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Youtube上一段視頻重新火熱起來——令人震撼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外國網友好評如潮,甚至有人說:我不認為這場開幕式能被超越,除非“北方的首都”再次舉辦奧運會。
讓他說中了。
不過,也有人說:中國的開幕式當然更好,他們花了更多錢嘛。
在納稅人意識日漸覺醒的中國,我們不禁要問:這錢花得值嗎?
陷阱還是搖錢樹
1976年,第21屆奧運會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舉行。為了辦好這屆奧運會,組委會開辟了奧林匹克中心,新建大型體育場、游泳池、自行車場、奧運村等設施,并采用許多高科技成果。但由于管理不善,當屆奧運會出現了10多億美元的巨額虧空,致使蒙特利爾市的納稅人直到20世紀末才還清這筆債務。為了15天的奧運會使該市的納稅人負債20年,此事遂被后人稱為“蒙特利爾陷阱”。
蒙特利爾的負債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遭受的政治抵制,使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一度陷入了低谷,舉辦國更多地將其視為一種形象工程,注定賠本賺吆喝。
但在1984年奧運會上,洛杉磯商界奇才尤伯羅斯創造出奧運會商業化運作模式:引入贊助商,拍賣轉播權,出售衍生品,“以奧運養奧運”,甚至為洛杉磯奧組委創造了2.5億美元的純利潤。
從此,“奧林匹克效應”開始顯現。對于大多數國家而言,奧運會成了GDP最好的興奮劑。在最近8屆奧運會中,有6屆主辦國的GDP增速都有飆升。同時,大部分奧運會主辦城市的房地產也借著奧林匹克的東風一路上漲。
為舉辦1996年奧運會,美國亞特蘭大市政府總共投資了10億美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隨之而來的是,亞特蘭大房地產市場日益活躍。在奧運會舉辦前5年,亞特蘭大市房價增長了19%,當時美國全國的房價平均漲幅只有13%。奧運會之后,許多美國人,尤其是亞裔美國人,都從洛杉磯等地搬到亞特蘭大居住。因為那里的房價雖然上漲了,可是與東北部或者西海岸的城市相比,價格仍然偏低。奧運上漲的房價并沒有因運動會的結束而落下來。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被認為是商業味道最濃的奧運會,表現在:商業廣告鋪天蓋地,特許經營商品泛濫,大幅提高服務收費,商業運作無孔不入——僅憑紀念公園里的磚塊,就創收1800萬美元。
過度的商業化使得亞特蘭大遭受到許多批評,薩馬蘭奇在閉幕演說時,第一次沒有將本次奧運會形容為“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屆奧運會”。他說:“商業化能夠而且必須效力于體育運動的發展,在制訂計劃時,我們卻不可忘記一條:體育必須有自身的尊嚴,而不能被商業利益所控制。”
1993年悉尼申辦2000年奧運會成功以后,也引發了當地房地產業的興旺發達。蜂擁而來的投資者把房價不斷推高,房價每年遞增10%以上,在隨后七八年的時間里,城市房價翻了一番。2000年奧運會之后,悉尼的房價還在上漲,并一直持續到2003年底。但2004年初,悉尼房價開始下跌,奧運效應使悉尼房地產潛力被提前挖掘完畢。
借助于2004年舉辦奧運會的契機,雅典房地產價格在1995至2002年7年間,漲幅達到了65%。在雅典新建的兩條地鐵沿線以及幾個主要的奧運設施周邊地區,房價漲幅超過了110%。然而,這種漲勢有價無市,雅典的“后奧運”計劃也不夠成功。同時,耗資130億歐元的奧運會也極大加劇了希臘政府的債務壓力,幾年之后,債務危機爆發。
奧運之于中國
2001年,北京申奧剛剛成功,王石就曾預言,申奧成功后,最受影響的就是房地產業。后來的行業發展證明王石預言的正確,體育賽事帶來了大量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從2003年開始,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黃金十年”。
2008年北京首次申奧成功后,“鳥巢”周邊房價飆升20倍,“鳥巢”周邊亞奧板塊,首開國風上觀、遠洋萬和城等重點項目,單價漲幅最高達117.39%,比北京整體房價漲幅高出近一倍。與此同時,天津作為協辦城市,房市也火了一把,僅奧體板塊,隨著奧運會的臨近,房價水漲船高,4年間漲幅高達116%。
從旅游業來看,舉辦奧運會吸引大量境內外游客,也有利于增加旅游收入。據測算,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有80萬人次的國外旅游者入境,同時有200萬人次國內游客到北京和奧運會協辦城市,兩者合計280萬人次。
不過與全國總量相比,280萬人次仍屬微不足道,只相當于被取消的“五一黃金周”旅游人次的3.8%,相當于2007年中國旅游總規模——16.65億人次的0.168%。
因此也有人認為,雖然舉辦奧運會確實會對舉辦國的經濟產生帶動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中國的經濟規模與一些舉辦奧運國家的經濟規模相差較大,經濟影響也會有所不同。
例如,2000年澳大利亞在悉尼舉辦奧運會時的GDP總量約為3900億美元,2004年希臘在雅典舉辦奧運會時的GDP總量約為1850億美元。相比之下,2007年中國經濟規模是3萬億美元,龐大的經濟規模決定了,北京奧運會對中國經濟起落的影響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大,當然也不會產生什么“低谷效應”。
根據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經濟與產業教研室主任林顯鵬的研究成果,奧運產生的間接經濟影響大約2500億元,再加上直接經濟影響3467億元,奧運總體的經濟影響大約為6000億元。目前來看,奧運會之于中國,帶來的明顯是刺激而非衰退。新一屆奧運會,加上京津冀一體化的影響,對經濟發展的刺激或許更為可觀。
王慕樂根據《國際商報》《上海證券報》等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