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空洞是一種生理性病害,指果皮與果肉膠狀物之間有空洞的果實。常見三種類型:一是胎坐果不良,果皮、心室隔壁很薄,看不見種子,果實形成空腔;二是皮生長發育快,胎座發育跟不上而出現空洞;三是果皮、心室隔壁生長過快及心室少的品種和節位高的花序易見到。盡管番茄空洞果對產量影響不是太大,但會嚴重影響商品性,降低經濟效益,在生產中不能不引起重視。
一、番茄空洞果發生的原因
1.品種的心室數目少。心室數目少的品種易發生番茄空洞果,一般早熟品種心室數目少,中晚熟的大果型品種心室數目多。
2.受精不良。花粉形成時遇到35℃以上的高溫,且持續時間較長,授粉受精不良,果實發育中果肉組織的細胞分裂和種子成熟加快,與果實生長不協調也會形成空洞果。
3.激素使用不當。激素沾花用藥濃度過大,重復沾花或沾花時花蕾幼小都易產生空洞。
4.光照不足。西紅柿的光飽和點位6萬~7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000勒克斯。西紅柿要想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需3萬勒克斯以上的光照強度。如果長時間達不到光飽和點,制造的光合產物少,向果實內部輸送的養分供不應求,就無法滿足果實生長的需求。所以在陰雨天氣時,應及時清除棚膜上附著的塵土,保證充足的光照。
5.夜溫過高。夜溫過高,晝夜溫差小,西紅柿白天制造的營養物質被大量用于呼吸消耗,導致植株營養物質積累不足,果實易出現空洞現象。所以在實際生產中,應加強通風,拉大放風口,拉大晝夜溫差,較少營養消耗,以避免出現空洞果。
6.礦物質營養不足。菜農們普遍反映,同一果穗中遲開花的果實發生空洞果的幾率較大。這就是礦物質營養不足的表現,因為營養會優先供應早開花的果實,遲開花的果實因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而表現空洞果。
7.疏于管理。盛果期和生長后期肥水不足,營養跟不上,碳水化合物積累少,也會出現空洞果。
8.去葉過早、過狠。西紅柿生長中后期要適當摘葉,增強光照,促進通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過早過多地摘除,否則光和面積不夠,積累的光合產物少,營養供應不足,果實發育不良,出現空洞果。
二、防治措施
1.選用心室多的品種。防止番茄空洞果可選用心室較多的品種。
2.合理使用激素。每個花序有2/3花朵開時,噴施激素;防落素濃度為15~25毫克/千克,或番茄靈沾花25~40毫克/千克等,不要重復使用,在高溫季節應用相應地降低濃度。
3.施足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分配氮、磷、鉀,調節好根冠比,使植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調平衡發展。結果盛期,及時追足肥、澆足水,滿足番茄營養需要,若有早衰現象要及時進行葉面噴施。
4.合理調控光照和溫度,創造果實發育的良好環境,苗期和結果期溫度不宜過高,特別是苗期要防止夜溫過高和光照不足,開花期要避免35℃以上的高溫對授粉的危害。
5.防止用小苗齡的苗子定植。小苗定植根旺,吸收力強,氮素營養過剩也易形成空洞果。
6.適時摘心。摘心不宜過早,使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