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在如此浪漫的情人節,滴滴和快的的聯姻,再次印證以上的至理名言,并將今年的情人節浪漫情愫推至高潮。
宣布戰略合并
2月14日上午10點,中國最大的兩家出租車打車應用公司滴滴打車(以下簡稱“滴滴”)與快的打車(以下簡稱“快的”)聯合發布聲明,正式宣布戰略合并。滴滴和快的雙方確定,在春節后的適當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聯合聲明中披露,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并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此時雙方并未透露持股比例和新公司估值。
此前,某主流財經媒體報道稱,雙方合并的消息適時宣布。合并之后新公司中,二者的股權分配比例為52%對48%,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新公司估值為60億美元。
與此前報道不同的是,新公司并非由原滴滴打車CEO程維單獨擔任CEO,而是實施Co-CEO制度。此前,多位消息人士曾表示,新公司管理層將以滴滴打車團隊為主,快的高管團隊大部分將套現離場。目前,雙方的聯合聲明只宣布了Co-CEO制度,并未宣布其他高管、尤其是原快的高管的去留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傳出合并消息之后,滴滴相關負責人回復記者采訪稱,“針對兩大公司合并事宜,作為財務投資人之間應該是有洽談的,但作為創業者與管理層,還在一線激烈博弈?!钡斓拇蜍嘋EO呂傳偉在內部郵件稱,雙方公司管理層經過反復溝通與交流,最終達成共識,決定兩家公司進行戰略合并。這意味著,雙方合并,不僅有資本的力量,也有創業者的意愿。
對于合并之后,雙方各自的主要投資人騰訊與阿里在新公司的股權、兩個APP是否同時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種支付方式、地圖選用騰訊地圖還是高德地圖等細節問題,聯合聲明未有涉及。
合并原因:有盈利前景但需投入
對于滴滴與快的的合并原因,據消息人士分析稱,兩家公司在補貼出租車司機、乘客,尤其是介入專車業務后,對私家車主的補貼上陷入惡性競爭。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滴滴打車每天的補貼與運營成本就達到1000-2000萬人民幣。而更有盈利前景、但需要投入更大成本的專車業務,是促使二者合并的最重要原因。
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在內部郵件稱,但專車領域面臨著各種新的變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駕、拼車、公交、地鐵等更廣泛的移動出行領域,雙方均面臨著各種挑戰與風險……“雙方公司管理層經過反復溝通與交流,最終達成共識,為不辜負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以更好地完成國人移動出行的完美理想,決定兩家公司進行戰略合并”。
雙方合并之后,可以提高對出租車、乘客尤其是私家車主的補貼議價能力。
兩家的合并,還可以提高面向汽車租賃公司的議價能力。由于交通部1月8日表態私家車禁止介入專車運營,滴滴與快的不得不尋求私家車之外的車輛來源。其中,有租賃車輛和牌照資源的租賃公司,是最為現實的渠道。合并之后,也可提高對于租賃公司的議價能力。
而中國最大的租車公司神州租車在1月底推出自己專車服務,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滴滴和快的合并。與滴滴快的相比,神州專車背靠神州租車總數超過6萬輛的自有車隊,以及大量租賃汽車牌照,此外神州租車已經在港股上市,在購買車輛上融資渠道更為多元化。
如果滴滴、快的要發展自有車隊,就需要有更多資金。兩家公司的合并既可以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也將有利于新公司融資。神州租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曾算過一筆賬,“1輛車20萬,1萬輛就是20億?!?/p>
對于滴滴與快的合并,陸正耀2月14日表示,“(神州租車)在專車項目發布之前,已經預測到了這個情況,也為此做了充分準備,至于其他不予置評?!贝送?,神州租車公關負責人對此事也不予評論并表示:“神州專車將堅定的按照自己的發展戰略,強勁推進專車業務?!?/p>
官方首次表態 紅包會繼續飛
2月25日年后上班第一天,滴滴和快的對外發布聲明,兩家公司合并后仍將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戶出行體驗為業務方向之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針對乘客的紅包補貼和司機的獎勵將繼續發放,同時將致力于探索其他對用戶有利有益的方式,進一步加強優化自身服務和體驗體系。
此次官方的公開表態無疑讓這些用戶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也消除了外界關于打車補貼的種種不實傳言。
滴滴、快的方面表示,紅包補貼是快的和滴滴在市場早期發展階段摸索出的有效的營銷方式,其在打車軟件發展初期發揮了巨大效能,推動了移動出行行業快速發展。這種營銷方式的有效性已被證明,未來還將扮演其應有的角色。
而在滴滴、快的宣布合并之后,新公司總裁柳青即指出,互聯網出行市場的空間和想象力依然巨大,市場依然處于高速成長期。兩家公司合并后,仍需要發放大量補貼扶植市場。
滴滴快的官方表示,補貼營銷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培育市場的通行做法之一,雙方在這方面做得十分成功。2014年上半年爆發的打車軟件補貼大戰,讓各自用較小的紅包補貼成本獲得了高速成長和發展遠景,這種做法直接而有效。
業內人士認為,兩家公司在市場上發展兩年多來,聚集起了數量龐大的新老用戶。新用戶有待培育,老用戶需要增強粘性,強化使用習慣。因此,繼續發放紅包有助于保持用戶群體的維系和拓展。
事實上,在兩家公司宣布合并之后,針對消費者發放的補貼并未停止。春節期間,雙方都加大了對于消費者的補貼力度,派發了大量紅包。2015年紅包大戰中, 快的與支付寶、新浪微博以及線下超市、院線等合作聯合發放數億個打車紅包,滴滴也為用戶免費送出數千萬份春節回家大禮包。
滴滴、快的方面還表示,未來打車紅包發放渠道、發放形式將更加多層次和多元化。
紅包補貼是吸引用戶的利器
實際上,補貼營銷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培育市場的通行做法之一,滴滴和快的不過是將其成功使用而已。2014年上半年爆發的打車軟件補貼大戰,雙方均用較小的紅包補貼成本獲得了高速成長和發展遠景。
免費打車,送錢給你打車,補貼用戶吸引其嘗試,然后將其轉化成用戶,簡單而粗暴。補貼司機吸引其安裝客戶端,粗暴而直接。從初期的給乘客送券、給司機發補貼發展到后期積分獎勵、主動幫打不到車的乘客“加小費”等,兩家打車軟件一直希望提升用戶體驗。
業內人士認為,兩家公司在市場上發展兩年多來,聚集起數量龐大的新老用戶。新用戶有待培育,老用戶需要增強粘性,強化使用習慣。因此,繼續發放紅包有助于保持用戶群體的維系和拓展。
可以預想到的是,滴滴快的合并之后,補貼將逐漸回歸正軌,惡性價格戰將消失,而專車用戶和出租車用戶將逐漸分流,能夠承受更高價格的專車用戶將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老用戶打車也不用再在兩個軟件上來回切換,同時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也讓新老用戶支付體驗得到提升,這對專車用戶和出租車用戶其實都是利好。
紅包其實很難停下來
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對競爭仍十分激烈的專車市場而言,補貼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是拉新和刺激老用戶的常規手段。易到、Uber、神州專車等眾多玩家也讓專車市場仍充滿變數,在大局未定之前,誰也不敢貿然先把補貼停了。
曾有聲音認為,合并后的新公司會取消補貼,進而侵犯消費者利益。這一說法遭到著名經濟學家胡釋之的駁斥,他認為,企業采取怎樣的紅包補貼政策是企業的權利,紅包是一種禮物,“誰認為企業不再送禮就是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算是一種欲加之罪”。
有人說,最近紅包金額變少了,滴滴快的不厚道。而實際上,即便是完全終止了紅包補貼,也是企業合法經營的權利?,F實是,面臨外部競爭壓力,內部上市需求,僅從用戶運營及市場份額來看,滴滴快的都不可能短期內終止。
道理其實很簡單,即便是由阿里與騰訊兩家土豪撐腰,長時期大面積惡性競爭式補貼也并不現實。因為,每一張券的背后,對應的都是企業的真金白銀。
易觀智庫分析師張旭認為,合并后,如果兩家將原本用于惡性競爭的資源用來提升技術實力、服務水平,對公司本身和乘客來說未免不是好事。
很顯然的是,兩家公司數據打通后,訂單推送的精確度有望提高,用戶能夠更快打到車,司機能夠接到更多優質訂單,這其實是個雙贏的結果。
滴滴快的融資史
滴滴:
滴滴打車已完成5輪融資,融資金額近9億美元, 騰訊參與了其中的三輪融資。
1、2012年7月,獲得天使投資人王剛數百萬人民幣天使投資。
2、2012年12月,獲得金沙江創投300萬美元人民幣A輪投資。
3、2013年4月,獲得騰訊1500萬美元B輪融資。
4、2014年1月,獲得騰訊及中信產業基金1億美元C輪融資。
5、2014年12月,獲得Temasek淡馬錫、DST、騰訊7億美元D輪投資。
快的:
快的打車已完成5輪融資,融資金額近9億美元, 阿里巴巴參與了其中的四輪融資。
1、2012年12月,獲阿米巴資本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
2、2013年4月,獲阿里巴巴、經緯創投1000萬美元A輪投資。
3、2014年4月,獲阿里巴巴、一嗨租車、經緯中國共1億美元B輪投資。
4、2014年10月,獲老虎基金、阿里巴巴8000萬美元C輪投資。
5、2015年1月,獲阿里巴巴、軟銀中國、老虎基金6億美元D輪投資。
滴滴快的合作細節
1、合并成新公司后,滴滴占據主導,持股約52%,快的持股約48%。
2、雙方合并后將把戰略重點放到專車方面。
3、雙方合并主要目的是為了IPO,各投資方在背后起了強力推動的作用,雙方合并上市將更有助于IPO及資本方套現。
4、在整個交易談判過程中,阿里巴巴方面是阻撓合并的最大力量,而滴滴方面則是交易的積極推動者。
5、雙方合并主要目的是為了IPO,各投資方在背后起了強力推動的作用,雙方合并上市將更有助于IPO及資本方套現。
6、雙方合并后,滴滴的APP也將可以使用支付寶,這有助于支付寶的進一步推廣。
7、出租車和用車市場很大,滴滴和快的所占市場份額很小,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并不會造成壟斷。
互聯網經濟
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已經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在零售業每個參與者從零售開發商、零售運營人、零售品牌甚至到物流、倉儲都在關注思考電子商務對他們公司產生什么影響。為什么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這么迅猛,原因在什么地方?武漢零售業在電商的沖擊之下會采取怎樣的措施?