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俗稱爛芽、爛根)癥狀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黃化,發病重的葉柄下垂,葉片自下而上枯萎脫落,病株7~10天枯死。地下根系、主根呈鼠尾狀,結果少而秕,植株黃化矮小。
花生莖腐病(又稱“倒秧病)癥狀,幼苗期先從子葉開始浸染,使其變褐色而腐爛,然后浸染近地面的莖基部或地下根,產生黃褐色水渣狀病斑,逐漸擴大斑塊,并向莖周圍擴展成環形病斑。隨著病情擴展,整株萎蔫枯死。其他生育期,發病部位多在貼近地面的莖基部,癥狀與苗期相似。花生播種后,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7月初是發病高峰。苗期雨水多,土壤溫度大,尤其大雨后驟晴,氣溫回升快時莖腐病發病較重,溫度過低或過高均不利于此病發生。
那如何造成根腐病,莖基腐病以及其他引起死苗爛根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1.種子質量差。花生種子質量差,特別是霉變了的種子是導致花生死苗爛根的主要原因。
2.播種過早或過深。播種過早,地溫偏低,種子酶的活性降低,呼吸減弱,花生發芽出苗緩慢,播種過深留土時間延長,降低了種子抗病能力,增加了種子感病的機會,易發生死苗爛根現象。調查顯示,田間缺苗現象,早播深播田明顯重于晚播淺播田。
3.重茬嚴重。花生重茬土壤病原菌和害蟲積累多,病蟲基數大。未使用殺菌劑拌種或播種時未施用殺蟲劑的地塊往往發生較重,這也是導致死苗爛根的又一個主要原因。
4.藥肥使用不當。使用化肥、未腐熟的糞肥、化學殺蟲劑等直接與種子接觸或使用量過大,則易造成灼種爛種;除草劑使用量過大或因噴灑不均勻使局部藥量過大,或前茬使用除草劑殘留也會導致幼苗發生藥害苗黃死亡。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該如何采取措施呢?
1.選用優質種子
無論購買種子或自留種子,都要選擇莢果飽滿、種性突出、果殼白凈、沒有霉捂的優質新品種,果殼發黃變黑、帶有病斑的莢果不能當種果用。
2.做好種子處理
在選種后播種前一個月至半個月曬種果2~3天,然后剝殼,粒選分級,剔除病仁、殘仁、秕仁。在播種時,用含殺菌的花生專用種衣劑,如高巧+衛福、豐洽套裝等或用其他專用藥劑進行包衣。試驗表明,用好的種衣劑一般增產15%~20%,花生出苗后,根莖腐病明顯減輕。另剝前曬種出苗期比未曬的提早1天,出苗盛期提早5天,平均增產9.1%;莢果剝殼適宜時間是播前10天,剝皮愈晚,種子活力愈強,出苗愈鍵壯。
3.增施菌肥,慎用除草劑
田間耕作要精細,確保地平土松,無大坷垃,重茬嚴重地塊最好用一些微生物菌肥隨耕地施入。使用化肥作種肥時要實行種肥分離,防止灼種。澆水要充足均勻,播種深度要一致,以3厘米左右為宜,覆土要嚴密。
花生田除草,施用的除草劑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施用,不可私自加大用藥量或擴大應用范圍。麥后花生,麥田除草劑應在冬前施用,盡量選用復配除草劑,避免單個除草劑品種劑量過大造成花生藥害。避免施用含有甲磺隆,氯磺隆等殘效期長的除草劑。噴灑除草劑要均勻,不能漏噴或重噴。施用除草劑要密切注意天氣、溫度的變化,避免這些不利因素造成藥害。噴霧器械要干凈,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除草劑。花生藥害較輕時,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采用追肥、葉面噴肥、噴灑生長素和施用解毒劑等綜合措施。如果藥害過于嚴重,建議改種其他作物。
4.及時苗后管理
在多數種子出苗后,如發現有些未出苗的種穴,可挖查看種子是否已變質腐爛或不能出苗。如可出苗,則查明原因,改善種子出苗條件;如已不能出苗,則應及時催芽補種。
5.藥劑防治
用豐洽根保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WP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WP800~1000倍或30%氫氧化銅+70%代森錳鋅,按照1:1混勻配成1000倍液。在發病初期對根噴霧淋濕,嚴重地塊間隔7~10天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