字太快,難免寫得馬虎,計算就難免會出錯,多可惜!請你認真想一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做到既快又準確。”在評學生日記時,我發現楊×同學是一個內向、懂事的孩子,常因爸爸媽媽鬧矛盾影響他的情緒,于是我在評語中寫道:“老師多希望看到你的笑臉!當你露出笑臉時,老師和你一樣快樂。”在評作文時,我針對每名學生的不同情況和不同特點分別撰寫評語,使學生比較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使學生在正確的引導和激勵中成長。在我患病咳嗽的時候,中隊長李×在作業后面寫道:“老師,有事您說話,祝您身體早日康復,幸福快樂!”并在旁邊畫了一張卡通笑臉,她用自己的方式傳達著成長的信息。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溝通成為育人的一部分,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同學,在班級營造了一種平等、和諧、團結的氛圍,用友好的方式解決遇到的矛盾,倡導同學之間互相信任、互相親近、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在期末的綜合評價時,我摒棄了單純按學習成績評獎的方式,嘗試設計了“十佳進步獎”“儀容十佳”“十佳守紀模范”“文明禮貌十佳獎”等8個獎項,使每一名學生都因一項或幾項出色的表現而獲得獎勵。
德育不是單純的一門課程,而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秉持的一種修養。班主任工作實踐讓我體會到,教師如果能以德立范,在日常的言行中貫穿情感教育,必然會對學生起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以德育人,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