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抓住農機發展的難得機遇,鞏固農機培訓陣地,尋找新的目標,找準新的立足點,確立新的發展增長點,實現農機學校可持續發展,筆者作以下探討。
一、太康縣農機校的現狀
1.人員、師資及機構情況
太康縣農機學校為全額撥款的單位,核定編制19人。現有教師及教練員13人,其中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6人。
2.教學設施、科技教學培訓基地建設及技術、技能培訓情況
太康縣農機學校現有辦公用房160平方米,理論培訓教室70平方米,教練場地650平方米,擁有一套多媒體教學設備、計算機掃描儀、打印機、復印機、錄像機、數碼相機等教學設備,同時有實習用的教練車3臺。
3.培訓范圍、人員
縣農機教學培訓內容是單一農機方面,范圍僅局限于拖拉機駕駛員,每年培訓人員不到300人。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辦學路子單一、生源缺乏。以往農機學校培訓的主導項目一直是拖拉機手、上道路拖拉機駕駛員等為主,生源有斷檔現象。
2.聯合收割機操作手、四小機械操作手,這類技術培訓農民意識還沒有認識上去,對拓展生源支持力度不大。
3.經濟實力薄弱,本級財政業務經費少,單靠農機學校自身的經濟實力無法滿足新時期農機培訓發展的需要。
4.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不足。太康縣農機學校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對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專業學科很少涉及,只是對農機方面的知識有所掌握。同時又缺少繼續培訓的機會,知識面有待拓寬。
5.農機理論培訓內容不能適應新機具、新變化的要求,還停留在農機常識和道路交通法規等基礎上,沒有創新,沒有突破,嚴重滯后于當今社會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
6.創新思想差。還是按原來計劃經濟下的培訓模式開展培訓教學,“等、靠”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不能大力解放思想去適應市場經濟的新變化。
三、發展農機教育培訓的措施及建議
1.拓寬農機培訓新領域
盡管現有農機學校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但這些年積累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只有適應新型動力機械和新型農機具發展的要求,拓展培訓領域,如聯合收割機、四小機械,等等。隨著購機補貼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加大,要加強對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培訓工作。
2.穩定隊伍,加強培訓
首先要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教育,要有創新意識和憂患意識。其次是要走出去、引進來。鼓勵師資人員參加職業技能繼續教育培訓和考試,制定獎勵機制,報銷相應的培訓費用,激勵師資人員加強自身的學習。
3.加大政府對農機培訓扶持力度
政府應加大對農機校扶持力度,增加教學經費,為學校營造良好的培訓環境。
4.立足項目,謀求新的發展
近幾年太康縣農機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機項目及惠民政策很多,而且資金支持力度也較大。如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購機補貼項目、保護性耕作項目、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及陽光工程轉移培訓項目,等等。這些項目的運作都離不開人和農機裝備,把農機培訓融入項目當中,使農機培訓有新的發展空間,也有利于項目的推廣和實施。
5.合理利用資源,加大培訓力度
農機培訓不能站在農機上看農機,要會合理善用資源,要與職業技術學校、人事、勞動、工會、青年、婦聯等部門進行聯合培訓,做到優勢互補,能獨立承辦,爭取獨立承辦,不能獨立承辦,合作承辦,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擴大培訓領域,如電焊工、農機修理工、農機銷售證培訓等等。
總之,隨著我國惠農政策不斷加強,農機培訓大有作為,作為一個縣級農機培訓機構應該放眼未來,立足長遠,充分發揮農機學校的優勢,為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