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基層反映的關于“近來因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貪污腐敗問題頻繁發生,村級財務管理問題混亂”,安陽縣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農業部門參加,深入到鄉村開展調查,找原因,查問題,研究對策。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村財務管理基本情況
安陽縣轄20個鄉鎮,57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92萬,其中農業人口80.6萬人。近年來,安陽縣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規范管理為手段,以服務經濟為目的,從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入手,健全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強財務監管,建立健全監管平臺。2009年,安陽縣在20個鄉鎮全部設立了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571個行政村的資金、資產、資源全部納入中心管理。2010年,按照省、市紀委文件精神,結合安陽縣實際,在整合原來理財小組、民主監督小組、紀檢小組的基礎上,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了“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機制,保障村民對資產、資源處置上的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二)完善財務管理等各項制度,確保農村“三資”規范運行。2014年4月,我們制定完善了《安陽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并以中共安陽縣委辦公室文件(安縣辦[2014]6號文件)下發到各鄉鎮,進一步修訂完善了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在貨幣資金管理、財務公開審批、票據管理、集體資產管理、資源管理、財務公開管理、審計監督制度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加強了對村級財務的監督管理。
(三)依托科技,實現網絡實時監控。2009年,全縣建立了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系統,對村級資金支取、合同到期預警、款項及時收繳、資產資源經營處置等實行了網絡化管理,對農村集體資金實行網銀結算,把農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賬目納入鄉鎮“三資”代理中心代管,在郵政儲蓄銀行開通“資金核算專戶”實現網銀結算,提高農村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堵塞集體財務管理的漏洞。在大額資金支出、資產、資源經營處置上,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程序,由鄉鎮“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對決議內容、合同原件以圖片形式電子存檔,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
(四)堅持分類管理,實行目標責任制,不斷深化農村“三資”監督管理。將全縣571個行政村分為純農型、工礦型和城鎮型三種類型,堅持分類管理,重點監控,嚴格執行“三卡一督辦”制度,即設立情況反饋卡、問題反饋卡、重大問題反饋卡,由紀委牽頭督辦,充分發揮鄉鎮各級領導干部的作用。嚴格執行《安陽市違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定行為問責暫行辦法》,對鄉鎮“三資”管理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制定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目標考核辦法》,實行半年和年度考核,考核結果列入紀委目標管理,強化各有關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責任。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鄉鎮領導重視不夠,“三資”代理中心人員少。有的鄉鎮“三資”代理中心只有一人,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只能簡單的代理記賬,審核單據成走馬觀花,對資產、資源及經濟合同臺賬的監管更無法顧及,經濟合同臺賬未能錄入“三資”管理軟件,致使到期合同不能實時監管。二是村級集體資產管理不規范。從摸底情況看,主要表現在:違規發包集體資產、資源,個人撈取好處費。在資產、資源處置過程中操作不規范,合同簽訂不規范,要素不齊全,條款不明確。三是資產收益管理不規范。承包款回收不及時,拖欠現象較多;有的以其他費用支出直接沖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賬;有的收取集體資金后,私自保管挪用,長期不報賬。有的資產收益使用無計劃,寅吃卯糧。四是財務制度執行不力,少數干部不廉潔。有的村開支不經集體研究,大額支出不討論;有的干部自用自批;開支白條入賬;有的報批手續不規范,沒有嚴格執行“三簽兩蓋”;有的村務監督委員會沒有嚴格行使其監督權利,不理財,少數章在村支書、主任或報賬員手中,由報賬員填寫理財本;有的未能嚴格執行備用金管理制度,部分行政村現金余額較大。五是財務公開不及時。通過查看部分村級財務公開欄,一些行政村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公開滯后、不規范,財務公開流于形式。六是少數村報賬員素質低,責任心差。部分鄉鎮報賬員年齡老化,接受新知識、新業務能力差,年輕的又由于待遇低,沒有定額補助,留不住,導致村級報賬員素質低,責任心差。七是村級資金收入,不能做到應收盡收。安陽縣財政轉移支付和上級撥付到村的補助補償資金不能按時足額劃撥到村級財務賬戶;村集體一部分錢款由鄉鎮財政所管理,各行政村報賬員持開支手續直接到財政所報賬,從而導致村集體除“三資”中心代管一套賬外,還必須再保留財政所的一套賬,長期以來導致村集體賬面無法真實、全面、系統、連續、綜合地反應本村集體經濟運轉情況和經濟活動狀況,造成財務管理上的漏洞。
三、對策和建議
(一)堅定不移實行村級財務公開,加大民主理財力度。一是要求村級財務公開內容全面完整,涉及到的收支情況要逐一公開。二是公開時間要及時,每季度至少要公開一次,無特殊情況不得延誤。三是重點公開土地征用補償款、上級下撥的專項補助、集體資產承包、租賃費等群眾十分關注的收入,徹底消除群眾心中疑慮。四是公開程序要嚴格,財務公開前必須由村務監督委員會對公開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審核,提出審查意見。財務公開資料經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和報賬員簽字后公開,并報鄉鎮“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審核備案。
(二)建立村級財務審計制度,確保村級財務走上規范化道路。實行村干部離任審計、年度工作審計、專項財務審計。審計工作由鄉鎮紀委牽頭,組織農經、財政人員組成審計小組,對農村離任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會計等干部在任職期間的所有經濟活動進行審計;每年對村級財務的收支情況至少審計一次;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專項財務應逐項進行審計,審計結果在村務公開欄中向群眾公開。如果在審計過程中發現村干部違反規定虛報、謊報的,或者用白條入賬的一律要求退回該款,并給予相應的黨紀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對大額資金使用、建設工程的決策、預算、招投標等方面要嚴格審驗,加強審計監督。規范賬務處理,做到先理財、后審計、再入賬。要保證村級資金應收盡收,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發包、租賃、投資和資產處置等集體收入,上級轉移支付資金以及補助、補償資金,社會捐贈資金,“一事一議”資金,集體建設用地收益等,應當及時入賬核算,做到應收盡收。嚴格控制備用金限額管理。
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管理招投標制度,資產處置要嚴格按照《安陽市農村集體資產經營與處置管理辦法》。集體資產經營方式的確定、變更和主要資產處置等重大事項,要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程序進行。招投標過程要由鄉鎮紀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村務監督委員會進行全程監督。加強合同管理,新增合同必須報“三資”中心備案,合同到期前“三資”中心要提前提醒其做好合同續簽或招投標工作。
(四)加強培訓,提高能力。加強對鄉鎮“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人員、村級報賬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培訓力度,加強隊伍建設,增強農村報賬員和“三資”管理人員政策業務水平,保證鄉鎮“三資”代理中心人員專崗專人,切實行使其監督監管責任。
(五)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做好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鄉鎮黨委政府要把搞好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作為農村工作的一項大事來抓,經常聽取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匯報,研究部署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做到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辦公用房、人員配備、辦公設施等軟硬件設施齊全,確保村級財務管理能夠正常、有序、規范進行。
(六)加大懲處力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在健全一系列約束機制的同時,必須加強對違規行為的責任追究,加大對村干部違紀問題的查處力度。嚴格執行《安陽市違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定行為問責暫行辦法》,一經發現村干部有違反規定的行為,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