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既是油料作物,同時又是蛋白質作物,偏蛋白質型大豆,其蛋白質含量達到30%,偏油料型大豆脂肪含量達到20%以上。
大豆不僅營養(yǎng)豐富,并且能夠加工成種類繁多的豆制品,而且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大豆的保健作用體現(xiàn)得越來越明顯。隨著需求的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在擴大,大豆品質要求也相應提高,所以在大豆種植中要做到優(yōu)質豐產。
一、優(yōu)選種子
要選擇優(yōu)質、高產、品質優(yōu)良、抗病能力強的品種,注意不要連續(xù)種植同一品種,以免導致減產。另外播種用的大豆種子,要除去病斑粒、蟲食粒、秕粒和雜質,要做到大豆種子發(fā)芽率達到90%以上。播種的種子要經過藥劑處理,可以防治地下害蟲、鼠害、殺死種子表面的病毒,以確保大豆出苗全、出苗齊、苗壯,為大豆豐收做好準備。
二、整地與播種
大豆播種忌諱重茬和迎茬,也不宜種在其他豆類作物的下茬。重茬、迎茬的大豆植株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發(fā)黃,容易遭受病蟲害。豆莢少子粒小,產量明顯降低,所以地塊選擇是大豆增產的舉措之一。地塊選好后要及時整地,深翻耙平,以便播種。當土壤5~10厘米土層日平均地溫達到8℃~10℃時就可以播種。當土壤墑情好時,播種期可以適當晚些;當土壤墑情不好時,播種期可以稍微提早些。播種深度3~5厘米,播種量每667平方米4千克,播種后及時覆土保墑,覆土不要太厚。
三、及時定苗,合理密植
為了提高大豆產量,提高經濟效益必須實行清種,合理密植。在種植時分枝多,上部葉片大的品種種植時可以稀疏些;但是分枝少、上部葉片小的種植品種可以密植些。改變老式的種植方式,可以依據(jù)大豆的品種選擇合適的種植密度,采用土地肥沃適宜稀植,土地單薄適宜密植的原則,采用大豆種植合理的群體結構,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間,發(fā)揮品種的增產空間,提高大豆的產量。
四、合理施肥
為了保證大豆生長期間的養(yǎng)分供應,做到大豆豐產,所以在大豆生長期間,要依據(jù)大豆生長發(fā)育的情況及時補充肥料,進行科學合理施肥。特別注意增施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依照每667平方米施1500千克,并且配合施用氮、磷、鉀等肥料。
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可以施尿素10~15千克,硫酸鉀每667平方米可以施8~10千克,底肥可以用復合肥20~25千克,配磷酸二氫鉀7千克左右。農家肥和底肥在起壟時施入,鉀肥可以在開花結莢期依據(jù)大豆長勢科學合理施肥。生長后期還要依據(jù)植株的長勢進行葉面噴施,每667平方米噴施5%的過磷酸鈣和0.5%的硫酸鉀溶液,以促進鼓粒,增加粒重,預防大豆倒伏,促進早熟,以提高大豆的產量。
五、科學補充水分
依據(jù)生長期需水不同,合理灌水。大豆的整個生育過程需要水分比較多,然而不同生育時期的需水量也不一樣,生育前期需要水較少,而后期較多。從出苗到開花期水分不要太多,不然容易造成植株旺長,在中期、后期容易發(fā)生倒伏,這個時期要適當控制水分,有利于大豆蹲苗,增強抗倒伏能力,除特別干旱,不適宜澆水。
而開花結莢期為大豆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所以需要的水分較多,如果這時干旱要及時抗旱。鼓粒成熟期是大豆的需水關鍵時期,要及時灌溉鼓粒水,用水攻粒以提高大豆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六、大豆的除草
為了保證大豆生長期間的植株正常生長,在大豆封壟前要做到田間無雜草。可以進行鏟地除草,也結合人工除草,保證大豆田間沒有雜草,還要進行及時培土,防止大豆倒伏。
除了利用鏟地消滅雜草外,也可以進行化學除草,也就是在大豆播種后苗前用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除草,如果噴施后立刻下雨,要進行重新噴施除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