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別名酒壺花、山煙根、杯地黃、生地黃、熟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塊根入藥。生地味甘、苦、性微寒。均有養陰生津、清熱涼血功能。熟地味甘、性微溫,均有滋腎益精、滋陰補血功能。近兩年太康縣符草樓鎮栽培面積不斷擴大,成為輔仁藥業的生產基地。
一、形態特征
株高25~40厘米,株密生灰白色,柔毛和腺毛。葉叢生于莖基部,倒卵形,邊緣有鋸齒,葉面有皺紋,總狀花序頂生,花萼鐘形,花冠筒形微彎,蒴果卵形,種子多個細小。
二、生物學特性
野生于向陽高燥的地方,喜陽光充足溫暖的氣候。適宜生長溫度為25℃~28℃。陽光不足,葉子黃、弱、薄、易感病。耐旱怕澇,適應中性或微堿性疏松肥沃的沖積土。忌重茬和澇洼積水地塊。
三、選地做床
選擇光照充足、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沖積土地塊,前茬為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均勻撒施地面。深耕30厘米,耙細整平做床,床寬1.2米,高10厘米,摟平后以待栽種。
四、栽種
在整好的床面上,按行距30厘米開溝,溝深5~6厘米,株距15~20厘米,放一段根莖,覆土3~4厘米,每667平方米需種栽40千克左右。也可用種子繁殖,但多用于育種工作。
五、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地黃植株較矮,封行前要及時進行3次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溫,促進生長。做到田間無雜草。
2.追肥
結合中耕除草,盡早進行追肥,促進植株生長。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的人糞尿2000千克,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促進根莖膨大,提高產量。
3.灌排水
苗期遇干旱時,適量澆水。施肥后澆水,促進養分吸收。根莖深扎后,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雨季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爛根。
4.摘花薹
除留種外,抽薹時要及時摘除,但不能拔動植株,否則影響地黃生長,甚至死亡。摘薹后減少養分消耗,提高產量和質量。
5.清除串皮根
地黃能在根莖處沿地表長出細長的地下莖,稱串皮根,應全部除掉,減少養分消耗。
6.病害防治
枯萎病。初期葉柄出現水漬狀的褐色病斑,之后葉柄腐爛,莖葉萎蔫下垂,根部腐爛。防治方法: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栽種前用50%退菌特500倍液浸種3分鐘,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灌根。
輪紋病。危害葉片,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性褐色病斑,有明顯的同心輪紋,上生小黑點。防治方法:發病前噴綠亨2號800倍液,每7天噴一次,連噴2次。
斑枯病。危害葉片,5月中下旬發病,7~8月份雨季嚴重,葉片上有黃褐色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防治方法:發病前噴等量式波爾多液,每10天噴一次,連噴3~4次。
六、收獲加工
地黃春季栽種,10月下旬收獲,除凈泥土放烘干室內慢慢烘烤,溫度控制在60℃左右,過高過低都會影響質量,外皮變硬,內部逐漸干燥,顏色變黑取出,堆放1~2天回潮,再烙干即為生地黃。生地黃加黃酒5%,于罐內封嚴,加熱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