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認為,加入貨幣聯盟會抑制標準的國民經濟穩定渠道,或者至少對此有所限制。就歐洲而言,目前幾無自動財政穩定機制,導致歐洲沒有足夠能力應對嚴重危機。經濟衰退時,各國便被束縛了手腳,無法自主使用財政政策,也無法采用由獨立且超國家的央行管理的貨幣政策。
在財政政策的范圍內,失業福利計劃通常被視為可能非常有效的工具,因為這些計劃(1)在工人失業后立即自動生效;(2)為剛失業的人員提供了收入保障,以維持消費,進而保持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是根據以前的儲蓄進行分配的。
然而,這些計劃的效率在各國不盡相同。多利斯 (Dolls) 等人于2014年的研究表明,在歐元區內,國家失業保險制度的自發穩定作用存在很大差異。北歐和歐洲大陸國家的穩定性最高,而南歐和東歐國家,失業保險制度對收入穩定的作用則很低。這種不對稱現象為建立一種超國家制度提供了依據。
歐洲應采用怎樣的失業保險計劃?目前,各方正在對不同的政策手段進行研究和討論。其中一個設想,是建立統一的歐元區國家計劃。該計劃由一個通過工資稅(由各國機構收繳)籌集的保險基金提供資金支持,并以同一方式向所有符合條件的工人發放最低標準的失業福利。
但我們認為,歐元區真正需要的,不是在所有經濟震蕩中提供小部分補償的制度,而是一種能在罕見但可能是災難性經濟震蕩中提供保護的制度。能將各種不同政治和經濟目標完美結合的工具,將是一種對國家失業保險制度進行再保險的形式。這種工具可以是一種“龍卷風避難”基金,只在嚴重經濟衰退時期使用,因為現有的各項政策已能為“正常情況下”的經濟衰退提供保障。再保險方案的主要動機,在于它可以產生巨大的穩定作用,尤其是在經濟大震蕩之時。與此同時,它在出資、成本和行政管理負擔方面也具有政治現實性。這一概念背后的基本假設是,失業率增加4個百分點的經濟衰退所造成的損失,將是失業率增加2個百分點的經濟衰退所致損失的兩倍以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研究發現,經濟震蕩對美國各州收入造成的沖擊,有20%能夠被聯邦財政制度所抵消。但是,如果歐洲貨幣聯盟(EMU)采用這一制度,在危機中的價值卻是有限的。如果一個國家在危機中產出下降1%(相對于歐元區平均水平而言),那么為該國提供相當于其GDP 0.2%的財政轉移,其作用將非常有限。如果一個國家受到的經濟沖擊極其巨大,比如像葡萄牙和愛爾蘭那樣,GDP下滑5%,當然會獲得更大規模的財政轉移,但相關問題并不會得到太大改善(可能使收入減少的比例從5%降到4%)。
相比之下,如果采取擁有一定免賠額(比如GDP的1%)的保險制度,國家在遭遇較小沖擊時不會獲得補償,但遭遇嚴重經濟沖擊時的大部分損失(超過1%免賠額的部分)都可以獲得補償。
現實中的歐洲失業保險
即使對當前和過去的危機而言作用已經不大,我們仍進行了模擬研究,假設自2000年起在歐盟實施該制度,可能發揮的作用有多大。模擬涵蓋了各種規模保險制度的補償觸發點,所有觸發點都基于短期失業率與長期平均值的偏差之上。我們認為,最佳觸發點是短期失業率處在1到2的標準差之間,因為要想僅在劇烈沖擊情況下被激活,這一范圍內的觸發點已足夠高,而就采取應對措施的及時性而言,它們也足夠低。
根據我們的計算,如果該政策在2000年至2012年間實施,它將:
· 在“風暴級”震蕩(平均短期失業率+1倍標準差=1)中介入90次;
· 在“龍卷風級”震蕩(平均短期失業率+2倍標準差=2)中介入40次。
受到影響的國家大體上能得到什么呢?我們依據的是實際短期失業率和理論上的慷慨失業補貼福利覆蓋范圍。使用“理論上”一詞,是因為我們不建議將之與實際支付給失業人員的金額聯系起來,而是與決定轉移到國庫的金額聯系起來。某國在龍卷風級別震蕩時的補償權益相當于12個月的福利,這等于向80%的短期失業人員支付國家平均薪酬的40%。對此,免賠額的標準是為支付短期失業福利所花費的實際長期平均支出。
因此,歐洲失業保險基金向危機國家的支付將是危機嚴重程度的正向函數,也是對國家級保險制度慷慨性的反向函數(就替代率和短期失業保險范圍而言)。
至于該制度的融資,我們認為,各國的出資差額應根據風險大小而有所區別,而風險應基于保守型預期之上,這也將確保每個國家的出資額與福利之間長期的基本平衡。
基金的規模和覆蓋范圍
以歐盟經濟產出百分比的形式表示,2009年,歐洲失業保險基金對危機國家的最高年轉移額(-300億歐元)將是0.3%。“大衰退”之前,該基金的年終余額基本還是正值。“大衰退”之后,由于危機的嚴重性,基金從盈余近200億歐元變成負債近200億歐元。
這對大衰退時期的危機國家意味著什么?2008年至2012年期間,在西班牙,來自該基金的凈流入額乘以失業福利金的財政乘數系數(1.5)將產生相當于西班牙GDP規模6.7%的額外產出。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在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歐洲失業保險基金(EUI)與其假設乘數的綜合效應不低于2009年GDP的2.4%。然而,由于這三個經濟體恢復較快,該比例的下降速度比西班牙更快。在希臘,歐盟機制于2009年開始實施,它在整個時期內對該經濟體的總體影響相當于GDP的4.8%。
減震和團結原則
歐盟各國總統應該考慮的是這種減震能力,而不是僅僅照搬美國的制度。從政治角度看,經濟減震機制是歐洲團結的重要表現,但并不意味著永久性轉移。它可能彰顯政治話語的重要轉變,即從討論再分配問題變為討論如何讓歐洲為全體公民帶來更多福利。
此外,國家級失業保險制度的再保險可以作為其他政策的試點,這些政策未來可能也需要一種超國家層面的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