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數量多、類型多、分布廣泛、經營管理形式多樣的特點。許多小型水利工程在農業(yè)生產抗旱奪豐收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使用上,出現了一些弊端。由于這些工程姓“公”,因此長期是“有人使用,無人管理”,工程破壞嚴重,使用時不收費和收費極少,無錢養(yǎng)護工程,加速了工程老化、退化等工程效益大幅度衰減。
此外由于無人管理,在引水灌溉過程中造成大量的浪費水資源現象,不少農民把水引進自己責任田后任期自流,大水漫灌,造成用水浪費。
為了調動小型水利工程在農業(yè)應用的積極性,為了調動廣大農民用水、管水、修建水利工程的積極性,發(fā)揮水利工程的效益,更好地為農業(yè)生產服務,促進農業(yè)生產上新臺階,所以小型水利工程產權需要進行改革。
1.為確保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使其健康的發(fā)展,縣、鄉(xiāng)鎮(zhèn)要成立專門的機構,對原來已有的配套工程分別進行拍賣、租賃或者承包;對沒有配套工程要分別進行賣、租或者承包。對于拍賣、租賃或者承包所得到的費用再投入下一批新工程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設上有利發(fā)展,在工程管理上形成良性循環(huán)。
2.對于鄉(xiāng)、村或者集體修建的各類小型水利設施,要明確產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管理權,一律拍賣、租賃或者承包到戶,把這些水利設施歸農民使用,讓他們自己管理,實行商品經營。
3.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的同時,要積極建立以農民投入為主體的投入機制,以股份合作制加用水者協會修建水利工程設施等形式,土地所有權歸集體、工程所有權、收益權和管理使用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無權變更或者收回。
對于因為國家和集體用地調整,確實需要變更調整的要合理作價,有償轉讓,以確保農戶投資權益。
對于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的改革,要使廣大農民認為修建水利工程就像自己家庭基礎設施建設一樣,是自己分內的事情,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有關。在工程建設決策上積極參與獻計獻策,在行動上要變被動干為主動干,在管理上要人人管理,都把自己當做主人進行管理。
所以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前與改革后效果會截然不同。改革后的優(yōu)點有:
1.有效利用社會資金,拓寬投入途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形成了國家、集體、社會和個人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新體制,體現出水利為人民,人民興辦水利的大好局面。
2.小型水利產權明確,實現了責任、產權、利益的統一。小型水利工程產權的改革實現了“我投資、我所有、我受益”和“責任、產權、利益”的高度統一,導致經營者加強對水利工程的維護和管理,并且把水利工程的運行同經濟效益聯系起來,使水利工程作用達到充分發(fā)揮,促進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
3.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的改革,強化了工程管理和提高了工程質量,保證了水利設施的增值。改革后水利工程成為經營戶發(fā)家致富的門路,水利設施直接與農戶的經濟利益有關,導致水利工程將得到很好的維護并且充分發(fā)揮其經濟效益。
4.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后使供水實現商品化,有利推進水利的產業(yè)化發(fā)展。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前,灌溉應用水利工程不用繳費,所以水利工程損壞導致無人管理、維修,修建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難以發(fā)揮。水利產權改制后,水變成商品推向市場,用水必須繳費,這樣既增強了農民節(jié)約用水意識又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真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